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张翥
(1287-1368)元代诗人。字仲举,世称蜕庵先生,晋宁(今属云南)人。早年随父在杭州,后隐居扬州,出仕后官至集贤学士。曾参与编修辽、宋、金三史。有《蜕庵诗集》
《漢語大詞典》:蝴蝶泉
古迹名。在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人民日报》1956.5.30:“ 蝴蝶泉 ,在 大理县 城郊,是 洱海 边民家族地区著名胜景之一。”参见“ 蛺蝶泉 ”。
《漢語大詞典》:蛱蝶泉(蛺蝶泉)
泉名。在 云南省 大理市 北郊 点苍山 云弄峰 下。是 洱海 边少数民族白族地区的著名胜景之一。也称 蝴蝶泉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西山麓有 蛺蝶泉 之异……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匯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蛺蝶,鬚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鬚钩足,自树巔倒悬而下,及於泉面,繽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羣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漢語大詞典》:五南
江南 、 湖南 、 岭南 、 海南 和 云南 的合称。泛指南方。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奉圣人的命,差老夫五南采访。”
《国语辞典》:米线(米线)  拼音:mǐ xiàn
米粉。云南小吃称之为「米线」。
《国语辞典》:吐良  拼音:tǔ liáng
乐器名,吹管乐器。流行于云南景颇族,无簧。将竹子挖空,吹孔开在管身中央,演奏时横吹,左手拇指按左管口,右手掌心置右管口,两手做各种闷、放组合,配合以吹气的力度变化,可奏出两个八度以上的音。多用于独奏,或民间集体舞蹈伴奏。当稻谷黄熟时,小孩和年轻人均喜欢吹吐良,以惊散鸟雀。也称为「妥任」。
《国语辞典》:巴盐(巴盐)  拼音:bā yán
四川所产的盐。状若冰,厚如饼块。多运销云南、贵州。
《国语辞典》:白子国(白子国)  拼音:bái zǐ guó
古代云南白族所建的国家。明。杨慎《南诏野史。卷上。白子国》:「白子国之先,有阿育国王,能乘云上天。娶天女,生三子。长季二子,封于金马碧鸡,独封仲子于苍洱之间,崇奉佛教,不茹晕,日食白饭,人因称为白饭王。迨后有仁果者,汉封为滇王,号『白子国』。」也称为「白国」。
《国语辞典》:云腿(云腿)  拼音:yún tuǐ
称云南所产的火腿为「云腿」。
分类:云南火腿
《漢語大詞典》:板田
土壤板结的田。 云南省 彝族史诗《梅葛》:“ 耿马 制定山 ,有三坵板田,有三坵蒿子地,那就是撒花的田,那就是种花的地。”
《漢語大詞典》:崇圣寺(崇聖寺)
寺名。在 云南省 大理 西北 点苍山 东麓。寺东有 千寻塔 ,方形,中空,密檐式建筑,十六层,高69.13米,建于 南诏 保和 时期;南、北各有一小塔,均八角形,实心,十层,高42.19米,建于 五代 。故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漢語大詞典》:三猛
旧时 云南 境内三个少数民族部落的合称。明史·云南土司传一·顺宁:“ 顺寧 附境有 猛猛 、 猛撒 、 猛缅 ,所谓三猛也。”
《漢語大詞典》:诺苏(諾蘇)
四川 、 贵州 和 云南 等省部分地区 彝 族的自称。
《國語辭典》:稞麦(稞麥)  拼音:kē mài
青稞的别名。参见「青稞」条。
《漢語大詞典》:跳脚舞
彝 族民间舞蹈。流行于 云南 、 四川 、 贵州 的 彝 族地区。舞者一般为双数,拉手成圈,左右移动。主要是脚部动作。动作激烈,情绪奔放。也叫打跳、对脚舞。
《國語辭典》:僮族  拼音:zhuàng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参见「壮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