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62  163  164  165  166  168  169  170  17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三爵之罚
杀身之祸
桑土之防
桑土之谋
桑间之音
桑间之咏
桑间之约
颡推之履
桑榆之景
桑榆之礼
桑中之奔
桑中之喜
桑中之约
丧国之社
丧家之狗
《漢語大詞典》:三爵之罚(三爵之罰)
三杯酒的处罚。极言处罚之轻。 清 冯桂芬 《复应方伯论清丈第二书》:“罪止枷杖,若辈视如三爵之罚,且可代饮,毫不介怀。”
《国语辞典》:杀身之祸(杀身之祸)  拼音:shā shēn zhī huò
丧失生命的灾祸。《三国演义》第一○六回:「此为『鬼幽之相』。二人早晚必有杀身之祸,何足畏也?」《老残游记》第一一回:「若遇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杀身之祸,要紧!要紧!」
《漢語大詞典》:桑土之防
喻防患于未然。 明 张居正 《答王鉴川计贡市利害》:“至于桑土之防,戒备之虑,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参见“ 桑土绸繆 ”。
分類:防患未然
《漢語大詞典》:桑土绸缪(桑土綢繆)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 朱熹 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繆”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宋 叶适 《除知建康到任谢表》:“诵桑土绸繆之句,尤在恩勤。” 明 张居正 《门生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虽桑土绸繆,不劬如此矣。”
分類:经营
《漢語大詞典》:桑土之谋(桑土之謀)
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明史·赵世卿传:“古者国家无事则预桑土之谋,有事则议金汤之策。”参见“ 桑土绸繆 ”。
《漢語大詞典》:桑土绸缪(桑土綢繆)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繆牖户。” 朱熹 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后遂以“桑土绸繆”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宋 叶适 《除知建康到任谢表》:“诵桑土绸繆之句,尤在恩勤。” 明 张居正 《门生为师相高公六十寿序》:“虽桑土绸繆,不劬如此矣。”
分類:经营
《國語辭典》:桑间之音(桑間之音)  拼音:sāng jiān zhī yīn
桑间,古代卫地名,为淫风流行的地方。桑间之音比喻靡靡亡国之音。参见「濮上之音」条。「间」文献异文作「閒」。《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世浊则礼烦而乐淫,郑卫之声,桑间之音,此乱国之所好,衰德之所说。」
分類:淫靡音乐
《國語辭典》:桑间濮上(桑間濮上)  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桑间、濮上,古代卫地名,为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后指淫风流行的地方。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也作「濮上桑间」。
《漢語大詞典》:桑间之咏(桑間之詠)
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 明 杨循吉 《蓬轩吴记》卷上:“其集多 桑间 之咏,不足传也。”参见“ 桑间濮上 ”。
《國語辭典》:桑间濮上(桑間濮上)  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桑间、濮上,古代卫地名,为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后指淫风流行的地方。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也作「濮上桑间」。
《漢語大詞典》:桑间之约(桑間之約)
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清 唐仲冕 《六如居士遗事》:“美人者某挥使女也,慕 伯虎 才名,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亦作“ 桑中之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女促之曰:‘桑中之约,不可长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赐以姻好,父母必以为荣,当无不谐,宜速为计。’”参见“ 桑间濮上 ”。
分類:男女约会
《國語辭典》:桑间濮上(桑間濮上)  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桑间、濮上,古代卫地名,为当时青年男女幽会、唱情歌的地方。语出《礼记。乐记》:「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后指淫风流行的地方。明。叶子奇《草木子。卷四。谈薮》:「二诗美则美矣,未免桑间濮上之音尔。」也作「濮上桑间」。
《漢語大詞典》:颡推之履(顙推之履)
古代一种鞋头高出的履。吕氏春秋·达郁:“ 列精子高 听行乎 齐湣王 ,善衣东布衣,白縞冠,顙推之履,特会朝雨袪步堂下。” 高诱 注:“顙推之履,弊履也。” 陈奇猷 校释:“ 高亨 曰:推借为顀,同声系,古通用。説文顀,出雒也,‘頟’即‘额’之正字。‘顙顀之履’者,履之前额突出而高者也…… 奇猷 案:‘顙推之履’当如 章 ( 章炳麟 )、 高 ( 高亨 )所説,盖高头鞋也。”
《漢語大詞典》:桑榆之景
指晚年时光。 唐 刘禹锡 《谢分司东都表》:“虽迫桑榆之景,犹倾葵藿之心。” 宋 苏轼 《定州谢到任表》:“渐还鱼鸟之乡,以毕桑榆之景。”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吾辈风烛餘年,正足自娱桑榆之景,岂堪以粉黛重自斧斲耶。”亦省作“ 桑榆景 ”。 清 李渔 《意中缘·悟诈》:“我把桑榆景,倚靠也,谁知有夫就不认家。”参见“ 桑榆 ”。
《國語辭典》:桑榆  拼音:sāng yú
1.桑树及榆树。《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鸿鹄一举,横四海之区,出青云之外,而尺鴳不陵桑榆。」
2.日落时阳光照在桑榆间,因借指傍晚。又比喻人的晚年。《文选。颜延之。秋胡诗》:「日暮行采归,物色桑榆时。」《旧唐书。卷二。太宗本纪上》:「至若筋力将尽,桑榆且迫,徒竭夙兴之勤,未悟夜行之罪。」
《漢語大詞典》:桑榆之礼(桑榆之禮)
指乡党序齿尊老之礼仪。 唐 欧阳詹 《泉州刺史席公宴邑中赴举秀才于东湖亭序》:“后一日,遂有 东湖亭 之会。公削桑榆之礼,执宾主之仪,揖让升堂,雍容就筵。”
《高级汉语词典》:桑中之奔
指男女私奔
《漢語大詞典》:桑中之喜
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左传·成公二年:“ 申叔 跪从其父,将适 郢 ,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 桑中 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 杨伯峻 注:“此借用‘桑中’一词,暗指 巫臣 与 夏姬 私约。”《花月痕》第四六回:“﹝南北二帅﹞方其未败,锦衣玉食,倡优歌舞,其厮养贱紈綺,吸洋烟,莫不有 桑 中 之喜。”参见“ 桑中 ”。
《國語辭典》:桑中  拼音:sāng zhōng
《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桑中,刺奔也。」或亦指男女相悦之诗。首章二句为:「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國語辭典》:桑中之约(桑中之約)  拼音:sāng zhōng zhī yuē
语本《诗经。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比喻男女秘密的幽会。《金瓶梅》第二九回:「只是多了眼光如醉,主桑中之约,眉靥渐生,月下之期难定。」《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如望为桑中之约,所不能也。」
《漢語大詞典》:桑间之约(桑間之約)
指男女之间的约会。 清 唐仲冕 《六如居士遗事》:“美人者某挥使女也,慕 伯虎 才名,暗以手书订桑间之约,期以八月十五试毕赴之。”亦作“ 桑中之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窦氏:“女促之曰:‘桑中之约,不可长也。日在帡幪之下,倘肯赐以姻好,父母必以为荣,当无不谐,宜速为计。’”参见“ 桑间濮上 ”。
分類:男女约会
《高级汉语词典》:丧国之社
国家灭亡,无人祭祀的宗庙
《國語辭典》:丧家之狗(喪家之狗)  拼音:sàng jiā zhī gǒu
原指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悲伤哀恸,故乏喂养照顾而不得意。语出《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丧音ㄙㄤ。后多转指无家可归的狗,用来比喻不得志、无所归宿或惊慌失措的人。丧音ㄙㄤˋ。《晋书。卷五五。夏侯湛传》:「当此之时,若失水之鱼,丧家之狗,行不胜衣,言不出口,安能干当世之务。」《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也作「丧家狗」、「丧家之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