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3,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文籍
挟书
居今
副本
买书
书城
出相
真本
谱牒
焚书
腹笥
挟册
书题
正本
检阅
《國語辭典》:文籍  拼音:wén jí
文字、书籍。《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曦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伏羲画八卦而文籍生,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漢語大詞典》:挟书(挾書)
(1).私藏书籍。《汉书·董仲舒传》:“ 秦 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原叙:“珍此享帚之藏,窃怀挟书之惧。” 明 汪道昆 《明故提督信阳何先生墓碑》:“ 汉 承挟书,而得 贾 董 。”参见“ 挟书律 ”。
(2).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沉持要登科》:“时挟书假手之禁甚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捡:“至乙丑南宫,上微闻挟书之弊,始命添设御史二员,专司搜捡。”
《國語辭典》:挟书律(挾書律)  拼音:xié shū lǜ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而私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的法令。《汉书。卷二。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唐。颜师古。注:「张晏曰:『秦律敢有挟书者族。』」也作「挟书令」。
《分类字锦》:居今
文心雕龙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分类:书籍
《國語辭典》:副本  拼音:fù běn
依照书籍或文件的正本誊录或影印出来的复制本。在公文书上,副本效力视同正本。
《国语辞典》:买书(买书)  拼音:mǎi shū
购买书籍。《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一走走到棋盘街文萃书坊,刚刚跨进店门,正碰著一个人也在那里买书。」
分类:购买书籍
《國語辭典》:书城(書城)  拼音:shū chéng
1.积书环列如城。形容书籍很多。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二:「宋政和时,都下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
2.售卖书籍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出相
(1).产生宰相。 南朝 梁 虞羲 《敬赠萧咨议》诗之三:“相门出相,德门有德。”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参见“ 出将 ”。
(2).出任为宰相。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一日出相天下,则功被社稷,泽及生灵。”
(3).出丑的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何不配与他了,也完了一件事,省得他做出许多馋劳喉急出相。”参见“ 出洋相 ”。
(4).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相”。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 宋 元 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所谓‘出相’; 明 清 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知道和 中国 向来的‘出相’或‘绣像’有怎样的不同,或者能有可以取法之处。”
(5).旧时买妾买婢,由媒人带给买主看看,谓之“出相”。
《漢語大詞典》:出将(出將)
出外为统兵的将帅。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汲黯 匡君切, 廉颇 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 唐 戎昱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腕迴金鏃满,的破緑弦低。” 宋 陆游 《徐稚山给事庆八十乐语》:“出将使指之荣,入奉色难之养。”
《國語辭典》:出洋相  拼音:chū yáng xiàng
出丑、闹笑话。如:「他好表现,却不自量力,结果出洋相、栽跟头。」
分類:出丑
《漢語大詞典》:真本
(1).书籍的手稿或原刻。南史·萧琛传:“三辅旧老相传,以为 班固 真本。”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高宗 得此书真本,大爱之,日置御案。”
(2).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藁草,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云:维 永和 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月辛亥。”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贯休:“尝覩所画水墨罗汉,云是 休公 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其真本在 豫章 西山 云堂院 供养。”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二:“他这位老同窗的书法,深得 鲁公 ( 颜真卿 )真髓……而且还保有《麻姑仙坛记》秘传真本,所以能够不同凡响。”
《國語辭典》:谱牒(譜牒)  拼音:pǔ dié
记述氏族世系的书。《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也称为「谱第」。
《國語辭典》:焚书(焚書)  拼音:fén shū
烧燬书籍。《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國語辭典》:腹笥  拼音:fù sì
肚子所记的书籍,有如书箱的藏书。宋。陈造 次韵张丞诗二首之一:「夫君腹笥尽奇谋,每叩谈锋听不休。」
《漢語大詞典》:挟册(挾册)
(1).携带书籍。谓勤奋读书。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今 吴 、 越 、 闽 、 蜀 ,家能著书,人知挟册,以辅人主取贵仕,而 江 汉 盖鲜称焉,岂其性与习俱失之哉?”
(2).谓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检:“科场之禁,在 唐 宋 甚宽,如挟册者,亦止扶出,不錮其再试也。”
《國語辭典》:书题(書題)  拼音:shū tí
1.书籍或文章的标题。如:「读书报告应先写书题。」
2.题字、记述。《南史。卷七七。恩倖传。纪僧真传》:「以闲书题,令答远近书疏。」
3.书信。《南史。卷四六。周山图传》:「于书题甚拙,谨直少言,不尝说人短长。」
《國語辭典》:正本  拼音:zhèng běn
1.根究本源。《淮南子。主术》:「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2.书籍或文件的原本,相对于副本而言。《魏书。卷六二。李彪传》:「正本蕴之麟阁,副贰藏之名山。」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叙国朝求访》:「选三馆正本书万卷。」
3.还本、够本。《董西厢》卷一:「傥或明日见他时分,把可憎的媚脸儿饱看了一顿,便做受了这恓惶也正本。」
《國語辭典》:检阅(檢閱)  拼音:jiǎn yuè
1.查看。《北史。卷六七。唐永传》:「周文初不信之,然欲明其虚实,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而已。」《西游记》第三回:「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著孙悟空名字。」
2.军队的检查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