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乌珠(烏珠)
(1).箭靶的黑心。南史·柳恽传:“﹝ 柳惲 ﹞尝与 琅邪 王瞻 博射,嫌其皮濶,乃摘梅帖乌珠之上,发必命中,观者惊骇。”
(2).黑眼珠。《水浒传》第三回:“﹝ 鲁达 ﹞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缝裂,乌珠迸出。”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俺战兢兢遍体寒毛乍,呆邓邓两眼乌珠咤。”
(3). 西夏 君主称号,意为首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且贼于其种落自尊大久矣,向者求请,但欲自称乌珠之号,当国者虑害不深,吝此虚名,遂成实祸。”
《漢語大詞典》:酋帅(酋帥)
(1).旧称部落或叛乱者的首领。陈书·周敷传:“ 南江 酋帅竝顾恋巢窟,私署令长,不受召,朝廷未遑致讨,但覊縻之,唯 敷 独先入朝。”北史·万安国传:“ 万安国 , 代 人也。世为酋帅。” 唐 黎逢 《象魏赋》:“将欲朝百蛮之酋帅,集九命之簪笏。”
(2).为首的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 曲江 大会……洎 大中 、 咸通 已来,人数颇众。其有 何士参 者,为之酋帅,尤善主张筵席。”
《漢語大詞典》:五楼(五樓)
西汉 末以 张文 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的称号。后汉书·光武帝纪:“ 五楼 、 富平 、 获索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 李贤 注:“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彊盛为号…… 五楼 贼帅 张文 。”
《漢語大詞典》:宗长(宗長)
(1).尊崇长者。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厥初冥昧,不虑不营。欲以物开,患以事成。犯机触害,智不救生。宗长归仁,自然之情。”
(2).宗族的首领。隋书·经籍志二:“及 周太祖 入关,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仍撰谱録,纪其所承。”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第四节便说他在京师一天一天地又发展起来,族里的人繁昌起来了,他们大开筵席,杀猪宰羊,吃得酒醉肉饱,他就做了同族人的酋长也就是宗长。”
(3).谓以之为首领。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上宰奉皇灵,侯伯咸宗长。”
《漢語大詞典》:罪首
罪犯中为首者。宋史·张敦礼传:“ 敦礼 忘德犯分,丑正朋邪,密封章疏,詆毁先烈,引誉罪首,谓当褒崇,欲其党儔尽见致用。”
分類:罪犯为首
《國語辭典》:头领(頭領)  拼音:tóu lǐng
1.首领、头头。《董西厢》卷二:「贼头领,闻此语,佛也应烦恼。」《水浒传》第二回:「且说少华山寨中三个头领坐定商议,为头的神机军师朱武。」也称为「头目」、「头项」、「头子」、「头儿」、「首领」。
2.带头、领先。《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见二人头领出马,便是坠云轩降落天丁。」
《漢語大詞典》:闽洛(閩洛)
宋 代理学以二 程 和 朱熹 为首两学派的并称。二 程 ( 程颢、程颐 ), 洛阳 人, 朱熹 曾侨寓 福建 之 建阳 ,故称。
《漢語大詞典》:棚头(棚頭)
(1).朋党首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贡举:“在舘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相渔夺,号之为棚,推声望者为棚头。”
(2).贡院负责官吏。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自 开元 二十四年……始置贡院。 天寳 则有 袁成用 、 刘长卿 分为棚头,是时常重东府西监。”
(3). 宋 时称呼专事斗鸡、逐兔、赌博等并以此为业的人。 宋 范成大 《临洺镇》诗:“北人争劝 临洺 酒,云有棚头得兔归。”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闲人:“又有专为棚头,又谓之习闲,凡擎鹰、驾鷂、调鵓鸽、养鵪鶉、鬭鷄、赌博、落生之类。”
(4).指 清 代棚民组织为首的人。 清 冯桂芬 《陈君若木家传》:“ 咸丰 三年,君与官绅议,简其中诚实者为棚头,给军功顶戴,令众有所隶。”参见“ 棚民 ”。
《漢語大詞典》:棚民
指 清 代在山上搭棚居住的流民。清史稿·食货志一:“棚民之称,起於 江西 、 浙江 、 福建 三省。各山县内,向有民人搭棚居住,艺麻种箐,开鑪煽铁,造纸制菇为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 陕西 老林,惟棚民流寓,零散垦种。” 清 冯桂芬 《陈君若木家传》:“棚民帖然改行,汔於城陷,无一从贼者。”
《漢語大詞典》:官首
(1).同僚中为首的官长。《书·酒诰》“百僚庶尹” 唐 孔颖达 疏:“言百官众正,为总之文,但百官众正除六卿,亦有大夫及士,士亦有官首而为政者惟亚。传云次大夫者,谓虽为大夫不为官首者,亚次官首。”
(2).官爵名。 汉武帝 时设置武功爵,以赏军功。自“造士”至“军卫”凡十一级,“官首”为第五级。史记·平準书:“诸买武功爵官首者试补吏,先除。” 司马贞 索隐:“官首,武功爵第五也,位稍高,故得试为吏,先除用也。”
《國語辭典》:闽学(閩學)  拼音:mǐn xué
宋儒朱熹的学术思想。朱熹于治学上继承洛学程颐的观点,主张追求道理的本源。理学上融合了周敦颐、张载、二程与其他各派说法,扩大范围,理学至此达到极盛。因朱熹讲学,均在闽江上游,故其学派称为「闽学」。
《國語辭典》:湘军(湘軍)  拼音:xiāng jūn
清代名臣曾国藩招募湖南人所组成的军队。先后平定太平军及回捻。
《國語辭典》:象揥  拼音:xiàng tì
象牙制的搔首器具、发饰。《诗经。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
《漢語大詞典》:首逆
旧指造反作乱的为首者。明史·方国珍传:“惟都事 刘基 以 国珍 首逆,数降数叛,不可赦。” 清 梅曾亮 《王刚节公家传》:“公以 临武 参将,从提督 罗思举 破贼 羊泉街 ,首逆诛。”
《漢語大詞典》:下江兵
(1). 新莽 末年以 王常 、 成丹 等为首的 绿林 农民起义军的一支。汉书·王莽传下:“是时 南郡 张霸 、 江夏 羊牧 、 王匡 等起 云杜 緑林 ,号曰 下江 兵。”
(2).泛指反抗朝廷的军队。 唐 王维 《同崔傅答贤弟》诗:“ 扬州 时有 下江 兵, 兰陵 镇前吹笛声。”
《漢語大詞典》:髻簪
插定发髻的长针。用金玉等制成。亦为首饰之一种。 清 陆次云 《峒溪纤志·苗人》:“耳环盈寸,髻簪几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