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跏趺  拼音:jiā fū
盘足而坐,脚背放在股上。即打坐的坐姿。唐。白居易 在家出家诗:「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
《漢語大詞典》:却坐(卻坐)
亦作“却坐”。
(1).谓离位。 唐 皇甫澈 《赋四相诗·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岘》:“宦官既却坐,权奸亦移职。”
(2).犹静坐。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公既休,扃小室,繆篆郁芬,竟日却坐。”
分類:静坐
《國語辭典》:打坐  拼音:dǎ zuò
僧尼、道士盘腿静坐,使心入定,称为「打坐」。《西游记》第九回:「正当打坐参禅,忽闻得小儿啼哭之声,一时心动,急到江边观看。」《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浦郎在这边厢读书,老和尚在那边打坐,每晚要到三更天。」也称为「打禅」。
《漢語大詞典》:凝坐
(1).静坐。 明 宋濂 《卢龙清隐记》:“予学 老子 之法者也,朝暮黄粱一盂,苜蓿一盘,既适而且安,间披鹤氅衣,手执《黄庭经》一卷,翛然而凝坐,九衢十二陌之游尘,莫我之干也。”
(2).引申为静止,固定不变。 郭沫若 《文艺论集·未来派的诗约及其批评》:“强烈的、动态的抒情表现中,不定形是必要的,因为它……在它本身便把句的存在否定,使文体不滞,不凝坐于一点。”
《漢語大詞典》:澄坐
静坐。 明 方孝孺 《静斋记》:“公退则敛膝澄坐以养心,名之曰 静斋 。”
分類:静坐
《國語辭典》:坐功  拼音:zuò gōng
1.道家称静坐为坐功。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一五。颐养部。行乐》:「益寿之方,全凭导引;安生之计,惟赖坐功。」
2.坐得住。《文明小史》第一四回:「只说好端端一个先生,我看他坐功尚好,并没有甚么错处,为甚么要换?」
《漢語大詞典》:掩关(掩關)
(1).关闭;关门。 唐 吴少徵 《怨歌行》:“ 长信 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閒。” 明 刘基 《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坐,饥鼠相衔啼过我。”
(2).坐关。指佛教徒闭门静坐,以求觉悟。为期至少七天,长则不限。 唐 白居易 《秋山》诗:“何时解尘网,此地来掩关。” 清 唐孙华 《同友人游善果寺》诗:“客倦思寻榻,僧闲各掩关。”
《國語辭典》:面壁  拼音:miàn bì
1.脸对著墙壁。如:「面壁罚站」、「面壁思过」。
2.不理、不睬、不介意。《晋书。卷七五。王湛传》:「述无所应,面壁而已。」
3.无所事事的样子。
4.本指达摩大师在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对墙壁默坐静修。见《五灯会元。卷一。初祖菩提达摩大师》。后用以比喻造诣纯熟高深。
《國語辭典》:默坐  拼音:mò zuò
无言静坐。唐。刘得仁 秋夜寄友人诗二首之二:「默坐看山久,閒行值寺过。」
《國語辭典》:安禅(安禪)  拼音:ān chán
安坐修习禅法。南朝梁。张缵〈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禅。」唐。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國語辭典》:坐禅(坐禪)  拼音:zuò chán
佛教徒静坐思惟禅法。《长阿含经》卷八:「彼苦行者,遥见人来,尽共坐禅;若无人时,随意坐卧,是为垢秽。」
《漢語大詞典》:清坐
(1).清雅的席位。宋书·礼志一:“ 元帝 詔曰:‘吾识太子此事,祠讫便请王公以下者,昔在 洛 时,尝豫清坐也。’”
(2).安闲静坐。 宋 王安石 《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诗:“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 明 高启 《次韵杨礼曹雨中卧疾》之一:“清坐自能消鬱结,古方休向篋中求。”
《國語辭典》:入静(入靜)  拼音:rù jìng
入室静坐屏除杂念,为道家修炼方式之一。唐。王建〈送宫人入道〉诗:「问师初得经中字,入静犹烧内里香。」《资治通鉴。卷二五七。唐纪七十三。僖宗光启三年》:「乘其入静,缢杀之,声言上升。」
《漢語大詞典》:瞑坐
闭目静坐。太平广记卷十九引 唐 卢氏 《逸史·李林甫》:“﹝道士﹞遂却与 李公 出大门,復以竹杖授之,一如来时之状。入其宅,登堂,见身瞑坐於牀上。” 清 金农 《石淙院与禅人茶话》诗:“虚空同瞑坐,竪拂老汤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时秋穫方毕,家家屋上屋下,柴草皆满,茅檐秫篱,斯须四面皆烈焰,度不能出,与妻子瞑坐待死。”
坐着小睡。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 将乐 杨时 初登进士第,闻 程顥 兄弟讲学,以师礼见 顥 于 潁昌 …… 顥 卒,又师事 颐 。 颐 偶瞑坐, 时 与 游酢 侍立不去。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分類:静坐小睡
《國語辭典》:守庚申  拼音:shǒu gēng shēn
道家称人身有三尸神,每至庚申日,上向天帝陈说众人罪恶,因此在这一天需整夜静坐不眠以求避免,称为「守庚申」。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玉格》:「七守庚申三尸灭,三守庚申三尸伏。」《红楼梦》第六三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等妄作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