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158  159  160  16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匹夫之勇
脾之门户
蓬山之秀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十朋之龟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十言之教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失之交臂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國語辭典》:匹夫之勇  拼音:pǐ fū zhī yǒng
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指有勇无谋的血气之勇。《三国演义》第二二回:「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
《分类字锦》:脾之门户(脾之门户)
《元命苞》:口者脾之门户,脾者土之精,上为北斗,主变化者也。
《分类字锦》:蓬山之秀
《唐明皇帝孙季良赞》:蓬山之秀,芸阁之英;雄词卓杰,雅思纵横。
分类:馆阁
《國語辭典》: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拼音:shí bù zhī nèi,bì yǒu fāng cǎo
语本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比喻到处都有人才。《隋书。卷三。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不料这荜门圭窦中,有这等明理女子!真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分類:处处人才
《漢語大詞典》: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见“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京剧《将相和》第五场:“老将军,岂不知,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分類:京剧五场
《漢語大詞典》:十朋之龟(十朋之龜)
(1).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易·损:“十朋之龟,弗克违。” 王弼 注:“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 孔颖达 疏:“朋、党也者, 马 、 郑 皆案《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晋 郭璞 《尔雅图赞·龟》:“天生神物,十朋之龟,或游於火,或游於蓍。”亦省作“ 十朋 ”。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敬周为鹤鸣化枯栢再生修金箓斋祠》:“三秀呈祥,十朋表异。”
(2).谓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易·损:“十朋之龟,弗克违。” 王弼 注:“朋,党也。龟者,决疑之物也。” 孔颖达 疏:“朋、党也者, 马 、 郑 皆案《尔雅》云:十朋之龟者,一曰神龟,二曰灵龟,三曰摄龟,四曰宝龟,五曰文龟,六曰筮龟,七曰山龟,八曰泽龟,九曰水龟,十曰火龟。”《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晋 郭璞 《尔雅图赞·龟》:“天生神物,十朋之龟,或游於火,或游於蓍。”亦省作“ 十朋 ”。 前蜀 杜光庭 《邛州刺史张太博敬周为鹤鸣化枯栢再生修金箓斋祠》:“三秀呈祥,十朋表异。”
《漢語大詞典》: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见“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漢語大詞典》:十言之教
传说为 伏羲 所作的十个字的教言。 汉 郑玄 《六艺论》:“ 虙羲 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罗惇曧 《文学源流》:“稽诸经传,十言之教,肇始 庖牺 ,屯蒙甫辟,曙光斯见。”
《國語辭典》: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拼音: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尽管只有十来家的小地方,里面也必有讲忠信的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比喻到处有贤人。《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三国演义》第三五回:「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國語辭典》: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拼音:shī zhī dōng yú,shōu zhī sāng yú
东隅,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所照处,指晚上。全句比喻虽然先在某一方面有损失,但终在另一方面有成就。《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冷眼观》第二○回:「谁知那个旗婆,犹自贼心未死,竟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漢語大詞典》: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见“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於浮辞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失之毫釐,差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
《漢語大詞典》: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亦作“ 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 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大戴礼记·保傅:“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 孔广森 补注:“《易説通卦验》文。”
《漢語大詞典》: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同“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进不了那座清祕堂,用个部属中书,已就‘失之毫釐,谬以千里’了。” 茅盾 《第一阶级的故事》:“这中间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不能不说明白。”
《國語辭典》:失之交臂  拼音:shī zhī jiāo bì
错失良机。参见「交臂失之」条。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一》:「用人者不务取其大而专取小知,则卓荦俊伟之材失之交臂矣。」
分類:机会
《漢語大詞典》: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失之千里,差若毫釐)
同“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隋书·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釐,大象一乖,餘何可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