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贬夺(貶奪)
谓对某种主张加以批评并使之改变。晋书·庾纯传:“而后将军 眅 ( 荀眅 )敢以私议贬夺公论,抗言矫情,诬罔朝廷,宜加贬黜。”南史·徐勉传:“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 勉 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分類:主张批评
《漢語大詞典》:别士
墨子 主张兼爱,把反对兼爱者称作“别士”。墨子·兼爱下:“谁以为二士,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故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是故退睹其友,飢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此,行若此。”
《漢語大詞典》:傍说(傍説)
他人的主张;异说。《宋书·恩倖传·徐爰》:“昨因觴宴,肆意讥毁,谓制詔所为,皆资傍説,又宰辅无断,朝要非才,恃老与旧,慢戾斯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传闻而欲伟其事,録远而欲详其迹,於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説,旧史所无,我书则传,此讹滥之本源,而述远之巨蠹也。”
《漢語大詞典》:眩夺(眩奪)
被迷惑而失去主张。 清 恽敬 《〈五宗语录删存〉序》:“ 朱子 曰:‘佛衰於禪,禪衰於棓喝。’夫 曹溪 之説法,岂可谓佛之衰? 百丈 之见大寂, 临济 之见大愚,岂可谓禪之衰?后之君子于此能自得焉,而不为所眩夺,则可矣。”
《国语辞典》:默照禅(默照禅)  拼音:mò zhào chán
宋代正觉禅师所提倡的禅法。主张静坐默究,净治揩摩,把心中所有的妄缘幻习去掉,使其恢复清白圆明,便能事事无碍。
《國語辭典》:右派  拼音:yòu pài
在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等方面,主张维持现状,反对作激烈变革的一派。也称为「保守派」、「右翼」。
《漢語大詞典》:定执(定執)
(1).一定的主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议迎复仪注:“老臣处事自有定执,而其量亦非后生可及也。”
(2).断定。《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后凡检验尸伤,若当塲定执致命痕伤无差,行兇人等审问明白,别无可疑者,正犯人於下画字。”
分類:断定主张
《漢語大詞典》:霸说(霸説)
称霸的主张。左传·哀公七年:“ 彊 ( 公孙彊 )言霸説於 曹伯 , 曹伯 从之,乃背 晋 而奸 宋 。”
分類:称霸主张
《漢語大詞典》:谭延
(1880-1930)湖南茶陵人。清末主张君主立宪,被推为湖南咨议局议长。辛亥革命时,杀害革命党人,篡夺湖南都督职位。后加入国民党,历任湖南督军兼省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1927年后依附蒋介石,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
《国语辞典》:唯识论(唯识论)  拼音:wéi shì lùn
佛教典籍,一卷。世亲著。主张没有客观的外境和对象,一切的现象只是心识的变现之唯识思想。在汉译本有三种,唯识论是后魏瞿昙般若流支译本之名。此外尚有南朝陈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以及唐玄奘所译唯识二十论。
《国语辞典》:攻防  拼音:gōng fáng
指作战或维护主张策略的攻击和防守。如:「这座山头,地势险要,正是战争中双方攻防要地。」「两个政党在立法院审议本案的攻防上至为激烈,互不相让。」
《漢語大詞典》:衡道
(1).指 战国 时 张仪 等人倡导的连横事 秦 的政治主张。史记·张仪列传论:“夫 张仪 之行事,甚於 苏秦 ,然世恶 苏秦 者,以其先死,而 仪 振暴其短以扶其説,成其衡道。” 司马贞 索隐:“ 张仪 説六国,使连衡而事 秦 ,故云‘成其衡道’。”
(2).谓违背道义。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今之所谓行者,犯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彊立之。”
《漢語大詞典》:党义(黨義)
指一个政党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这一回,新月社的‘自由言论’遭了压迫,照老办法,是必须对于压迫者,也加以压迫的,但《新月》上所显现的反应,却是一篇《告压迫言论自由者》,先引对方的党义,次引外国的法律,终引东西史例,以见凡压迫自由者,往往臻于灭亡:是一番替对方设想的警告。” 钱锺书 《围城》六:“在他们心目中, 鸿渐 的地位比教党义的和教军事训练的高不了多少。”
《國語辭典》:论点(論點)  拼音:lùn diǎn
议论的观点。如:「这篇文章的论点与众不同,引人争议处更是前所未闻。」
《國語辭典》:二元论(二元論)  拼音:èr yuán lùn
以两对立的概念诠释宇宙现象的说明方法。如柏拉图实有与非有说,亚里士多德形与质说,皆属二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