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朱提银(朱提銀)
古代的一种优质白银。因产于今 云南 昭通县 境内之 朱提山 ,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银一流直千,是为银货二品。”
《漢語大詞典》:乌爨(烏爨)
古代 云南 少数民族名。即 乌蛮 。参见“ 乌爨弄 ”。
《漢語大詞典》:乌爨弄(烏爨弄)
古代 云南 少数民族 乌爨 族的乐曲。
《漢語大詞典》:开裂(開裂)
裂开;出现裂缝。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 伯源 乃跪船舷以瓶下投,而水面忽大开裂。”《中国歌谣资料·天翻地覆哥才绝》:“生不绝来死不绝,要等天旱地开裂。” 云南省 民族民间文学 楚雄 调查队采集《梅葛》诗第一部一:“打雷来试天,地震来试地;试天天开裂,试地地通洞。”
《国语辞典》:滇缅(滇缅)  拼音:diān miǎn
云南、缅甸地区。如:「滇缅公路」。
《國語辭典》:贝子(貝子)  拼音:bèi zǐ
1.清朝宗室及蒙古外藩的第六级爵职。地位在贝勒之下,镇国公之上。也称为「固山贝子」。
2.俗称用贝壳制成的钱币为「贝子」。
《漢語大詞典》:蛉川
“蜻蛉川”的省称。 在 云南 。 隋 开皇 时 史万岁 用兵“爨蛮”,取道 蜻蛉川 ,即此。 清 顾炎武 《赠郝将军太极》诗:“风高剑气 蛉川 外,水沸茶声 鹤涧 东。”
《漢語大詞典》:乌爨弄(烏爨弄)
古代 云南 少数民族 乌爨 族的乐曲。
《国语辞典》:大理国(大理国)  拼音:dà lǐ guó
国名。位于今云南省大理县南边。唐玄宗时南诏因平土蛮有功,封为云南王。五代石晋时,段思平改国号为大理,其后国号又改过许多次,直到元宪宗遣忽必烈灭大理,置云南行省,大理国不复存在。
《國語辭典》:沱茶  拼音:tuó chá
一种以青茶为原料,经过高温蒸压而成碗形的茶,产于云南、四川一带。
分類:云南四川
《漢語大詞典》:大观楼(大觀樓)
在 云南省 昆明市 西,面临 滇池 。 清 康熙 二十九年建, 道光 八年增修, 咸丰 七年毁于兵火, 同治 八年又重建。楼阁耸峙,与 太华山 隔水相望,有 揽胜阁 、 涌月亭 等胜景,今辟为 大观公园 ,为游览胜地。
《漢語大詞典》:东爨(東爨)
古代爨族的一支。居地相当于今 云南 东部。 唐 樊绰 蛮书·名类:“ 西爨 、 白蛮 也。 东爨 , 乌蛮 也……在 曲靖州 、 弥鹿川 、 升麻川 ,南至 步头 ,谓之 东爨 。”参阅元史·地理志四
分類:于今云南
《漢語大詞典》:胡拨(胡撥)
(1).即火不思。 清 曹寅 《诸敏庵弹平调琵琶感赋长句》:“芦管角角鷄登木,胡拨嘈嘈怪鸟啄。”参见“ 火不思 ”。
(2). 云南 纳西 族的乐器名。与火不思是同类的乐器。
《國語辭典》:火不思  拼音:huǒ bù sī
qobuz
乐器名,弹拨乐器。直颈,无品,槽有棱角。宋代俞琰《席上腐谈》卷上:「王昭君琵琶怀,肆胡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浑不似』今讹为胡拨四。」约于宋元时由波斯传入我国。《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弦,皮絣同一孤柱。」也称为「和必斯」、「胡拨思」、「浑不似」、「胡拨四」。
《國語辭典》:普洱茶  拼音:pǔ ěr chá
产于云南省普洱山的茶。性温味厚,可助消化。主要有沱茶、方茶、紧茶、饼茶等。以沱茶最著名。
《漢語大詞典》:沙戏(沙戲)
壮族戏曲剧种。流行于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的 广南 县一带。相传 清 咸丰 、 同治 年间由当地山歌演变而成。也叫 广南 壮剧。
《漢語大詞典》:蛮僰(蠻僰)
犹蛮夷。 僰 ,古西南夷名,今 云南 贵州 尚有其种族。汉书·王莽传下:“ 胡 虏未灭诛,蛮 僰 未絶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