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89,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贴书
鸿鱼
信函
简翰
素札
鲤素
笺简
信简
鱼函
音翰
函牍
邮笺
让书
便羽
鸾缄
《國語辭典》:贴书(貼書)  拼音:tiē shū
1.古代书吏的助手。《金史。卷九二。曹望之传》:「望之还言,乞汰诸路胥吏,可减其半。诏胥吏如故。于是始禁用贴书云。」《水浒传》第二一回:「一日,宋江不合带后司贴书张文远来阎婆惜家吃酒。」
2.把书本残破的地方黏合。如:「他正忙著贴书呢!」
《漢語大詞典》:鸿鱼(鴻魚)
(1).大鱼。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屯》:“鸿鱼逆流,主人潜处。”
(2).指书信。 汉 魏象枢 《沉荼庵司李以诗问病次韵寄答兼送》之二:“身到 衡阳 休北望,最关心处是鸿鱼。”
分類:大鱼书信
《國語辭典》:信函  拼音:xìn hán
信件。如:「请代我转交这封信函给她。」
分類:信函书信
《漢語大詞典》:简翰(簡翰)
书简;书信。 唐 李吉甫 《编次郑钦悦辨大同古铭论》:“使至,忽辱简翰,用浣襟怀。不遗旧情,俯见推访。”旧唐书·李愬传:“军吏咸以不杀 祐 ( 李祐 )为言,简翰日至,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 金陵 妓 郭三 为讼事, 江寧 王令 拘讯之, 香亭 为关説求免。 王 覆札云:‘昨承简翰,诚恐狼藉花枝。’”
分類:书简书信
《漢語大詞典》:素札
书信。 唐 韦应物 《答崔都水》诗:“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鲤素(鯉素)  拼音:lǐ sù
语本《乐府诗集。卷三八。相和歌辞十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比喻书信。宋。刘才邵 清夜曲:「门前溪水空粼粼,鲤素不传娇翠颦。」
分類:书信
《國語辭典》:鱼书(魚書)  拼音:yú shū
1.书信。宋。晏殊〈无题〉诗:「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清。宋凌云 偶成诗:「天外鱼书绝,征人岂念家?」
2.唐时用作凭信的鱼形符节,以木或铜制成。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刺史停替,须待鱼书。」也称为「鱼符」。
《漢語大詞典》:笺简(箋簡,牋簡)
谓书信。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笺简》:“改名笺简,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 清 缪艮 《珠江名花小传》:“数日復貽笺简,餘辞不获,乃得聚晤於 仁厚里 。”
牋簡:文书。 唐 韦应物 《送陆侍御还越》诗:“敬恭尊郡守,牋简具州民。”
分類:书信文书
《漢語大詞典》:信简(信簡)
书信。 柯岩 《奇异的书简》:“因此,我也就养成了这种爱好:读信。读自己以及社会允许我读的一切的信简。”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鱼函(魚函)
(1).古时所用的鱼形信函、信封。新唐书·车服志:“有传符、铜鱼符者,给封符印,发驛、封符及封鱼函用之。”
(2).代称书信。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遂掩襟往覘,锦袱也。中裹金玉釵釧,珠宝零星,媵以鱼函,折作方胜。”
《漢語大詞典》:音翰
诗文;书信。《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念昔良游,兹焉永叹,公之云感,貽此音翰。” 吕延济 注:“音翰,谓诗笔也。”《宋书·徐湛之传》:“昔蒙眷顾,不容自絶,音翰信命,时相往来。”
分類:诗文书信
《國語辭典》:函牍(函牘)  拼音:hán dú
放置于匣中的书简。后泛指一般的书籍。
《漢語大詞典》:邮笺(郵箋)
书信。 清 赵翼 《接张廉船书寄答》诗:“江程千里接邮笺,棖触离怀悵各天。”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让书(讓書)
指有谴责之言的书信。《史记·匈奴列传》:“皇帝让书再至。”汉书·匈奴传引此文, 颜师古 注:“让书,有责让之言也。”
分類:谴责书信
《漢語大詞典》:便羽
指托便人带的书信。 明 陈确《与张考夫书》:“顷与 韞 兄约,来春之暇当续此胜游,但未知后会之期,便羽更望一及之。”《颜氏家藏尺牍·孙少司马光祀》:“久无便羽,疎於寄候,遥知近祉清胜,念之驰结。”
分類:书信
《漢語大詞典》:鸾缄(鸞緘)
指书信。《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专凭兔颖,虔覆鸞缄。”
分類: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