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纷纭(紛紜)  拼音:fēn yún
盛多而杂乱。《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纷纭天地,寂寥宇宙。」《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六合纷纭,民心将变。」
《國語辭典》:交争(交爭)  拼音:jiāo zhēng
1.相互争论。《韩非子。八说》:「交争逆令,谓之刚材。」《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却,下与大臣交争也。」
2.相互争战。《史记。卷七○。张仪列传》:「凡天下彊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
3.以直言互相谏诤。《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主有失,皆交争證谏。」《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列传。韩非》:「得旷日弥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交争而不罪。」
4.争执、纷争。《资治通鉴。卷一一九。宋纪一。武帝永初三年》:「姚兴死,诸子交争,故裕乘舋伐之。」
5.交集。汉。张衡〈东京赋〉:「客既醉于大道,饱于文义,劝德畏戒,喜惧交争,罔然若酲,朝罢夕倦。」
《國語辭典》:纷乱(紛亂)  拼音:fēn luàn
杂乱。《汉书。卷一○○。叙传下》:「六学既登,遭世罔弘,群言纷乱,诸子相腾。」
《漢語大詞典》:纷难(紛難)
犹纷争。 清 曾国藩 《陈仲鸾同年之父母七十寿序》:“自亲族州閭,皆服其诚信。远近纷难,就之决遣,凡所论断,久之輒应。”
分類:纷争
《國語辭典》:乖争(乖爭)  拼音:guāi zhēng
争执。《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作十三卦以前,民用便有个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做著那弓箭,威服乖争。」
分類:纷争
《漢語大詞典》:讧争(訌争)
纷争。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於政治上,於宗教上,訌争不息。” 梁启超 《暴动与外国干涉》:“而以未惯法治之国民当之,则訌争之结果,必诉於武力以求解决。”
分類:纷争
《國語辭典》:匆匆  拼音:cōng cōng
匆忙、急遽的样子。如:「行色匆匆」。《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昨来举事太匆匆,如今奈何?」《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昨见主公匆匆而回,意甚不乐。」
《国语辞典》:息争(息争)  拼音:xí zhēng
平息纷争。如:「这件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好不容易终于息争了!」
《國語辭典》:和解  拼音:hé jiě
1.双方停止争执,归于和平。《三国演义》第七回:「见在磐河厮杀,宜假天子之诏,差人往和解之。」
2.法律上谓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之契约。
《漢語大詞典》:和事
调解纷争。 清 李渔 《慎鸾交·计竦》:“你既肯悔过,我这和事老人只得要做了。” 赵树理 《张来兴》:“我只当是他们两个人又闹什么纠纷,便跟了去准备为他们和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 白大嫂子 ﹞听了 韩长脖 的一句话,无缘无故闹起来,自己也觉得对不住当家的,捎带也对不起这个和事的大个子。”
《漢語大詞典》:兴波(興波)
激起波澜。比喻制造事端,引起纷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闺诚》:“万一兴波,公公自能箝制。”
《漢語大詞典》:麒麟斗(麒麟鬭)
(1).麒麟相斗。《淮南子·天文训》:“麒麟鬭而日月食,鲸鱼死而彗星出。”
(2).比喻群雄纷争。 唐 皮日休 《次韵寄答鲁望》:“伟哉 泂上 隐,卓尔 隆中 耨。始将麋鹿狎,遂与麒麟鬭。”
《漢語大詞典》:嘲竞(嘲競)
讥笑、纷争。 宋 陆游 《护国天王院故神霄玉清万寿宫过之有感》诗:“从来桑门喜嘲竞,举国冠巾噤无语。”
分類:讥笑纷争
《國語辭典》:和事老  拼音:hé shì lǎo
调解争端的人。如:「请你替我们做个和事老。」也作「和事佬」。
《国语辞典》:鹰派(鹰派)  拼音:yīng pài
鹰为强猛的象徵。在国际政治上主张以强硬手段解决纷争的一派,称为「鹰派」。相对于主张和平的鸽派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