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464
典故
24
词典
1187
分类词汇
34
佛典
396
其它
823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义行
义行
意义
展义
服义
义举
义心
闻义
徇义
归义
义疏
武义
义田
害义
义帝
《漢語大詞典》:
义行(義行)
同“ 仪形 ”。 效法。
《
史记·赵世家
》
:“中国者……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分類:
义行
效法
《國語辭典》:
义行(義行)
拼音:
yì xìng
见义勇为的行为。如:「义行感人」、「义行足式」。
分類:
忠义
节义
行迹
《國語辭典》:
意义(意義)
拼音:
yì yì
意旨、理趣。《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凌传》:「旌先贤之后,求未贤之士,各有教条,意义甚美。」
分類:
意义
美名
内容
价值
声誉
包含
思想
道理
《漢語大詞典》:
展义(展義)
宣示德义。
《
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
:“天子非展义不巡守,诸侯非民事不举。” 杜预 注:“天子巡守,所以宣布德义。” 唐
皮日休
《忧赋》
:“非有事於名山,即展义於群牧。”
《旧唐书·音乐志四》
:“展义天扃,飞英云岫。”
分類:
宣示
德义
《國語辭典》:
服义(服義)
拼音:
fú yì
遵行仁义。《楚辞。宋玉。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文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从善服义之心。」
分類:
服膺
穿着
得其所
《國語辭典》:
义举(義舉)
拼音:
yì jǔ
正义的举动。《儒林外史》第九回:「所以娄公子这一番义举,做梦也不得知道。」《文明小史》第二五回:「想开个小小女学堂,但只也要三千块左右,那二千多竟没处设法。你可能筹画筹画,赞成此番义举?」
分類:
举义
起事
举动
行为
太平天国
《漢語大詞典》:
义心(義心)
(1).节义或道义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
:“南金岂不重,聊自意所轻。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
:“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
:“今本军师辅真圣主,得蒙上帝眷顾,以有当日之义心,乃有今日之义举,无非为上帝基督争体面,为上帝基督争纲常也。”
(2).佛教语。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产生的疑惑不决之心。 唐
王维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诗:“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分類:
佛教语
节义
道义
产生
疑惑
不决
太平天国
《漢語大詞典》:
闻义(聞義)
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
《
管子·弟子职
》
:“见善从之,闻义则服。”
《论语·述而》
:“德之不脩,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唐
柳宗元
《乘桴说》
:“谓 由 也勇於闻义,果於避世,故许其从之也。”
分類:
义理
《國語辭典》:
徇义(徇義)
拼音:
xùn yì
为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旧唐书。卷五十九。屈突通传》:「徇义之夫,一至于此!」《魏书。卷九。肃宗纪》:「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
分類:
不惜
惜身
维护
舍生
取义
《國語辭典》:
归义(歸義)
拼音:
guī yì
附归仁义。《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魏书。卷五六。郑义传》:「是故周敷文教,四海宅心;鲁秉周礼,强齐归义。」
分類:
归附
考试
《國語辭典》:
义疏(義疏)
拼音:
yì shù
本指解释佛教经典。后泛指阐释经义的书。如周易义疏十九卷。
分類:
疏解
解经
经义
源于
六朝
佛家
解释
佛典
《漢語大詞典》:
武义(武義)
亦作“ 武谊 ”。 武事。
《
文选·扬雄〈羽猎赋〉
》
:“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 吕向 注:“武谊,武事。” 汉
王粲
《酒赋》
:“章文德于庙堂,协武义于三军。” 南朝 宋 虞龢
《明君大雅》
诗:“文教洗昏俗,武谊清祲埏。”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
:“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已优洽。”
分類:
武事
《國語辭典》:
义田(義田)
拼音:
yì tián
为供养贫乏的族人所置的田地。宋。
钱公辅
义田记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分類:
当为
赡养
族人
贫困
田产
《漢語大詞典》:
害义(害義)
损害正道、正理。
《孔子家语·好生》
:“小辩害义,小言破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
卷六:“ 班固 才识不逮 司马迁 远甚,於
《高祖纪》
见之
《
史记
》
第云: 高祖 姓 刘 氏,母媪。盖 司马 汉 臣,不敢斥其君名。 班固 为
《
汉书
》
,尽用 司马迁 旧文,却云: 高祖 讳 邦 ,字 季 。意谓补其遗缺,不知害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
:“天王嫁女於 齐 ,而使 鲁 为之主,害义甚矣。”
分類:
损害
正道
正理
《國語辭典》:
义帝(義帝)
拼音:
yì dì
假皇帝。《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立,先王诸将相。」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