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礼记·曲礼上》
「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唐·孔颖达疏:「此明军行象天文而作陈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前宜捷,故用鸟。军后须殿捍,故用玄武。玄武,龟也。龟有甲能禦侮用也。」

例句

乌龟怯奸,怕寒缩颈,以壳自遮。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國語辭典》:乌龟(烏龜)  拼音:wū guī
1.动物名。身体呈扁形,背部有长圆形硬壳,黑褐色。有花纹,头尾及四肢皆可缩入甲壳内。趾有蹼,能游泳,生长在湖泊、河川中,以杂草、小动物为食。甲壳可以入药。也称为「王八」、「元绪」。
2.骂人的话。指妻子有外遇的人,亦指办事不力、没有担当的人。如:「缩头乌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你们这些瞎眼的乌龟,还不替我睁开眼睛看看箱子上的封条,可是我们制台大人的不是?」
3.称妓院的男主人或男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不懂,但凡娼家乌龟,必是性狠的。你妹子既来历不明,他家必紧防漏泄。」《负曝闲谈》第一三回:「正待开言,楼下乌龟一叠连声的喊著客人来。」也称为「八老」、「王八」、「忘八」。
《漢語大詞典》:乌龟壳(烏龜殼)
(1).即龟甲。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四:“历史学家对乌龟壳、金石文和地下挖出来的其他古东西还要去考,而这些同志对我们的时间不长的东西,却根本不理,也懒得去查。”此指刻有甲骨文的龟甲。 江地 《捻军史初探》:“ 皖 北的钻在‘堡寨’里的地主武装--民团,也纷纷从乌龟壳里伸出脑袋来蠢蠢欲动。” 柳杞 《好年胜景》:“那边山坡上倒塌了半边的乌龟壳,那原是 日本 人的炮楼哩。”《解放军报》1976.11.7:“﹝战斗英雄﹞把……侵略者的乌龟壳放到距自己仅五十米的距离上打。”
(2).詈词。喻指堡垒或坦克。
《国语辞典》:缩头乌龟(缩头乌龟)  拼音:suō tóu wū guī
比喻懦弱不敢面对现实的人。如:「这主意原是他想的,如今出了事,他倒像缩头乌龟似的,不敢出面承认。」
《国语辞典》:烂板乌龟(烂板乌龟)  拼音:làn bǎn wū guī
骂人没有用的话。《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为神》:「那人必定不是好汉,必是个煨脓烂板乌龟。」
分类:骂人有用
《国语辞典》:乌龟亡八(乌龟亡八)  拼音:wū guī wáng bā
骂人的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韩子文考了三等,气得眼睁口呆,把那梁宗师乌龟亡八的骂了一场。」
《漢語大詞典》:痴乌龟(癡烏龜)
讥称妻子有外遇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 狄氏 假意駡道:‘痴乌龟!你是好人家儿女,要偷别人的老婆,到捨着自己妻子身体?’”
《漢語大詞典》:九肋
(1).指甲纹呈多根肋条分布状。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袁州 出举人,亦由 沅江 出龟甲九肋者,盖稀矣。”
(2).指此种形状的乌龟。 宋 王禹偁 《和仲咸诗》之二:“且欣 丹穴 一毛在,莫道 沅江 九肋稀。”
分類:乌龟分布
《漢語大詞典》:亡八
(1).乌龟或鳖的俗称。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二一:“还有许多小孩子,他们会悄悄的把一张纸条贴在那外国货的衣服上,上面画着一只‘亡八’。”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亡八一见无钱,凡事疏淡,不照常答应奉承。”
(2).旧时指妓院里的管事。
(3).詈词。 明 冯梦龙 山歌·求老公:“嫁着子介箇乌龟亡八,生得又麻又瞎又痴又聋。”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一篇四:“这该死的亡八!这是非用最后的手段不可了!”
《漢語大詞典》:鸭儿(鴨兒)
(1).小鸭。 唐 皇甫松 《采莲子》词:“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2).詈词。犹言乌龟王八。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浙 人以鸭儿为大讳。北人但知鸭羹虽甚热亦无气。后至南方,乃知鸭若只一雄,则虽合而无卵,须二三始有子。其以为讳者,盖为是耳,不在于无气也。”
《漢語大詞典》:泥龟(泥龜)
曳尾于污泥中的乌龟。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语本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一庙堂之上。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唐 钱起 《巨鱼纵大壑》诗:“倾危嗟幕燕,隐晦誚泥龟。”
《國語辭典》:顶老(頂老)  拼音:dǐng lǎo
俳优、妓女。明。高明《汲古本琵琶记》第一八出:「到不如做个虔婆顶老,也落得些鸭汁吃饱。」《水浒传》第二九回:「里面坐著一个年纪小的妇人,正是蒋门神初来孟州新娶的妾,原是西瓦子里唱说诸盘宫调的顶老。」
《漢語大詞典》:证龟成鳖(證龜成鱉)
将乌龟说成甲鱼。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贾氏五不可》:“ 晋武帝 欲为太子娶妇。 卫瓘 曰:‘ 贾氏 有五不可:青、黑、短、妬而无子。’竟为羣臣所誉,娶之,竟以亡 晋 。妇人黑白美恶,人人知之,而爱其子,欲为娶妇,且使多子者,人人同也。然至其惑於众口,则颠倒错繆如此。俚语曰‘证龟成鳖’,此未足怪也。以此观之,当云‘证龟成蛇’。小人之移人也,使龟蛇易位。”
《国语辞典》:龟兔赛跑(龟兔赛跑)  拼音:guī tù sài pǎo
西洋寓言故事。叙述骄傲的兔子与勤勉的乌龟相约赛跑。兔子因自满与偷懒,于途中睡觉,终致败给乌龟的故事。寓有骄傲必败,勤奋不懈终能成功的教育意义。
《国语辞典》:龟笑鳖无尾(龟笑鳖无尾)  拼音:guī xiào biē wú wěi
(谚语)乌龟讥笑鳖的尾巴短,其实乌龟的尾巴也不长。比喻人不知自己的缺点而去取笑他人。如:「你胆子不大偏笑他胆小,岂不是龟笑鳖无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