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71  72  73  74  75  77  78  79  8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杀身成义
军国民主义
军国主义
绝仁弃义
开宗明义
居利思义
居仁由义
捐身徇义
据义履方
据义执理
拘文牵义
浪漫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讲坛社会主义
渐仁摩义
《國語辭典》:杀身成义(殺身成義)  拼音:shā shēn chéng yì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参见「杀身成仁」条。《北史。卷三二。崔鉴等传。论曰》:「模雄壮之烈,楷忠贞之操,杀身成义,临难如归。」
《漢語大詞典》:军国民主义(軍國民主義)
见“ 军国主义 ”。
《國語辭典》:军国主义(軍國主義)  拼音:jūn guó zhǔ yì
一种以军事领导政治,以武德为立国基础的思想、制度、政策。其对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压迫,并进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则肆意掠夺、扩张势力范围、主动挑起战争,以并吞邻国。如二次大战前夕的日本和德国等。
《國語辭典》:军国主义(軍國主義)  拼音:jūn guó zhǔ yì
一种以军事领导政治,以武德为立国基础的思想、制度、政策。其对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压迫,并进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则肆意掠夺、扩张势力范围、主动挑起战争,以并吞邻国。如二次大战前夕的日本和德国等。
《國語辭典》:绝仁弃义(絕仁棄義)  拼音:jué rén qì yì
弃绝仁义,回复到人纯朴的本性。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第一九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國語辭典》:开宗明义(開宗明義)  拼音:kāi zōng míng yì
1.《孝经》首章篇名。说明全书宗旨义理。《孝经。开宗明义章》宋。邢炳。疏:「《正义》曰:『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2.引申指说话或写文章一开始就揭明主旨纲要。如:「请开宗明义地说明你的来意,不要拐弯抹角。」
《漢語大詞典》:居利思义(居利思義)
谓临财不苟得。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戊 之为人也,远不忘君,近不偪同,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杜预 注:“不苟得。”
《國語辭典》:居仁由义(居仁由義)  拼音:jū rén yóu yì
内怀仁爱之心,行事遵循义理。《孟子。尽心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居仁由义吾之素,处顺安时理则然。」
分類:内心
《漢語大詞典》:捐身徇义(捐身徇義)
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宋 岳飞 《申司进兵状》:“累準朝廷指挥催督,此正 飞 等捐身徇义之秋。”
分類:牺牲生命
《國語辭典》:据义履方(據義履方)  拼音:jù yì lǚ fāng
比喻为人刚正不阿,循规蹈矩。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
《分类字锦》:据义执理(据义执理)
列女传·梁节姑姊颂》:梁节姑姊,据义执理。子侄同内,火大发起。欲出其侄,辄得厥子。火盛自投,明不私己。
分类:
《漢語大詞典》:拘文牵义(拘文牽義)
拘泥于字义、文义。 清 陈确 《大学辨三·与张考夫书》:“拘文牵义,必堕支离之习。”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无如所见多是吟花咏柳之句,六代故习,空言无补,与其读之而令人拘文牵义,不如不读尤有善法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不达古语而误解例:“古书多古语,又多叚借字,殆难为拘文牵义者道矣。” 黄远庸 《平政院开幕》:“苟效恳款之愚,少抒忠讜之论,因知虚怀必蒙嘉纳,按诸定例,尚无明文,或且以越职言事为嫌,终不免拘文牵义之见。”
《國語辭典》:浪漫主义(浪漫主義)  拼音:làng màn zhǔ yì
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初期,发生于欧洲的一股反对权威、传统、古典的文艺思潮。著重主观性、自我情感及想像。反对刻板、不注重文艺内涵的格律形式。偏重自由发展,展现个人风采。因此创造出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富于变化的风格。
《國語辭典》:浪漫  拼音:làng màn
1.放肆、怠慢、不积极。宋。苏轼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诗三首之一:「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
2.富有诗意,充满感性气氛的。如:「浪漫的诗人」、「浪漫的夜晚」。也作「罗曼蒂克」。
《漢語大詞典》:客观唯心主义(客觀唯心主義)
唯心主义的一个派别,主张有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精神”或“理”,认为物质世界是这种“精神”或“理”的体现或产物。
《漢語大詞典》:讲坛社会主义
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分类字锦》:渐仁摩义(渐仁摩义)
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分类: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