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74  175  176  177  178  18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履霜之戒
露台之产
路叟之忧
灵武之役
灵夙之期
临江之麋
林杞之下
廪牺之官
令原之戚
令原之痛
六尺之孤
六尺之托
六尺之托
龙断之登
六艺之一
《國語辭典》:履霜之戒  拼音:lǚ shuāng zhī jiè
比喻在危难前兆出现时,便应戒慎防范。参见「履霜坚冰」条。《宋史。卷三七六。魏矼传》:「乞申严其禁,以谨履霜之戒。」
分類:灾祸戒慎
《國語辭典》:履霜坚冰(履霜堅冰)  拼音:lǚ shuāng jiān bīng
脚踩在霜上,即可知严寒冰冻的季节即将到临。语出《易经。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后比喻从事物的徵兆可看出它将来发展的结果或逐渐扩大、严重。唐。王义方 请重勘李义府致死毕正义奏:「臣恐履霜坚冰,积小成大,请乞重勘。」也作「履霜之戒」、「履霜知冰」。
《漢語大詞典》:露台之产(露臺之産)
典出史记·孝文本纪:“﹝ 汉文帝 ﹞尝欲作露臺,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臺为!’”后用“露臺之产”指百金之资或为数不小的钱财。《梁书·贺琛传》:“今之燕喜,相竞夸豪,积果如山岳,列肴同綺绣,露臺之产,不周一燕之资,而宾主之间,裁取满腹,未及下堂,已同臭腐。”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十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露臺之产,谓百金也。”
分類:为数钱财
《漢語大詞典》:路叟之忧(路叟之憂)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孔子 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见之, 丘吾子 也,拥镰带索而哭。 孔子 辟车而下问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也?’ 丘吾子 对曰:‘吾有三失。’ 孔子 曰:‘愿闻三失。’ 丘吾子 曰:‘吾少好学问,周遍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事君奢骄,諫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絶,是三失也。树欲静乎风不定,子欲养乎亲不待。’”后以“路叟之忧”指百姓的疾苦。后汉书·刘陶传:“听民庶之謡吟,问路叟之所忧。”
分類:百姓疾苦
《漢語大詞典》:灵武之役(靈武之役)
东汉 段熲 曾大破 东羌 于 灵武谷 。见后汉书·段熲传。后以“灵武之役”借指战胜异族的关键战役。 明 黄宗羲《黄复仲墓表》:“中原横溃, 何君 谓寇深矣, 江 南豫储一劲旅以待 灵武 之役,天下事尚可为也。”
《漢語大詞典》:灵夙之期(靈夙之期)
诗·大雅·生民:“载震载夙,载生载育。”后因以“灵夙之期”敬称皇帝诞日。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兹秋仲十日,为灵夙之期。”
分類:敬称帝王
《分类字锦》:临江之麋(临江之麋)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分类:麋鹿
《漢語大詞典》:林杞之下
杞木丛生之地。指退隐之田野山林。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荣华犹赘疣也,万物犹蜩翼也。若然者,岂肯詰屈其支体,俯仰其容仪……推黄鉞以适釤鎌之持,挠华旗以入林杞之下乎?”
《分类字锦》:廪牺之官(廪牺之官)
晋书·温峤传》:古者亲耕藉田以供粢盛,旧制藉田廪牺之官,今临时市求,既上黩至敬,下费生灵,非所以奉宗庙烝尝之旨,宜如旧制立此二官。
分类:藉田
《漢語大詞典》: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毛 传:“脊令,雝渠也。” 郑玄 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 绍定 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録,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
分類:去世
《漢語大詞典》:令原之痛
指因兄、弟去世而引起的痛苦心情。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此册乃伯兄 圣常 物,细书皆兄手蹟。先公尝取而置诸案头,有譌则正之。其有当於理,则加圈点,此则公之手笔也。遗编犹在,而风木之悲,令原之痛,遂无已时。”参见“ 令原之戚 ”。
《漢語大詞典》: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毛 传:“脊令,雝渠也。” 郑玄 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 绍定 改元,适有令原之戚,闭门谢客,因追思,捉笔纪録,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
分類:去世
《國語辭典》:六尺之孤  拼音:liù chǐ zhī gū
未成年的孤儿。《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汉。郑玄。注:「六尺之孤,年十五已下。」《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漢語大詞典》:六尺之托(六尺之託)
谓受嘱托抚育遗孤。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託,临大节而不挠。” 李贤 注:“六尺,谓年十五已下。”参见“ 六尺之孤 ”。
《國語辭典》:六尺之孤  拼音:liù chǐ zhī gū
未成年的孤儿。《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汉。郑玄。注:「六尺之孤,年十五已下。」《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今委君以六尺之孤,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漢語大詞典》:六尺之托
谓受嘱托抚育遗孤。
《漢語大詞典》:龙断之登(龍斷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 垄 ”。 宋 陈亮 《谢梁侍郎启》:“伏念某身名不竞,时命皆非。豪於里閭,所得寧几?迫於妻子,无策自资。孰为龙断之登,羞作墦间之乞。”参见“ 龙断 ”。
分類:谋利
《漢語大詞典》:龙断(龍斷)
垄断。龙,通“ 垄 ”。本指独立的高地。引申为独占其利。孟子·公孙丑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赵岐 注:“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左右占视,望见市中有利,罔罗而取之。”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通番之始:“ 大西洋 人,后至而思龙断焉。” 清 黄遵宪 《番客篇》:“龙断兼贋鼎,巧夺等劫掠。”
《分类字锦》:六艺之一(六艺之一)
元史·王恂传》:恂早以算名,裕宗尝问焉。恂曰:“算数六艺之一,定国家,安人民,乃大事也。”
分类: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