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
「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风,皆秩二千石。」「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郡守……秩二千石」「郡尉……秩比二千石。」「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序》
「(宣帝)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

例句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何如。 杜牧 自遣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 杜甫 寄裴施州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白居易 咏怀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卢照邻 行路难

《國語辭典》:二千石  拼音:èr qiān dàn
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约当于后世的三品官,地位并不显赫。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史记。卷一○。孝文本纪》:「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
《漢語大詞典》:中二千石
汉 官秩名。史记·外戚世家:“娙何秩比中二千石。”汉书·宣帝纪:“ 潁川 太守 黄霸 以治行尤异,秩中二千石。” 颜师古 注:“ 汉 制,秩二千石者,一岁得一千四百四十石,实不满二千石也。其云中二千石者,一岁得二千一百六十石,举成数言之,故曰中二千石。中者,满也。” 汉 制九卿秩皆中二千石,故又用为九卿的代称。《史记·儒林列传》:“先用诵多者,若不足,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汉书·霍光传:“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 未央宫 。”
分類:官秩九卿
《分类字锦》:二千石曹
通典后汉光武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谓之贼曹重于诸曹
分类:刑部
《分类字锦》:良二千石
汉书循吏传序孝宣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國語辭典》:万石(萬石)  拼音:wàn dàn
1.汉制,三公的俸禄,月各三百五十斛谷,称为「万石」。《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唐。颜师古。注:「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
2.汉有二千石的官,凡一门有五人当二千石的官,称为「万石」。如汉石奋及其四子官皆二千石,号万石君。
3.形容数量极多。《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钜。」
《國語辭典》:郎君  拼音:láng jūn
1.称谓:(1)对男子的尊称。《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谁复有尽言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隐居在西岳,甚荷郎君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径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对贵公子的称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连往诣恪,恪不与相见。后于张辅吴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后为对他人子弟的敬称。《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杨素归谓家人曰:『小儿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当否?』素恃己有功,于帝多呼为郎君。」(4)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郎君将此儿归闽中,又在何处另结良缘?不知且从黄易两家之言,成了亲事。」
2.嫖客。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我劝你两个风流子弟,可也别寻一个合死的郎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老儿。别的郎君子弟,经商客旅,都不打紧,我有两个人,都是仓官。」
《國語辭典》:朱轮(朱輪)  拼音:zhū lún
红色的车轮。指显贵者所乘的车。《文选。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居陪华幄,出从朱轮。」宋。欧阳修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词:「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漢語大詞典》:银章(銀章)
银印。其文曰章。 汉 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 隋 唐 以后官不佩印,只有随身鱼袋。金银鱼袋等谓之章服,亦简称银章。 唐 陈子昂 《为司刑袁卿让官表》:“復蒙璽誥之荣,骤綰银章之贵。”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元仁宗 时,詔 云山禪师 以荣禄大夫大司空,佩一品银章。”
《國語辭典》:予告  拼音:yǔ gào
汉律规定年俸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得以享有在官而准予休假的礼遇。《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故后代凡大臣因年老或疾病准予休假或辞官退休,皆称为「予告」。《花月痕》第三回:「原来漱玉家中有一座园亭,是太傅予告后颐养之地。」
《國語辭典》:赐告(賜告)  拼音:sì gào
1.皇帝给假休息或养病。《汉书。卷五○。汲黯传》:「黯多病,病且满三日,上常赐告者数,终不瘉。」
2.请人告知的敬辞。如:「倘有消息,乞请赐告。」
《國語辭典》:银艾(銀艾)  拼音:yín ài
银印绿绶。绶用艾草染绿,故称绿绶为「艾」。《后汉书。卷六五。张奂传》:「吾前后仕进,十要银艾,不能和光同尘,为谗邪所忌。」唐。皮日休 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金篆方圆一寸馀,可怜银艾未思渠。」也作「银青」。
《漢語大詞典》:银印青绶(銀印青綬)
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 秦 汉 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亦省作“ 银青 ”。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银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官制:光禄大夫转银青,银青转金紫,金紫转特进。”
《漢語大詞典》:万石君(萬石君)
本指 汉 石奋 。后亦称一家五人官至二千石者或一家多人为大官者为“万石君”。参见“ 万石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六万石君
《國語辭典》:贼曹(賊曹)  拼音:zéi cáo
职官名。汉代郡太守之属吏,掌逐捕盗贼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