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64,分165页显示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告知义务
割恩断义
甘地主义
感恩戴义
绝对主义
康德主义
空间主义
客观主义
慷慨赴义
慷慨仗义
克己主义
敬虔主义
经验主义
经义述闻
经义杂记
《国语辞典》:告知义务(告知义务)  拼音:gào zhī yì wù
保险法上指在保险契约订立时,要保人对于保险人的询问,应据实说明,通知保险人。如:「被保险人在填写申请书时,必须尽到充分的告知义务,否则常发生理赔纠纷。」
《国语辞典》:割恩断义(割恩断义)  拼音:gē ēn duàn yì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三国演义》第二六回:「自桃园缔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违,割恩断义?」
《国语辞典》:甘地主义(甘地主义)  拼音:gān dì zhǔ yì
十九世纪印度人甘地(Mohandas K. Gandhi)所提出的「不抵抗」、「不合作」的和平抗争手段。甘地从事印度独立运动,主张一切不与英人合作,亦不以武力抵抗。在经济方面,印人专用印度土产;政治方面,印人不做英人统治印度的官吏。这种消极抗争手段终形成英人与印度之间的无形战争,后来印度独立,得此助益颇钜。
分类:世纪印度
《国语辞典》:感恩戴义(感恩戴义)  拼音:gǎn ēn dài yì
感激他人对自己的恩德和情义。《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骆统传》:「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也作「感恩戴德」、「感恩荷德」。
《国语辞典》:绝对主义(绝对主义)  拼音:jué duì zhǔ yì
一种纯几何抽象绘画活动。利用象徵符号表达直接感受,不倚靠观察或触摸,以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图案衍生出各种形态,结构中呈现出原始的韵律感。
《国语辞典》:康德主义(康德主义)  拼音:kāng dé zhǔ yì
以康德学说为要旨的哲学观点。特色是结合理性主义和经验论,主张知识之所以可能,是人的感官对于时空先具有先天普遍的直观,透过时空的先验形式,事物得以被认识。此外尚有多种主张,对后世哲学发展影响甚大。也称为「康德学派」(Kantianism)。
《国语辞典》:空间主义(空间主义)  拼音:kōng jiān zhǔ yì
现代艺术运动之一。为义大利画家皇他那(Fontana)所创,强调精神重于形态,否定绘画与雕刻在造形上的固定形式,且在作品中融入了空间概念。
《国语辞典》:客观主义(客观主义)  拼音:kè guān zhǔ yì
排除个人的主观意识,依据客观的科学方法,以实验观察判断一切事物的主义。
《国语辞典》:慷慨赴义(慷慨赴义)  拼音:kāng kǎi fù yì
赴义,为正义而死。慷慨赴义指意气激昂的去为正义牺牲生命。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六出:「大丈夫当慷慨赴义,何用悲为?」
《国语辞典》:慷慨仗义(慷慨仗义)  拼音:kāng kǎi zhàng yì
意气昂扬,秉持公理正义。《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天不生无禄之人,地不长无根之草,难道你这般汉子,世间就没个慷慨仗义的人周济你的?」明。莫如忠〈故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张公墓志铭〉:「里中有不平事,慷慨仗义直之,不得,则或终夜咄咄忘寐。」
《国语辞典》:克己主义(克己主义)  拼音:kè jǐ zhǔ yì
伦理学的一派。主张遏抑情欲,拒绝快乐,以克己自制为道的最高表现。
《国语辞典》:敬虔主义(敬虔主义)  拼音:jìng qián zhǔ yì
十七、十八世纪间,日耳曼路德教会改革派的主张,反对当时教会内的形式主义及僵化礼仪,重视信仰的内在真实感受,及由此而生的敬虔态度。主张改良大学中的宗教教育,领袖为斯宾纳(Spener)。
《国语辞典》:经验主义(经验主义)  拼音:jīng yàn zhǔ yì
主张以归纳的方法和实际经验,去追求真理或发现法则。以「知识是经验的累积」为信条,相信科学的知识可用经验證实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论。代表人物有洛克、休谟等。
《国语辞典》:经义述闻(经义述闻)  拼音:jīng yì shù wén
书名。清王引之撰,三十二卷。考證经义,旁徵博引,纠举错谬,力求得其本义。每考一事,必先引其父念孙语,再自加案语,故称为「述闻」。
《国语辞典》:经义杂记(经义杂记)  拼音:jīng yì zá jì
书名。清臧琳撰,三十卷。为其三十年来随手札记的读书心得,每卷有标目而不分门类,故称为「杂记」。对于经籍的文字、义理、声音、训诂,多所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