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彩 → 䌽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玉藻  拼音:yù zǎo
1.天子冠冕上的垂饰。《礼记。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2.《礼记》的篇名。记载天子服冕之事。
《國語辭典》:五色笔(五色筆)  拼音:wǔ sè bǐ
南朝梁江淹,素以诗文显。一日梦郭璞索笔,探怀取五色笔授之,后作诗绝无佳句,时人称其才尽。见《南史。卷五九。江淹传》。后以五色笔比喻文才。
《國語辭典》:槃瓠  拼音:pán hù
神话传说中的狗。《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序》:「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
《國語辭典》:盘瓠(盤瓠)  拼音:pán hù
神话传说中帝高辛氏的狗,据说为蛮夷的始祖。《周书。卷四九。异域传上。蛮传》:「蛮者,盘瓠之后。族类蕃衍,散处江、淮之间,汝、豫之郡。」
《漢語大詞典》:槃瓠
1.古神话中人名。据后汉书·南蛮传、 晋 干宝 搜神记等书记载,远古 帝喾 ( 高辛氏 )时,有老妇得耳疾,挑之,得物大如茧。妇人盛于瓠中,覆之以槃,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 槃瓠 。按,《玄中记》作“ 槃护 ”。后 槃瓠 助 帝喾 取 犬戎 吴将军 头, 帝喾 以少女妻之。负而走入 南山 ,生六男六女,自相配偶。其后子孙繁衍。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北 貊 起自 淳维 ,南 蛮 出於 槃瓠 。” 清 魏祝亭 《荆南苗俗记》:“ 荆南 辰州 ,与 黔 邻界毗所,崇冈万叠,绵亙二百餘里,中悉为 苗 窟, 苗 系出 槃瓠 。”
2.泛指南方少数民族。 唐 陈陶 《钟陵道中作》诗:“烟火近通 槃瓠 俗,水云深入 武陵 乡。” 明吾邱瑞《运甓记·平蛮奏凯》:“挥戈瘴雨晴,仗剑蛮烟浄。看 槃瓠 匿跡,魍魎潜形。”
《國語辭典》:长命缕(長命縷)  拼音:cháng mìng lǚ
端午节时,系在儿童手臂、手腕,悬在儿童胸前或臂上,挂在蚊帐、摇篮等处用以消灾祈福的五采丝线或绒线。民间以为青、红、白、黑四色象徵东、南、西、北四方,黄色象徵中央,于端午节系此五采丝线,可以免除瘟病,使人长寿健康。也称为「百索」、「避兵缯」。
《漢語大詞典》:得巧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国语辞典》:锦鞋(锦鞋)  拼音:jǐn xié
以五彩丝线织成的鞋履。流行于魏晋以后,多为贵族妇女所穿著。
《漢語大詞典》:夏篆
古代三孤所乘以五彩雕刻为饰的车。周礼·春官·巾车:“孤乘夏篆,卿乘夏縵,大夫乘墨车,士乘栈车,庶人乘役车。”宋史·舆服志二:“夏篆者,篆其车而采画之也。夏縵则五彩画之而不篆。”
分類:五彩雕刻
《漢語大詞典》:须头(鬚頭)
即流苏。用五彩羽毛或丝线制成的穗子,常用作车马、帷帐等的垂饰。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俗呼条帨之蕊曰苏头,又 吴 音苏、鬚同呼,亦曰鬚头,皆即流苏之义。”
《漢語大詞典》:鸾花(鸞花)
五彩之花。 唐 杜牧 《帘》诗:“凤节轻雕日,鸞花薄饰香。”
分類:五彩
《漢語大詞典》:缋素(繢素)
语本《论语·八佾》:“绘事后素。”谓先有白色底子,而后施以五彩。后遂以“繢素”喻修饰。 唐 白居易 《白苹洲五亭记》:“盖是境也,实 柳守 滥觴之, 颜公 椎轮之, 杨君 繢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黄人 《〈清文汇〉序》:“至 萧梁 哲储,始别加组纂,剖觚繢素,渐毗审美。”
《漢語大詞典》:画纯(畫純)
谓以五彩画帛为镶边。亦指彩帛的镶边。书·顾命:“东序西嚮,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 孔颖达 疏:“《释器》云:‘缘谓之纯。’……《考工记》云:‘画繢之事杂五色。’是彩色为画,盖以五彩色画帛以为缘。”新唐书·礼乐志一:“享日……每座黼扆,莞席纷纯,藻席画纯,次席黼纯,左右几。” 明 宋濂 《燕书》之八:“ 鲁 之老父相与谋造狐白之裘,纫之以密箴,缘之以画纯,佩之以褑,熨之以榆火。”
《國語辭典》:翳鸟(翳鳥)  拼音:yì niǎo
传说中五彩的凤鸟。《山海经。海内经》:「北海之内,有蛇山者,……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
分類:五彩羽毛
《國語辭典》:欢门(歡門)  拼音:huān mén
1.酒楼食店以五䌽装饰的门面。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酒楼》:「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䌽楼欢门。」
2.旧时的床有幛幔及门,门上有五䌽装饰,称为「欢门」。《金瓶梅》第九回:「西门庆用十六两银子,买了一张黑漆欢门描金床,大红罗圈金帐幔。」
《漢語大詞典》:吉庆花(吉慶花)
古代七夕乞巧用的连理五彩绢花。 唐 张泌 《妆楼记·吉庆花》:“ 薛瑶英 于七月七日,令诸婢共剪轻綵,作连理花千餘朵,以阳起石染之。当午,散於庭中,随风而上,徧空中如五色云霞,久之方没,谓之渡河吉庆花,藉以乞巧。”
《漢語大詞典》:綷疏
五彩的刻画雕饰。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繚以藻井,编以綷疏。” 李善 注:“綷疏,谓绘五彩於刻鏤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