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顾之
尽之
高之
西之
宜之
三之
履之
之字
假之
艺之
工之
离之
鼓之
反之
备之
《韵府拾遗 支韵》:顾之(顾之)
蜀志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韵府拾遗 支韵》:尽之(尽之)
左传:汉阳诸姬,楚实尽之。
分类:尽之
《骈字类编》:高之(高之)
淮南子: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天下高之。
分类:高之
《骈字类编》:西之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 北走非通赵,西之似化胡。
分类:西之
《骈字类编》:宜之
诗: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又:左之左之,无不宜之。
分类:宜之
《骈字类编》:三之
宋书历志:见一辰下。
《骈字类编》: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见履我下。
《漢語大詞典》:之字
即之字路。 唐 刘昭禹 《送人游九疑》逸句:“漆灯寻黑洞,之字上危峯。”
分類:之字逸句
《漢語大詞典》:假之
假若。荀子·正名:“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而恶北、无寡,岂为夫南者之不可尽也,离南行而北走也哉!”荀子·性恶:“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九:“之,犹‘若’也……荀子·正名篇曰:‘假之有人欲南而恶北。’《性恶》篇曰:‘假之有弟兄资财而分者。’‘假之’,皆谓‘假若’也。”战国策·魏策四:“假之得幸,庸必为我用乎?”
分類:假若
《韵府拾遗 支韵》:艺之(艺之)
诗:艺之荏菽,荏菽旆旆。
分类:艺之
《韵府拾遗 支韵》:工之
魏志蒋济传:左右忠正远虑,未必贤于大臣,至于便辟取合,或能工之。
分类:工之
《韵府拾遗 支韵》:离之(离之)
诗: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分类:离之
《骈字类编》:鼓之
易系辞: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孟子: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左傅:庄公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翙请见,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卿云:歌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分类:鼓之
《漢語大詞典》:反之
(1).重复,再来一遍。《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何晏 集解:“乐其善故使重歌而自和之。”
(2).与此相反。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欲通策之,责人之所必不能也;苟然,则学者必不精,而得人必滥。欲反之,则莫若使之人占一经也。”
(3).返回初始状态。 明 张居正 《杂著》:“开国之初,庶事草创,大抵皆多质少文。凡制礼作乐铺张繁盛之事,皆在国之中世。当其时,人以为太平盛美,而不知衰乱之萌,肇於此矣。 夏 商 皆然,不独 周 也。圣人知其然,恒不待其盛而亟反之。”
(4).从相反的方面说。 艾青 《〈诗选〉自序》:“形象思维的活动,在于使所有滞重的物质长上翅膀;反之,也可以使流动的物质凝固起来。” 张天翼 《皮带》:“凡是希求着的,结果是达不到;反之,没想到的事倒会意外地来临的。”
《骈字类编》:备之(备之)
左传:士季曰:备之善。谷梁傅:为见天子之禁故备之也。
分类: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