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五时(五時)
(1).谓春、夏、季夏、秋、冬五个时令。泛指一年四季。吕氏春秋·任地:“五时见生而树生,见死而穫死。” 高诱 注:“五时,五行生杀之时也。” 陈奇猷 校释:“五时者,春、夏、秋、冬、季夏也。本书《十二纪》,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而於《季夏》之末别出中央土一节,是以木、火、金、水、土五行配属春、夏、秋、冬四季,即所谓五时也。”《隋书·王劭传》:“伏愿远遵先圣,於五时取五木以变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
(2).佛教语。天台宗谓佛陀从成道至涅槃所说之法,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即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槃时。 南朝 梁 刘孝标 《〈昭明太子集〉序》:“五时密教,月犹镜象;一乘妙旨,观若掌珠。” 清 龚自珍 《总正历代所译一切经》:“ 释迦 既没, 阿难 结集 释迦 一代五时之教。”
《漢語大詞典》:十五时(十五時)
《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为十五时,名称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还、餔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车、黄昏、定昏。参见“ 十二时 ”。
《國語辭典》:十二时(十二時)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人分一天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
2.全天。唐。王维 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宋史。卷三八五。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
《漢語大詞典》:五时衣(五時衣)
古代分别在五个时节所穿的五种不同颜色的衣服。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乃閲 阴太后 旧时器服,愴然动容,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 李贤 注:“五时衣谓春青,夏朱,季夏黄,秋白,冬黑也。”宋书·百官志上:“乃出天子所服五时衣,以赐尚书令僕。”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五时衣:“今 江 南人,嫁娶新妇,必有五时衣。”
《漢語大詞典》:五时节(五時節)
谓端阳节。 马骏声 《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异乡初度五时节,浊酒难降十地魔。”
分類:端午
《漢語大詞典》:五时鸡(五時雞)
夜间能按更报时的鸡。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三:“有司夜鸡,随鼓节而鸣不息,从夜至晓,一更为一声,五更为五声。亦曰五时鸡。” 清 黄遵宪 《山歌》之三:“挽水西流想无法,从今不养五更鸡。”
分類:报时晚上
《漢語大詞典》:五时车(五時車)
见“ 五时副车 ”。
《漢語大詞典》:五时副车(五時副車)
古代随从帝王车驾的五色副车。亦称“ 五时车 ”、“ 五帝车 ”。 汉 蔡邕 独断卷下:“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谓五时副车。”晋书·舆服志:“坐乘者谓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有青立车、青安车、赤立车赤安车、黄立车、黄安车、白立车、白安车、黑立车、黑安车,合十乘,名为五时车,俗谓之五帝车。”隋书·礼仪志五:“俗人名曰五帝车者,盖副车也。”
《漢語大詞典》:五时副车(五時副車)
古代随从帝王车驾的五色副车。亦称“ 五时车 ”、“ 五帝车 ”。 汉 蔡邕 独断卷下:“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各一,皆驾四马,是谓五时副车。”晋书·舆服志:“坐乘者谓之安车,倚乘者谓之立车……有青立车、青安车、赤立车赤安车、黄立车、黄安车、白立车、白安车、黑立车、黑安车,合十乘,名为五时车,俗谓之五帝车。”隋书·礼仪志五:“俗人名曰五帝车者,盖副车也。”
《分类字锦》:随五时色(随五时色)
文献通考永平二年诏有司若冠通天冠服深衣之制有袍随五时色
分类:法服
《国语辞典》:三不五时(三不五时)  拼音:sān bù wǔ shí
闽南方言。指时常。如:「他三不五时到附近和邻居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