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乡下(鄉下)  拼音:xiāng xià
泛称城市以外,耕地比较多,人烟较疏的地方。《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俺们是乡下没见过世面的孩子。」
《漢語大詞典》:乡下老(鄉下老)
见“ 乡下佬 ”。
《漢語大詞典》:乡下佬(鄉下佬)
亦作“ 乡下老 ”。 乡下人。常有轻蔑意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邓九公 偶然得些传言,也是那乡下老谈国政。”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盖我久不惯于围巾手套等,万分臃肿,举动木然,故贼一望而知为乡下佬也。” 茅盾 《小巫》三:“还是到西北乡去的好,那里的乡下老还有点油水,多少我们也贴补贴补。”
《漢語大詞典》:乡下佬(鄉下佬)
亦作“ 乡下老 ”。 乡下人。常有轻蔑意味。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邓九公 偶然得些传言,也是那乡下老谈国政。” 鲁迅 《书信集·致许广平》:“盖我久不惯于围巾手套等,万分臃肿,举动木然,故贼一望而知为乡下佬也。” 茅盾 《小巫》三:“还是到西北乡去的好,那里的乡下老还有点油水,多少我们也贴补贴补。”
《漢語大詞典》:乡下脑壳(鄉下腦殼)
犹言乡下人。 老舍 《茶馆》第一幕:“我要是穿一身土布,像个乡下脑壳,谁还理我呀!”
分類:乡下人
《漢語大詞典》:乡下气(鄉下氣)
乡下人的习气。多含讥讽意味。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那 张老 夫妻,虽然有些乡下气,初来时众人见了不免笑他,及至处下来,见他一味诚实。”
《國語辭典》:乡下人(鄉下人)  拼音:xiāng xià rén
住于乡野偏僻地方的人。《文明小史》第四回:「究竟乡下人心直,也不问到底是谁,见打门声急,便有一个男子前来,拔了闩,开了门。」
《漢語大詞典》:乡巴(鄉巴)
方言。乡下;乡间。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四:“和别人谈话,尤其是和他们乡巴田夫们谈话,我还是劝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國語辭典》:村落  拼音:cūn luò
乡人聚集居住的地方。《三国志。卷一六。魏书。郑浑传》:「村落整齐如一,民得财足用饶。」《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日走到一个地方,天色将晚,望不著一个村落。」
《國語辭典》:下乡(下鄉)  拼音:xià xiāng
到乡间去。《儒林外史》第一回:「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果然亲自下乡,找著他的佃户要他还租。」
《漢語大詞典》:乡都(鄉都)
宋 元 时代县下分乡,乡下分都,并称“乡都”。亦用以泛指农村地区。《元典章·吏部六·司吏》:“吏人既久,人亦熟,在县分管乡都,科差词讼,公行贿赂。” 王闿运 《〈八代文粹〉序》:“何以 汉 久而后变, 梁 禪而已殊?将非朝野之统同,有类乡都之响应乎?”
分類:代县乡下
《漢語大詞典》:乡农(鄉農)
乡下农民。《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若近地乡农,装载穀米豆麦,不论还租完粮,尽要报税。”《平山冷燕》第六回:“ 郑秀才 便先説道:‘乡农村户,不知先生光临,有失迎候。’” 清 陆嵩 《赠龚蓝生照琪大令》诗:“我曾芒鞋走乡曲,徧与乡农诉且哭。”
《漢語大詞典》:避乡(避鄉)
谓市民为逃难而避居乡下。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 咸丰 十年﹞ 太 ( 太仓 )属各镇罢市, 支塘 、 何市 亦然。老幼皆避乡, 六河 亦议进贡,又恐不及耳。”
《漢語大詞典》:村妻
乡下妻子。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玄宗 在藩邸时……有书生延帝过其家,其家甚贫,止村妻、一驴而已。”
分類:乡下
《国语辞典》:扒粪的(扒粪的)  拼音:pá fèn de
旧时乡下拾粪及清理茅厕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