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2,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廷争
忿争
争立
争赴
竞争
争权
息争
虎争
死争
争心
争回
如争
争棋
争差
争禁
《漢語大詞典》:廷争
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史记·吕太后本纪:“ 陈平 、 絳侯 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 刘氏 之后,君亦不如臣。’”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徐 大理 有功 ,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比日以来,物论颇讥 晦叔 慎嘿太过,若此际復不廷争,事蹉跌,则入彼朋矣。”
《國語辭典》:忿争(忿爭)  拼音:fèn zhēng
因忿怒而争辩或争夺。《史记。卷八七。李斯传》:「故外不可倾以仁义烈士之行,而内不可夺以谏说忿争之辩。」
分類:忿怒相争
《漢語大詞典》:争立
争夺王位。史记·穰侯列传:“ 武王 卒,诸弟争立,唯 魏冄 力为能立 昭王 。”
分類:争夺王位
《漢語大詞典》:争赴
争相前往。后汉书·袁绍传:“﹝ 绍 ﹞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 唐 刘禹锡 《观市》诗:“鸡鸣而争赴,日中而駢闐。”
分類:前往
《國語辭典》:竞争(競爭)  拼音:jìng zhēng
为某种目的而相互争取。如:「竞争市场」、「运动比赛最要讲究的是公平竞争的精神。」
《國語辭典》:争权(爭權)  拼音:zhēng quán
争相夺取权势。《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审配、郭图各自争权,袁绍多疑,主持不定。」
《国语辞典》:息争(息争)  拼音:xí zhēng
平息纷争。如:「这件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好不容易终于息争了!」
《漢語大詞典》:虎争
比喻争夺的剧烈。史记·南越列传:“ 项羽 、 刘季 、 陈胜 、 吴广 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零陵 太守 殷礼 言於 权 曰:‘今天弃 曹 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蒞事。’” 唐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秦 赵 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分類:争夺剧烈
《漢語大詞典》:死争
力争;拚死斗争。史记·宋微子世家:“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三国志·魏志·桓阶传:“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彊救,大王案六军以示餘力,何忧於败而欲自往?”
分類:力争斗争
《漢語大詞典》:争心
争夺之心;争斗之心。左传·昭公二十年:“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淮南子·说林训》:“飢马在厩,寂然无声;投芻其旁,争心乃生。”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号为承平,其实普天之家室,皆怨气之冲盈,争心之触射,毒於黄雾而塞於寰瀛也。”
《漢語大詞典》:争回(争迴)
竞相回旋。 晋 木华 《海赋》:“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又似地轴,挺拔而争迴。”
分類:回旋
《韵府拾遗 庚韵》:如争(如争)
贾谊文闻善而行之如争
《漢語大詞典》:争棋
亦作“争棋”。 下棋争胜。 宋 梅尧臣 《雪中赴宿怀邻几原甫》诗:“ 刘郎 与 江叟 ,相对定争棊。” 宋 陆游 《春晚书怀》诗:“疏雨池塘鱼避钓,晓鶯窗户客争棋。”
分類:下棋争胜
《國語辭典》:争差(爭差)  拼音:zhēng chā
1.闪失、差错。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倘或间有些儿争差,儿也,将您这双老爹娘,可便看个甚么,畅好是心粗胆大。」《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若子弟贤的,一般如凡人叙用;若有些争差的,罪责却也不小。」
2.商量。明。汤显祖 牡丹亭。第七出:「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
3.争议。元。白朴《梧桐雨》第三折:「国家又不曾亏你半掐,因甚军心有争差。」
《分类字锦》:争禁
白居易 酬南洛阳早春见赠诗 久病长斋诗老退,争禁年少洛阳才。
分类: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