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70  71  72  73  74  76  77  78  7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仁义陶钧
仁义为巢
仁义为缨
仁至义尽
人道主义
仁人义士
人文主义
赡族义田
山头主义
绍孤成义
三才之义
三不主义
三民主义
三谏之义
沙文主义
《分类字锦》:仁义陶钧(仁义陶钧)
隋书·经籍志序》:其教有适,其用无穷,实仁义之陶钧,道德之橐籥也。
分类:
《分类字锦》:仁义为巢(仁义为巢)
陆贾《新语》: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
分类:
《分类字锦》:仁义为缨(仁义为缨)
宋濂《蟠桃核赋》:礼乐为冠兮,仁义为缨。
分类:
《國語辭典》:仁至义尽(仁至義盡)  拼音:rén zhì yì jìn
原指祭祀有功于农事诸神,极尽仁义之道。语本《礼记。郊特牲》:「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后用以指尽最大的努力,以关怀照顾他人。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三六出:「诏曰:『恤贫者仁,乐施者义,仁至义尽,实宜宠褒。』」
《國語辭典》:人道主义(人道主義)  拼音:rén dào zhǔ yì
一种尊重人类价值,以谋求全体人类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强调博爱精神,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差异,承认人人平等,肯定人性。并以伸张正义,维护人权,同情弱小和救济贫困,反对政治迫害及种族歧视为其主要内容。
《漢語大詞典》:仁人义士(仁人義士)
有德行并信守节义的人。 明 方孝孺 《云敞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鲁迅 《花边文学·倒提》:“然而我们从古典里,听熟了仁人义士来解倒悬的胡说了。”
《國語辭典》:人文主义(人文主義)  拼音:rén wén zhǔ yì
一种欧洲文艺复兴时的思潮。十三世纪末兴起于义大利,丹第、薄伽邱等为其先驱。主张脱离教会势力,反对经院哲学,鼓吹人文教育,以伦理、哲学、音乐和修辞学培养高尚的鉴赏力、优雅而机智的风度,重视个人精神的独立,又不忽略体格的锻鍊。奠定此后欧洲各国人文教育的基本理想,对整个欧洲文化的发展有相当深的影响。也称为「人本主义」。
《高级汉语词典》:赡族义田
以谷租收入救济本家、同族的田地
《漢語大詞典》:山头主义(山頭主義)
一种小团体主义的倾向。 毛泽东 《学习和时局》:“山头主义的社会历史根源,是 中国 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和长期被敌人分割的农村根据地,而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主观原因。”
《分类字锦》:绍孤成义(绍孤成义)
史记·韩世家赞》: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睹其大者也。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余世,宜乎哉!
分类:阴德
《分类字锦》:三才之义(三才之义)
晋书·刑法志》:明法掾张。裴注:律表上之,其要曰:律始于刑名者,所以定罪制也;终于诸侯者,所以毕其政也。王政布于上,诸侯奉于下,礼乐抚于中,故有三才之义焉。
分类:律令
《漢語大詞典》:三不主义(三不主義)
指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揪辫子。《人民日报》1984.9.6:“党中央多次强调今后再不搞运动,三令五申实行‘三不主义’。”
分類:不打
《國語辭典》:三民主义(三民主義)  拼音:sān mín zhǔ yì
1.国父孙中山先生建国的政治主张,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总称为「三民主义」。
2.书名。国父最重要的一部遗教,为中华民国建国的宝典。全书为国父于民国十三年在广州的讲演词,分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各六讲,民生主义四讲。
《漢語大詞典》:三谏之义(三諫之義)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 曹 , 曹羈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曹伯 曰:‘不可。’三諫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何休 注引 孔子 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諫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諫之义,令将检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
《國語辭典》:沙文主义(沙文主義)  拼音:shā wén zhǔ yì
西元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一名士兵沙文(Nicolas Chauvin)盲目崇拜拿破崙的军功,自以为优越而鄙视其他国族。后因用于指妄自尊大、过度排外的民族主义或非理性的爱国主义。今亦用于指狂热自大、极端本位主义的思想或行为。如男性沙文主义、文化沙文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