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二类(二類)
异类。庄子·山木:“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蝉召螳螂,螳螂召雀,皆自招害。”
分類:二类异类
《国语辞典》:第二类接触(第二类接触)  拼音:dì èr lèi jiē chù
已故前美国空军幽浮(UFO)研究顾问的天文学家海尼克博士对幽浮近距离目击报告的分类之一。指幽浮带来某种物理性影响的情况,如飞碟降落痕迹或掉落物,对人体或动物造成了火伤或刀伤类痕迹。另外也包含了像钟表等暂时故障的物理性异常现象。
《国语辞典》:复称(复称)  拼音:fù chēng
人称代名词之一,又分重指与反身二类。如自己、亲自。
《國語辭典》:阴声(陰聲)  拼音:yīn shēng
1.古代乐律上属阴声之音,即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2.声韵学上指无鼻音韵尾的韵母。参见「阴声韵」条。
《国语辞典》:昏睡病  拼音:hūn shuì bìng
病名。因患者有昏睡症状,故称为「昏睡病」。分为二类:一、因脑部发炎,导致心智、体力、能力降低而昏睡的疾病。二、由锥虫感染而发病,媒介为嗤嗤蝇(Testse Fly)。患者有发烧、头痛、痉挛等症状,末期甚至呈昏睡状态而死亡。多发生在非洲中西部一带。
《国语辞典》:二名法  拼音:èr míng fǎ
于一群事物中,先就某属性分为有此属性与无此属性二类。再就另一属性的有无,将已分者再分为二,如此逐层分类的方法,称为「二名法」。
《国语辞典》:木浆(木浆)  拼音:mù jiāng
用各种分离方法所得的木材纤维,依制造方法有机械木浆与化学木浆二类。
《国语辞典》:抵押放款  拼音:dǐ yā fàng kuǎn
指有抵押品的放款。分动产及不动产抵押二类。抵押品的作用,预为借户不能履行债务时,银行得以变卖取偿,所以抵押时,银行须向借户取得处分权,并以契约公證说明。如:「这家银行最近将开办抵押放款的业务。」
二类各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净土宗之一义。往生于弥陀之净土,不仅限于念佛之一类,修念佛以外之诸行者,亦得往生,此宗义名曰二类各生。盖弥陀本愿,其第十八愿,虽誓救济但修念佛者,而其第十九、第二十之二愿,于修诸行者,亦誓使往生也。
十二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有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是故十二变为一旋复。乘此轮转。故有卵生,湿生,胎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谓之十二类。见楞严经。
十二类生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生死)
【三藏法数】
(出楞严经)
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生〕,胎生者,从胞胎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爱欲杂染之惑,起横、竖乱想之业,惑业相滋,故感此生之报,即人畜龙仙之类是也。(横、竖者,人身竖,而畜生横也。因行正道,得为人类,故身竖;因行邪道,感生畜类,故身横也。)
〔三、湿生〕,湿生者,从湿处而受生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执著之惑,起翻覆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含蠢蠕动之类是也。(翻覆即飞伏也。因违义背信,翻覆任情,遂感蠢蠕飞伏之类也。)
〔四、化生〕,化生者,无而忽有也。又离此旧形,易彼新质,为化生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变易之惑,起舍故取新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转蜕飞行之类是也。(转蜕飞行者,如蚕蜕形为蛾,如雀化蛤之类。)
〔五、有色〕,有色者,有形碍明显之色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障碍之惑,起精耀乱想之业,惑业显著,故感此生之报,即休咎精明之类是也。(休咎精明者,如星辰,吉者为休,凶者为咎;爝火蚌珠,皆精明之类,爝火即萤火也。)
〔六、无色〕,无色者,无有形色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销散之惑,起阴隐乱想之业。惑业暗昧,故感此生之报,即空散销沉之类是也。(空散销沉者,色尽心亡,厌空绝想,沉冥幽隐,即无色界外道之类是也。)
〔七、有想〕,有想者,从忆想所生也。谓此类有情,因颠倒罔象之惑,起潜结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神鬼精灵之类是也。(罔象者,似有似无也。潜结者,潜即隐伏,结即凝滞也。)
〔八、无想〕,无想者,想心昏迷,无所觉了也。谓此类有情,因顽钝愚痴之惑,起枯槁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精神化为土木金石之类是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者,如华表生精,如黄头外道化为石是也。)
〔九、非有色〕,非有色者,谓虽有形色,而假他所成也。谓此类有情,因虚伪相待之惑,起因依乱想之业,惑业相染,故感非有色相成色之报,即水母以虾为目之类是也。(非有色相成色者,如水母本无自类之色相,故曰非有色相,以水沫为身,以虾为目,故曰成色也。)
〔十、非无色〕,非无色者,因声呼召而能成形也。谓此类有情,因相引妄性颠倒之惑,起呼召乱想之业,惑业相附,故感非无色相无色之报,即咒诅厌生之类是也。(非无色相无色者,如虾蟆等,从自类生,不假他成,故曰非无色相,藉声得生,故曰无色。咒诅厌生者,咒诅亦呼召耳,厌即祷也,如虾蟆以声附卵,然后生长,非声则坏;又孔雀,雌者闻雄者鸣,即有娠,生雏,此等物类,若由厌祷而生也。)
〔十一、非有想〕,非有想者,谓借他之身以成自类也。谓此类有情,因诬罔颠倒之惑,起回互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非有想相成想之报,即蒲卢等异质相成之类是也。(诬罔即诳惑也,回互犹转换也。蒲卢,蜾羸也,取青虫以为己子,乃诬罔回互之义也。非有想相成想者,如青虫,非蒲卢之类,故曰非有想相而能成己之子,故曰成想也。)
〔十二、非无想〕,非无想者,谓虽亲而成怨害也。谓此类有情,因怨恨颠倒之惑,起杀害妄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非无想相无想之报,即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之类是也。(非无想相无想者,父母有爱,故曰非无想相;后时成大,父母遭食,故曰无想也。土枭,食母鸟也;破镜,食父兽也,形如貙而虎眼。今云鸟者,恐译误耳。)
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五十二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即五十二众。
二类种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本有种子,第八识处,为无始法尔,有生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功能,是为本有种子。二新熏种子,种子由现行之前七识,随所应而色心万差之种种习气,皆悉落在第八识中,更成生果之功能,谓之新熏种子。亦曰始起种子。唯识论二曰:「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界处功能差别,(中略)此即名为本性住种。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中略)此即名为习所成种。」
二类魔
【佛学次第统编】
贤首五教仪云:魔有八万四千,乃至恒沙无尽,今总束之,分为二类:
一、界内魔 有十:
一、精灵  二、恶鬼  三、邪神  四、老仙  五、魔天
六、阴灵  七、生死  八、业障  九、烦恼  十、心念
二、界外魔 亦十:
一、三昧  二、智慧  三、师友  四、化导  五、修谛
六、观缘  七、行度  八、报身  九、依土  十、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