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浮云(浮雲)  拼音:fú yún
1.天空飘浮的云。《楚辞。宋玉。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2.比喻不足挂心或重视的事物。《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比喻小人、佞臣。《楚辞。宋玉。九辩》:「何泛滥之浮云兮,猋壅蔽此明月。」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4.比喻轻快飘逸的笔势。《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5.比喻时光流逝迅速,世事变化无常。唐。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不见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
《國語辭典》:从事(從事)  拼音:cóng shì
1.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般去做。如:「从事农耕」、「从事写作」。
2.办事、处理事务。如:「朝夕从事」、「勤勉从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3.处置。《三国演义》第四回:「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4.职官名。汉刺史佐吏,如别驾、治中等皆称为「从事史」,通称为「州从事」,历代因其制,宋废。
《漢語大詞典》: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 唐 吴筠 《高士咏·董威辇》:“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咏玄风。”
(2).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 白社 ,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 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
(3).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 唐 白居易 《长安送柳大东归》诗:“白社羈游伴, 青门 远别离。”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
(4).特指某些社团。 清 吴伟业 《茂苑相公谢政遄归招邀燕赏》诗之二:“虫鹤变餘存白社,刼灰飞尽表青山。”此指复社。 沈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白社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汪文溥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仍世筑坛盟白社,一朝避地驱黄犊。”以上指南社。 郁达夫 《胡迈来诗会有所感步韵以答》:“欢联白社居千日,泪洒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莲社的省称。 唐 贾岛 《巴兴作》诗:“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正别忆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贤隐寺》诗:“自能来白社,不用 远公 ( 慧远 )求。” 清 吴伟业 《灵岩观设戒》诗:“不信 黄池 会,今看白社开。”参见“ 白莲社 ”。
(6).特指 隋 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李密 大破自 洛阳 出击的 隋 军,声威大振…… 谯郡 黑社、白社、 济北 张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驴贼 等都来归附。”
《國語辭典》:白莲社(白蓮社)  拼音:bái lián shè
一种佛教团体。晋高僧慧远在庐山虎溪东林寺与慧永、慧持及名儒刘遗民等共结白莲社,立弥陀像,同修西方净土业。因寺院有池栽植白莲,故称为「白莲社」。简称为「莲社」。
《國語辭典》:三老  拼音:sān lǎo
1.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2.年高德劭的长老。《周书。卷四五。儒林传。序》:「洎高祖保定三年,乃下诏尊太傅燕公为三老。」
3.职官名。汉时掌一乡之教化。《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
4.四川江峡中称水夫掌柁的为「三老」。唐。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漢語大詞典》:三老五更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國語辭典》:黄巾(黃巾)  拼音:huáng jīn
东汉末年以钜鹿人张角为首的暴民组织。因其徒众皆以黄巾裹头为标帜,故称为「黄巾」。
《國語辭典》:大老  拼音:dà lǎo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离娄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
2.指某一方面负有盛誉的人。如:「一时奉为体坛大老。」
3.称资深望重的大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徵君悄悄写了十几封书子,打发人进京去遍托朝里大老。」
《國語辭典》:大夏  拼音:dà xià
1.夏禹时代的乐舞。即六乐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颂之。《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
2.朝代名:(1)夏朝。亦泛指中国。《文选。扬雄。羽猎赋》:「喟然并称曰:『崇哉乎德!虽有唐虞大夏成周之隆,何以侈兹?』」(2)(西元408~431)晋时十六国之一。匈奴赫连勃勃所建。据有今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及蒙古鄂尔多斯等地。
3.国名。位今内蒙及甘肃西北部。参见「西夏」条。
《國語辭典》:赤眉  拼音:chì méi
西汉末年的流贼,以琅琊樊崇为首。为与王莽的军队区别,将眉涂成赤红色,故称为「赤眉」。
《漢語大詞典》:富平
(1).富平侯的略称。汉书·张汤传赞:“ 汉 兴以来,侯者百数,保国持宠,未若 富平 者也。”后汉书·张曹郑传赞:“ 富平 之绪,承家载世。”参见“ 富平侯 ”。
(2). 西汉 末一支农民起义军的称号。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又别号诸贼 铜马 、 大肜 …… 富平 、 获索 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李贤 注:“诸贼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彊盛为号…… 富平 贼帅 徐少 , 获索 贼帅 古师郎 等。”
(3).古县名。 西汉 置。治所在今 宁夏 吴忠 西南。 东汉 废。
(4).古县名。 东汉 置。治所在今 甘肃 庆阳 西南。为 北地 郡治所。 东汉 末废。
《漢語大詞典》:富平侯
汉 张安世 封富平侯,传子 延寿 , 延寿 传 勃 , 勃 传 临 , 临 传 放 ,五世袭爵。见《汉书·张安世传》。后因誉称朝廷重臣。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诗:“苍生 谢安石 ,天子富平侯。” 唐 李商隐 《富平少侯》:“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國語辭典》:黄天(黃天)  拼音:huáng tiān
1.汉代黄巾贼张角的自称。《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中平元年春二月,钜鹿人张角自称『黄天』。」
2.夏天。《红楼梦》第三二回:「这么黄天暑热的,叫他做什么?」
《漢語大詞典》:青犊(青犢)
(1).青牛。 清 吴伟业 《通元老人龙腹竹歌》:“吁嗟乎 崑崙 以外流沙西,当年 老子 驱青犊。”参见“ 青牛 ”。
(2). 新莽 末年 河 北地区较为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 建武 三年(公元27年)为 刘秀 所镇压。东观汉记·邓禹传:“今 山东 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后泛称农民起义军。 唐 崔涂 《己亥岁感事》诗:“正闻青犊起葭萌,又报黄巾犯 汉 营。” 清 吴伟业 《田家铁狮歌》:“省中忽唱 田蚡 死,青犊明年食龙子。”
(3).宝刀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皇帝 有宝刀三,宝剑六……刀一曰百鍊,二曰青犊,三曰漏景。”
《國語辭典》:青牛  拼音:qīng niú
1.神话传说中的树精。《太平御览。卷九○○。兽部。牛引嵩高记》:「山有大松,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史记。卷五。秦本纪。张守节正义引录异传云》:「公如其言伐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丰水中。」也作「彭侯」、「木精」。
2.神话传说中仙人所乘的牛。晋。葛洪《神仙传》卷十:「常驾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号青牛道士。」
《國語辭典》:黑帝  拼音:hēi dì
古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为北方之神。《礼记。大传》汉。郑玄。注:「王者之先祖,皆感大微五帝之精以生。……黑则协光纪。」《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方黑帝,协光纪之神也。」《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北方之神曰玄冥,乘坎而司冬,壬癸属水,水则旺于冬,其色黑,故冬帝曰黑帝。」
《漢語大詞典》:五校
(1). 汉 时对步兵、屯骑、长水、越骑、射声五校尉的合称。 汉 荀悦 申鉴·时事:“掌军功爵赏,小统於五校,大统於太尉。” 黄省曾 注:“五校者,一曰屯骑,二曰越骑,三曰步兵,四曰长水,五曰射声。俱掌宿卫兵,所谓大驾,卤簿、五校在前是也。”
(2). 西汉 末 高扈 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称号。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南朝 梁 末亦有号为“五校”的起义军。见陈书·高祖纪上
《漢語大詞典》:张楚(張楚)
(1). 秦 末农民起义领袖 陈胜 建立的政权,号为 张楚 ,取张大 楚国 之意。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 乃立为王,号为 张楚 。” 司马贞 索隐引 李奇 云:“欲张大 楚国 ,故称 张楚 。”
(2). 宋 时 张邦昌 在 金 人扶持下建立的伪政权,国号 楚 ,故称 张楚 。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七月:“ 金 人曰:‘ 黄河 以南,知有 张楚 而已,不知有 宋 也。’”
《國語辭典》:红军(紅軍)  拼音:hóng jūn
1.通常指西元1917年苏联革命后,由布尔什维克党人的赤卫队改组扩编的武装力量,称为工农红军或苏联红军,简称为「红军」。1946年2月,苏联红军改称苏维埃陆军,并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的主要武装力量,官方名称则仍为苏维埃陆军,直到1991年12月随著苏维埃政权瓦解而解体;不过军队实质上是在俄罗斯共和国的控制之下持续运作,1993年12月改称为俄罗斯陆军。
2.泛指共产党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