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陈汝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三年(1066)任开封府界提点刑狱公事。治平四年(1067)任判三司都磨勘司。熙宁四年(1071)任南康军知军,3月知南康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二一五
从义(一○四二——一○九一),俗姓叶,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年十七通《法华》得度,学于天台宗山家派大师继忠,甚得教旨。出世屡迁巨刹,晚主秀州寿圣寺,大阐宗风。元祐六年卒,年五十,谥曰神智。著有《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金光明经文句新记》、《法华三大部补注》、《摩诃止观义例纂要》、《四教仪集解》(以上存)、《往生记》、《圆通记》、《寓言》、《搜玄记》等十馀种。见《释门正统》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从义。温之平阳人。姓叶氏。十七通经。得度学扶宗。深得教旨。出世屡迁钜刹。晚主秀之寿圣。大阐宗风。师虽以圆顿为门。而于戒科。犹事谨笃。六时三业之间必使纤悉如法。宪使刘焘。记师行业云。端戒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法不言。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行步有尝。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秀有士族。请师祷疾。师命其徒了睿侍往。及归。师正色责之曰。汝为纯厚。吾故𢹂汝往。何为俗舍左顾右盻。睿谢过而已。其处身律物。严慎如此。元祐六年春。示寂。瘗舍利于钱唐宝藏。谥曰神智。师著作十馀种数万言。皆诠释教义耳。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从义,姓叶氏,温州平阳人也。年十七,通诵《法华》得度,学扶宗,主大云五峰宝积。尝患它宗但任胸臆,于所著补注集解,处处辨明,如论贤首妄判华严,议慈恩专用唯识,辨祖承无二十八祖,判道家当摄入儒宗。词理切直,为世所信。晚居秀之寿圣,大振宗教。宋元祐六年春示疾,就榻吉祥而逝,瘗舍利于钱塘宝藏,谥曰“神智”。宪使刘焘记其行业云:“端介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法不言。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行步有常,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所著《大部补注》十四卷,释《光明文句》者也。《往生记》四卷,释《观经疏》也。《圆通记》三卷,释《不二门》也。《纂要》六卷,释《义例》也。《集解》三卷,释《四教仪》也。《寓言》四卷,释《金錍》也。《净名略记》十卷,《搜元记》三卷。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安道,一作乾道,号义斋,尤溪(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事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
董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饶州德兴人,字毅夫,一作义夫。英宗治平二年进士。任夔州转运使,遇事果断,耿介不群。致仕归,过黄州,与苏轼相唱和。
全宋文·卷一八三一
董钺,字毅夫,铙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治平二年进士及第。熙宁中,累迁夔州路转运判官,九年,就擢本路转运副使,自太常丞迁屯田员外郎。招谕施州蛮、募人佃牧有劳绩,赐敕奖谕。元丰三年,韩存宝率军讨泸州夷,徙钺为梓州路转运副使,随军筹办军需。次年,存宝以畏懦不进伏诛,钺亦坐除名。六年,上书自讼,叙宣义郎、权管勾荆湖广南江西提点坑冶铸钱事。官至敷文阁待制。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二、二五五、二七七、二八七、三○六、三一四、三三四,《万姓统谱》卷六八,光绪《江西通志》卷二一、一六○。

人物简介

简介
王勋(1047年—1083年),高丽王朝第12任君主(1083年在位)。初名炰,字义恭。他是高丽文宗的长子,1054年被册封为王太子。1083年即位,在位三月而薨,死后庙号顺宗,谥号宣惠,葬于成陵。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思义。字和甫。与海月同出明智之门。难兄弟也。智尝开帏出十问。师答之。皆契旨。及智退居草堂。众送入室。既散。师犹侍立。智曰。尔适何见。答曰。见大众拜而退。智曰。来吾语汝。汝行当住此山。绍隆大教。后亦来居此室也。未几。丞相苏颂帅杭。请居天竺。弘道二十三年。退闲草堂。皆如智记。熙宁四年。赐紫服。号净慧。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别众。安坐而逝。大众诵念久之。忽复语云。侍观音大士行。见一沙门。金色长身垂臂。谓我曰。报缘未尽。过七日当遣迎。至二十五日。复跏趺而化。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思义,字和甫。姓凌氏,武康人也。试《法华经》第一,得度。悟解过人,摄斋讲席,风发泉涌,泠然动听。顾以苦行,自励勤修三昧。尝生肉瘿,累累项下,如是行持,夜梦功德天食之以桃,其疾良已。熙宁四年,赐紫衣,锡号“净慧”。丞相苏颂帅杭请居天竺,大弘法化。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中夜,趺坐别众而寂。久之,忽苏曰:“适随大士,行见金甲神,长身垂臂,谓我曰:‘汝报缘未尽,过七日当来迎。’”至期后坐化。瘗龛之日,有赤云垂布如引导状,向西而没。
释遵式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九三
遵式,号圆义,俗姓顾氏,苏州(治今江苏苏州)人。熙宁间住姑苏尧峰,后主定慧院,世称定慧式。著有《注肇论疏》六卷,今存。见《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一六,《续传灯录》卷一四。
钱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丰八年(1085)任韶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證》、《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诗》序)。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试学士院。二年擢秘书丞、集贤校理。三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后迁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绍圣中坐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钱,责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崇宁元年(一一○二),以元祐党籍落职,管勾兖州景灵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作太极观),卒。平仲与兄文仲、武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释稗》等。诗文集已散佚,南宋王𨗨收辑为二十一卷,其中诗九卷,刊入《清江三孔集》;民国初年胡思敬校编为《朝散集》,刊入《豫章丛书》。《宋史》卷三四四有传。孔平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朝散集》(简称豫章本)、明钞残本《三孔先生清江文集》(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宋诗钞》(简称诗钞)。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二七二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武仲弟。治平二年举进士,又应制科,为秘书丞、集贤校理。文仲卒,归葬南康,诏以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绍圣中,言者诋其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提举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徙韶州,又责为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十二卷、《孔子杂说》一卷、《释裨》一卷及《珩璜新论》、《良史事證》等。《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
邓义叔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元年(1086)任主客郎中。元祐元年(1086)任水部郎中。
李思义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二年(1087)任封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本名王煦,字义天,后为避宋哲宗讳,以字行。高丽文宗之子,少时出家为僧。曾入宋求法。回国后奏请置教藏都监于兴王寺。殁后,肃宗王颙赐谥大觉国师,又设《仁王经》道场,与群臣皆玄冠素服,辍朝三日而追悼之。
东国僧尼录·诗僧
尝读文烈公集。见大觉国师碑。师以王子求出家。如宋闻道。得贤首达摩天台慈恩南山等五宗法门。至泗上礼僧伽塔。天竺寺礼观音像。皆放光明。北辽天祚帝闻其名。送大藏经诸宗疏钞六千九百馀卷。燕京法师云谞。高昌国阇梨尸罗缚底。亦皆以策书法服为问。辽人来聘者皆请见。吾使入辽。则必问师安否。日本人求师碑志。其为异国所尊如此。师馀力外学经史百子。皆寻其根抵。率尔落笔。文辞平淡而有味。令得数诗尝味之。文烈公平淡之言。信哉。到飞来方丈。礼普德圣师云。涅盘方等教。传授自吾师。两圣横经日。(元晓义相。受涅槃维摩经于师)高僧独步时。随缘任南北。在道勿迎随。可借飞房后。东明古国危。(师本高句丽盘龙寺沙门飞房至百济孤大山。后神人见于高句丽马岭。告人曰。汝国败无日)题锦石庵云。老苔班似锦。瑞石列如屏。时有高僧倚。长眠养性灵。题龙岩院云。踏尽残花上翠微。徘徊瞻景欲忘归。他年若也酬前志。高卧烟霞与世违(补闲集)。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义天者。高丽国王第四子。辞荣出家。封祐世僧统。元祐初。入中国上表。乞传贤首教。归朝弘扬。敕有司。举可授法者。以诚法师对。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谕,字义翁,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官终朝奉大夫。事见宋《淳熙三山志》卷二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英州真阳人,字尚仁。哲宗时以乡荐知潮阳县,上书谏止官市牛革。徽宗即位,又上书论周、秦之长久与短促在于民心得失。诏进一阶。
全粤诗·卷二四
郑敦义,字彦忠,一字尚仁。浈阳(今属英德县)人。好古博学。宋神宗时举文科,哲宗绍圣间知潮阳县,官市翠羽、黄牛皮峻急,竟不奉命。郡劾之,敦义上书哲宗,言夺民之黄牛废耕且教其犯法,朝廷下令禁约。徽宗即位,上书劝行仁德善政以得民心,特命升知端州军州事。明黄一龙修隆庆六年《潮阳县志》卷一一、清阮元修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二八八有传。诗一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
郑敦义,字尚仁,英州真阳(今广东英德)人。好学博古,绍圣中以乡荐知潮阳县。元符三年三月,以奉议郎为承议郎。是年冬知端州,建中靖国元年夏到官。见《宋会要辑稿》帝系九之二○,雍正《广东通志》卷二六、三九、四四,《金石文跋尾》卷一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三五六
善义,哲宗时道州宁远县(今湖南宁远)九疑山永福禅寺沙门。见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