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修成七宝
  
修月户
 
修月斧
 
修蟾斧
 
八万二千雕琼手
 
玉斧修成
  
玉斧整乾坤
 
玉斧整蟾宫
 
玉斧斫冰轮
 
玉斧补金镜
 
琼斧修成
 
补月


《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四〈灵异·郑仁本弟〉~2973~
唐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夐,忽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声,披榛窥之,见一人布衣,衣甚洁白,枕一襆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无?」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多为日烁,其恶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脩之,子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事。玉悄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歧径,曰:「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

简释

玉斧修月:咏月。宋王安石《题扇》:“玉斧修成宝月圆,月边仍有女乘鸾。”

典故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
「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风,皆秩二千石。」「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郡守……秩二千石」「郡尉……秩比二千石。」「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序》
「(宣帝)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

例句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何如。 杜牧 自遣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 杜甫 寄裴施州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白居易 咏怀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卢照邻 行路难

《骈字类编》:二千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箓临别留赠 能令二千石,抚背惊神聪。
唐 杜甫 古柏行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分类:二千
《國語辭典》:二千石  拼音:èr qiān dàn
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约当于后世的三品官,地位并不显赫。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史记。卷一○。孝文本纪》:「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
《漢語大詞典》:中二千石
汉 官秩名。史记·外戚世家:“娙何秩比中二千石。”汉书·宣帝纪:“ 潁川 太守 黄霸 以治行尤异,秩中二千石。” 颜师古 注:“ 汉 制,秩二千石者,一岁得一千四百四十石,实不满二千石也。其云中二千石者,一岁得二千一百六十石,举成数言之,故曰中二千石。中者,满也。” 汉 制九卿秩皆中二千石,故又用为九卿的代称。《史记·儒林列传》:“先用诵多者,若不足,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汉书·霍光传:“遂召丞相、御史、将军、列侯、中二千石、大夫、博士会议 未央宫 。”
分類:官秩九卿
《分类字锦》:二千石曹
通典后汉光武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二千石曹掌中都官水火盗贼词讼罪法亦谓之贼曹重于诸曹
分类:刑部
《分类字锦》:良二千石
汉书循吏传序孝宣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分类字锦》:留铨二千(留铨二千)
玉海景云元年宋璟为吏部尚书李乂卢从愿为侍郎皆不畏强禦请谒路绝集者万馀人留者三铨不过二千人人服其公
分类:选举
《國語辭典》:荒服  拼音:huāng fú
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经。禹贡》:「五百里荒服。」《史记。卷四。周本纪》:「夷蛮要服,戎翟荒服。」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国语辞典》:金石录(金石录)  拼音:jīn shí lù
书名。宋朝赵明诚撰,三十卷。录三代彝器及汉唐以来石刻二千种,以时代先后编为目录十卷,各注年月、撰书人名。后二十卷为跋尾,并作辨證题释。
《漢語大詞典》:乡师(鄉師)
(1).周礼官名。地官司徒之属。每三乡共乡师二人,掌理治下乡的教育行政,并监督乡以下各级行政长官处理政务。周礼·地官·序官:“乡师下大夫四人。” 孙诒让 正义:“乡师二人共三乡,盖以六乡分为左右,左三乡,右三乡,各设乡师二人以主之。”周礼·地官·乡师:“乡师之职,各掌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 孙诒让 正义:“乡先生以三物教乡子弟,此官则察其教之善否而兴其贤能,与乡老、乡大夫为官联也。”荀子·王制:“顺州里,定廛宅,养六畜,閒树艺,劝教化,趋孝悌,以时顺修,使百姓顺命,安乐处乡,乡师之事也。”
(2). 春秋 齐 楚 之制,郊内以二千家为一乡,每乡置乡师一人。与 周 制不同。管子·立政:“凡孝悌忠信,贤良儁材,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復於游宗,游宗以復於里尉,里尉以復於州长,州长以计於乡师,乡师以著於士师。”鹖冠子·王鈇:“郡大夫修其属县,嗇夫退修其乡,乡师退修其扁(甸)。”
(3).指地方官吏。 清 朱彝尊 《嘉禾篇颂张夫子》:“请发仓粟救鞠訩,乡师为粥吏佐饔。”
《国语辞典》:石器时代(石器时代)  拼音:shí qì shí dài
史前时代的一段时期。距今约二千馀万年,共持续二至三百万年。以制造和利用石制的工具为特徵。根据石器粗糙和精细的不同,可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其中,旧石器时代占整个石器时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间。
《国语辞典》:犹太屯垦区(犹太屯垦区)  拼音:yóu tài tún kěn qū
犹太民族自二千年前亡国后,人民流离失所。十九世纪末,东欧的犹太人逐步返回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屯垦区(Kibbutz)。区内居民实验社会主义的理想,共营共享一切生产成果,以自治、平等为目标,并坚持恢复犹太固有传统。
《国语辞典》:西台人(西台人)  拼音:xī tái rén
西元前二千年出现于安纳托利亚的古印欧语系民族。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建立西台帝国,西元前一二九九年为争夺今叙利亚和埃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西台人的国王不但是国家元首,也是军事领袖和最高法官,且是雷神在人间的代理人,死后即成为神。其社会组织为一封建农业社会,却发展出优良的冶铁术。人民分成自由民、工匠和奴隶三个阶级。
《漢語大詞典》:拔赵帜易汉帜(拔趙幟易漢幟)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韩信 率 汉 军击 赵 ,将至 井陉口 ,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 赵 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 赵 。 赵 军出击, 汉 军佯败而走, 赵 军果空营追击。“ 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 赵 空壁逐利,则驰入 赵 壁,皆拔 赵 旗,立 汉 赤帜二千。” 赵 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 汉 军赤帜,大惊,“以为 汉 皆已得 赵王 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 信 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 赵 帜易 汉 帜计,笑而行之。”亦作“ 拔赵帜立赤帜 ”、“ 拔赵易汉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 赵 帜而立赤帜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 满 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 赵 易 汉 。”亦省作“ 拔帜 ”。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 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 唐 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明 何景明 《淮阴侯》:“大将登臺贵,三军拔帜豪。”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有书报谢兹又接来书并诗四章再次寄答》之四:“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漢語大詞典》:修月
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诗之一:“从来修月手,合在 广寒宫 。” 金 元好问 《蟾池》诗:“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漢語大詞典》:玉斧修月
(1).传说 唐 太和 中 郑仁本 表弟游 嵩山 ,见一人枕襆而眠,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件。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呎》。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宋 王安石 《题扇》诗:“玉斧修成寳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鸞。”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 金 元好问 《蟾池》诗:“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2).比喻恢复疆土。 元 方回 《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三首》之一:“玉斧难修旧月轮,凄凉沙鸟犯鉤陈。总因燕頷多庸将,却误蛾眉事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