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雪花  拼音:xuě huā
1.雪。因雪片多呈六角形,如花一般,故称为「雪花」。
2.形容耀眼亮丽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整整兑足了一百两雪花银子。」
3.银两。《醒世恒言。卷三九。汪大尹火焚宝莲寺》:「若肯悄地放我三四人回寺取来,禁牌的常例自不必说,分外再送一百两雪花。」
4.电视学上指图像受散乱白斑的干扰,犹如下雪一般,称为「雪花」。
《漢語大詞典》:中金
白银。《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白金,银也。”后称银为中金。 宋 王禹偁 《谢宣赐表》:“颁厥篚之綵繒,锡中金之器皿。”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一:“父以贫为辞,长老者赠以中金百两。”
分類:白银中金
《漢語大詞典》:烂银(爛銀)
(1).灿烂如银。形容雪白闪亮。 闽 徐夤 《依韵和尚书再赠牡丹花》:“烂银基地薄红妆,羞杀千花百卉芳。” 宋 张孝祥 《浣溪沙·用沈约之韵》词:“细仗春风簇翠筵,烂银袍拂禁炉烟。” 清 金农 《忆家》诗:“烂银月色露檐垂,千里思家鴈信迟。” 杨朔 《雪浪花》:“﹝老渔民﹞动手收拾着满船烂银也似的新鲜鱼儿。”
(2).纯银;白银。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此我一月养道食料也,此可化铜二两为烂银……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虽经百火,柔软不变也。” 明 宋濂 《资善大夫御史中丞章公神道碑铭》:“勑生蛰蛰千子孙,白笏堆床如烂银。”
《國語辭典》:银子(銀子)  拼音:yín zi
银质的钱币。《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你把这银子拿去作看花买酒之资。」《老残游记》第五回:「如能救得他们三人性命,一则是件好事,二则大家也可沾润几两银子。」
《國語辭典》:白镪(白鏹)  拼音:bái qiǎng
1.金的别名。明。张自烈《正字通。金部》:「白镪,金别名。」
2.银子。《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只因贪白镪,番自丧黄泉。」《聊斋志异。卷一○。葛巾》:「女探入,出白镪近五十两许。」
分類:白银
《國語辭典》:雪花银(雪花銀)  拼音:xuě huā yín
成色十足的白银。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雪花银子有三十个,不比别人家寒酸。」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我为甚么相怜悯,与你这一锭家那雪花银。」也称为「花银」。
分類:白银
《國語辭典》:白银(白銀)  拼音:bái yín
1.银。因其颜色纯白,故称为「白银」。《书经。禹贡》:「厥贡惟金三品。」唐。孔颖达。正义:「三品,黄金以下惟有白银与铜耳。」
2.银元、银块等。如:「白银出口」、「白银问题」。
《漢語大詞典》:光银子(光銀子)
白银。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罈中满满的,都是光银子。”
分類:白银
《國語辭典》:金银(金銀)  拼音:jīn yín
黄金与白银。《文选。张衡。南都赋》:「琢雕狎猎,金银琳琅。」《三国演义》第二五回:「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
《國語辭典》:黄白(黃白)  拼音:huáng bái
1.黄色和白色。如:「他穿了一件黄白相间的衣服。」
2.黄金和白银。《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老尼遂取出黄白一包,付生曰:『此乃小娘子平日所寄,今送还官人,以为路资。』」也称为「黄白之物」。
3.烧炼丹药的事。汉。应劭《风俗通》卷三:「招募方伎怪迂之人,述神仙黄白之事,财殚力屈,无能成获。」
《國語辭典》:银色(銀色)  拼音:yín sè
1.银的成色。《儒林外史》第四七回:「当下把租头、价银、戥银、银色、鸡、草、小租、酒水、画字、上业主,都讲清了。」
2.银白色。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大地。」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zhū shí
1.山名。在云南省昭通县境。以出产白银闻名。
2.银子。以朱提山盛产白银而得名。《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谊高矜厄且怜贫,三百朱提贱似尘。」清。宣鼎《麻疯女邱丽玉》:「容即代筹朱提五百金,作为旅费。」
《國語辭典》:朱提  拼音:shú shí
地名。汉朝时置县,故城在今四川省宜宾县西南。山区盛产银。
《漢語大詞典》:朱提银(朱提銀)
古代的一种优质白银。因产于今 云南 昭通县 境内之 朱提山 ,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國語辭典》:银黄(銀黃)  拼音:yín huáng
1.银与金。《韩非子。解老》:「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点以银黄,烁以琅玕。」
2.用银或金铸的印章。《汉书。卷九○。酷吏传。杨仆传》:「怀银黄,垂三组。」唐。颜师古。注:「银,银印也;黄,金印也。」
3.白色与黄色。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九日对黄白二菊花见怀〉诗:「繁华照旄钺,荣盛对银黄。」
《漢語大詞典》:加耗
(1).古代在租税正额以外加收的损耗费。 五代 后唐 明宗 时,凡民间纳米,每石加收二升,谓之雀鼠耗。 五代 后汉 时 王章 又增至二斗,名为省耗。参见新五代史·汉臣传·王章
(2).指白银交换中加补的损耗量。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铸银》:“﹝纹银﹞用之于市肆,则耗损颇多,有加耗,有贴费,有减水,有折色,有库平、湘平之异,漕平、规平之殊。”
《國語辭典》:银锭(銀錠)  拼音:yín dìng
1.铸成锭状的银块。重量有一、二、三、五、十、五十两之别,中国明、清两代用为通货,清末始铸银圆。
2.一种冥纸。
《國語辭典》:银炉(銀爐)  拼音:yín lú
1.旧时铸银锞、马蹄银的行业。
2.旧时冶银铸宝的机构。受银行或钱庄的委托,以改铸元宝等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