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夏鼎  拼音:xià dǐng
夏禹集九州金铸九鼎,为传国的宝器。见《左传。宣公三年》。今人以夏鼎商彝为骨董之代称,故夏鼎亦有古老之意。
《漢語大詞典》:无通(無通)
传说在九州外的大沼泽名。《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自东北方曰 大泽 ,曰 无通 。” 高诱 注:“ 大泽 、 无通 ,皆藪名也。”
分類:九州沼泽
《漢語大詞典》:九伯
(1).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诸侯之长。《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实征之,以夹辅 周 室。” 杜预 注:“五等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讨其罪。”
(2).泛指地方长官。 唐 王维 《魏郡太守河北采访处置使上党苗公德政碑》:“公当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 宋 王安石 《谢知州启》:“ 谢 守论功,当为九伯之冠。”
(3).见“ 九百 ”。
《國語辭典》:九百  拼音:jiǔ bǎi
1.数量。《文选。张衡。西京赋》:「匪唯玩好,乃有秘书,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
2.宋、元时讥人痴呆傻气,相当于现在的二百五。宋。陈师道《后山诗话》:「世以痴为九百,谓其精神不足也。」《董西厢》卷三:「九百孩儿,休把人厮啈,你甚胡来我怎信?」也作「九伯」、「九陌」。
3.计较琐细事的人。《通俗编数目》引《爱日斋丛抄》:「九百,或取喻细琐之为者。」
4.复姓。如汉有九百里。
《国语辞典》:营州(营州)  拼音:yíng zhōu
古代九州之一。虞舜时分青州东北辽东等地为营州,即今河北、辽宁两省及朝鲜等地。
《漢語大詞典》:禹域
指 中国 。古代传说 禹 平水土,划分九州,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后世因称 中国 为 禹 域。 清 黄遵宪 《唐韨臣明经》诗:“芒芒此 禹 域,滔滔彼 汉江 ,君听人间謡,处处歌《堂堂》。”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 长素 魁垒耆硕之誉,闻于 禹 域,而弟子亦多言革命者。”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百年家国恨, 禹 域日倾頽。”
《漢語大詞典》:九点烟(九點烟)
(1).谓自高处俯视九州,如烟九点。 唐 李贺 《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王琦 注:“九州辽阔,四海广大,而自天上视之,不过点烟杯水。” 宋 刘昌诗 《白玉楼赋》:“俯齐州兮九点烟,瞰苍溟兮一杯水。”
(2).借指 中国 。 清 黄遵宪 《海行杂感》诗:“九点烟微三岛小,人间世要纵婆娑。”
《漢語大詞典》:县内(縣内)
儒家之说,以四海之内为九州,其一为畿内,天子所治。 夏 称县内, 殷 周 曰畿。礼记·王制:“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 郑玄 注:“县内, 夏 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也。”
《漢語大詞典》:九泽(九澤)
(1).九州的湖泊。书·禹贡:“九川涤源,九泽既陂。” 孔颖达 疏:“九泽,九州之泽。”
(2).特指北方的湖泊。《淮南子·时则训》:“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 高诱 注:“九泽,北方之泽。夏,大也。晦,暝也。”
(3).古代的九大湖泊。周礼·夏官·职方氏泽、薮并称,其名称及位置如下: 扬州 : 具区 ; 荆州 : 云梦 ; 豫州 : 圃田 ; 青州 : 望诸 ; 袞州 : 犬野 ; 雍州 : 弦蒲 ; 幽州 : 貕养 ; 翼州 : 杨纡 ; 并州 : 昭馀祁 。
(4).泛称深渊湖泊。 晋 王齐之 《萨陀波仑赞》:“龙潜九泽,文明未接。” 宋 曾巩 《一鹗》诗:“势疑空山竭九泽,杀气已应太白高。”
《漢語大詞典》:蕃国(蕃國)
(1). 周 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蕃,通“ 番 ”。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孙诒让 正义:“《职方氏》九服,蛮服以外,有夷、镇、藩三服……是此蕃国即《职方》外三服也。”周礼·春官·巾车:“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
(2).泛称 中国 以外的国家。宋史·食货志下八:“商人出海外蕃国贩易者,令并诣两 浙 市泊司请给官券,违者没入其宝货。”
(3).即诸侯国。蕃,通“ 藩 ”。后汉书·顺帝纪:“陛下正统,当奉宗庙,而姦臣交搆,遂令陛下龙潜蕃国。” 李贤 注:“从太子废为王,故曰龙潜蕃国。”后汉书·宋意传:“ 西平王 羡 等六王,皆妻子成家,官属备具,当早就蕃国,为子孙基阯。”南史·后妃传序:“夫人之号,不殊蕃国。”
《漢語大詞典》:惟宁(惟寧)
汉 王莽 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 惟藩 ”。
《漢語大詞典》:惟藩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寧,宗子维城。”维,一本作“ 惟 ”。 王莽 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汉书·王莽传中》:“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服,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参见“ 六服 ”。
《漢語大詞典》:九川
九州的大河。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决九州名川,通之四海。”国语·周语下:“决汨九川,陂障九泽。”一说指九条河川。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涤九川而赋税,乘 三危 而纳锡。”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叙》:“九川行地,溯学海而波澄;三台烛天,指文星而度正。”
《漢語大詞典》:九瀛
(1).指九州与环其外的瀛海。 唐 陈子昂 《蓟台览古》诗:“ 邹子 何廖廓,漫説九瀛垂。”
(2).泛指海外各国。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十·黄帝:“九瀛仰化,诸北贡职,杨裘秬鬯,贯匈长股,莫不来庭而依朔。”
《漢語大詞典》:九金
指九鼎。相传 禹 收九州之金铸九鼎,后因以九金指九鼎。 唐 杜牧 《呈道一大尹存之学士庭美学士三君子》诗:“九金神鼎重邱山,五玉诸侯杂佩环。”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二:“一任汤汤沦 泗水 ,九金万祀属 成周 。”
《漢語大詞典》:惟城
汉 王莽 时所称九州内外区域名之一。参见“ 惟藩 ”。
《漢語大詞典》:惟藩
《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寧,宗子维城。”维,一本作“ 惟 ”。 王莽 时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称九州内外区域。《汉书·王莽传中》:“九州之内,县二千二百有三。公作甸服,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寧;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参见“ 六服 ”。
《漢語大詞典》:九埏
九州的边际。亦指九州。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风行电举,未注景而浹九埏。” 明 李东阳 《大行皇帝挽歌辞》:“圣孝仁恩遍九埏,由来至性本天全。” 清 王夫之 《连珠》:“盖闻心量无垠,筵九埏而郭万国。”
分類:九州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