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53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事统
殷要
趋末背本
警务
政事
转运
一方
执政
本司
使节
家事
公所
给事
边事
百事
《漢語大詞典》:事统(事統)
事务。多指政事、军务。史记·封禅书:“於是, 秦 更命 河 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为名,音上大吕,事统上法。” 裴骃 集解引 服虔 注:“政尚法令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大将军掌中外诸军事,事统烦多。”
《漢語大詞典》:殷要
指繁难重大的事务。 南朝 宋 傅亮 《让尚书仆射表》:“百揆治枢,总贰殷要,诚非庸臣所宜叨拟。”
《国语辞典》:趋末背本(趋末背本)  拼音:qū mò bèi běn
比喻一意追求微小细节而背弃最基本或最重要的事务。《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夫奢泰则不下逊而国贫,文巧则趋末背本者众。」也作「背本趋末」。
《國語辭典》:警务(警務)  拼音:jǐng wù
有关警察的任务。如:「警务繁忙」。
分類:警察事务
《國語辭典》:政事  拼音:zhèng shì
泛称政治事务。《论语。先进》:「政事:冉有、季路。」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
《國語辭典》:转运(轉運)  拼音:zhuǎn yùn
1.运转、流动。《续汉书志。第二四。百官志一》:「法曹主邮驿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转运事。」
2.运行不已。汉。王充《论衡。说日》:「然而日出上,日入下者,随天转运,视天若覆盆之状,故视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北魏。温子升 大觉寺碑:「维天地开辟,阴阳转运,明则有日月,阴则有鬼神。」
3.运气好转。如:「他前一阵子事事不顺,现在已经转运了。」
《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区。《诗经。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兴风雨,毁苗杀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至庙中。」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漢語大詞典》:一干一方
一千一万的隐语。“干”与“千”、“方”与“万”字形相近。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二:“逆 瑾 ( 刘瑾 )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謁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后渐增至几干几方。”
《國語辭典》:执政(執政)  拼音:zhí zhèng
1.执掌政权。《新唐书。卷一一五。朱敬则传》:「及执政,每以用人为先,细务不省也。」
2.掌握政权的人。《左传。襄公十年》:「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宋。王安石 内翰沈公墓志铭:「平居闭门,虽执政,非公事不辄见也。」
《漢語大詞典》:本司
(1).该司。司,分管事务的官署。 宋 苏轼 《乞禁商旅过外国状》:“本司看详,显见 闽 浙 商贾因往 高丽 ,遂通 契丹 。”
(2).犹本官。《宦海》第一回:“ 金方伯 霍地跳下骡来,喝一声:‘都跟著本司进去!’説著拔步往门内便走。”
《國語辭典》:使节(使節)  拼音:shǐ jié
1.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如:「汉朝苏武身负王命,手持使节出使匈奴。」
2.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如:「为了这项外交政策,政府打算派遣外交使节前往该国进行说明。」
《國語辭典》:家事  拼音:jiā shì
1.家庭事务。包括日常事务或隐密私事。如:「你有帮忙做家事的习惯吗?」《管子。形势解》:「教护家事,父母之则也。」《红楼梦》第七六回:「因近日家事恼著,无暇游玩。」
2.傢什、家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防火》:「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杈、大索、铁猫儿之类。」
3.家产。唐。蒋防《霍小玉传》:「我小娘子,即霍王女也。家事破散,失身于人。」
4.指教授学生处理家庭事务的学科。包括烹饪、缝纫、插花等。如:「家事科」。
《國語辭典》:公所  拼音:gōng suǒ
处理某一地区公众事务的场所。如市公所、乡公所、镇公所。
《漢語大詞典》:给事(給事)
(1).处事;办理事务。国语·周语中:“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以恭给事则宽於死,以俭足用则远於忧。” 宋 曾巩 《都知制》:“门闈房闥之间,朝夕给事,非谨信忠篤,乌可处斯任哉!”
(2).供职。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父 郑季 ,为吏,给事 平阳侯 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而 朝恩 幼子曰 令徽 ,年十四五,始给事於内殿。上以 朝恩 故,遂特赐緑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天聪 已前,钧衡帷幄,悉任懿亲,异姓儒臣,但令给事文馆。”
(3).引申为侍奉。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四》:“ 东坡 读《阿房宫赋》,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 陕 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于玉:“有四丽人,敛袵鸣璫,给事左右。”
(4).官名。给事中的省称。 唐 韩愈 《答刘正夫书》:“ 愈 於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於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只有一个 马给事 ,天性絶饮。”
《漢語大詞典》:边事(邊事)
(1).边防事务。后汉书·窦固传:“帝欲遵 武帝 故事,击 匈奴 ,通 西域 ,以 固 明习边事,十五年冬,拜为奉车都尉。” 唐 贾岛 《送李傅侍郎剑南行营》诗:“走马从边事,新恩受外臺。”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边之患,非边能为患也。患在任边事者,因循而不知变计,畏缩而不敢奋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唐德宗 生气说, 柳浑 书生,不懂边事,你怎么也这样说。”
(2).边境上的战事或争端。 唐 羊士谔 《贺州宴行营回将》诗:“元戎坐镇无边事,遣向营中偃画旗。”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至 建炎 初,以军兴道梗,始有三年之限,后有特许从便赴闕,犹降旨云:‘候边事寧息日依旧。’然遂不復举行矣。” 明 沈周 《石田杂记》:“ 威宁伯 王公 悦 在 大同 ,见边事渐生,醖祸未测,情悰不懌。”
《國語辭典》:百事  拼音:bǎi shì
凡事、事事。唐。元稹 遣悲怀诗:「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儒林外史》第一回:「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