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浪态(浪態)
(1).波浪翻腾之貌。 唐 杜牧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诗:“檣形櫛櫛斜,浪态迤迤好。”
(2).轻浮放荡的样子。如:她在交际场中,那副媚人的浪态,令人作呕!
《漢語大詞典》:贵际(貴際)
贵在交际。庄子·徐无鬼:“礼教之士敬容,仁义之士贵际。” 郭庆藩 集释:“家世父曰:‘贵际,谓相与交际。仁义之用,行乎交际之间者也。’” 宋 刘攽 《回谢诸先辈启》:“伏仁义者贵际,先名实者为人。”
分類:交际
《漢語大詞典》:通酬
交际往来。《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从来男女不通酬,卖笑营姦真可羞。”
分類:交际往来
《国语辞典》:桌面儿上(桌面儿上)  拼音:zhuō miàn ér shàng
交际应酬。《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还有个旗下金化城里下来的,开过大眼,讲桌面儿上,那得让他咧!」
分类:交际应酬
《漢語大詞典》:套礼(套禮)
(1).旧时交际中赠送的成套礼品, 明 代中叶已有此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交际:“﹝先王大父﹞后入补官,去国将二十年,时 严分宜 当国,故旧识也,以一纱二扇謁之……二十年来即平交必用二币,至於四,至於六,今且至八币,而以他物如数侑之,谓之八大八小,不知始自何时,而当之者反以为俗套,不肯尽收。乃於八大八小之后,另开珍异及土宜适用之物,以备选择。”
(2).谓陈腐俗礼。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洞房中无人注仪,须脱略休行套礼。”
《国语辞典》:蝴蝶穿花  拼音:hú dié chuān huā
比喻女孩子善于交际。如:「在舞会上,只见她如蝴蝶穿花,最为耀眼。」
《国语辞典》:久闻大名(久闻大名)  拼音:jiǔ wén dà míng
对对方的名气,早已有所耳闻。常用作交际时的客套话。《文明小史》第二二回:「万帅是久闻大名的,当下见面,魏总办行了鞠躬礼,万帅说了些仰慕的话头。」
《国语辞典》:面子上的人  拼音:miàn zi shàng de rén
在交际场合有名气的人。《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十天八天下来,只要天天在外头应酬,面子上的人,大约也可认得七八成了。」
《国语辞典》:眼皮儿杂(眼皮儿杂)  拼音:yǎn pí ér zá
交际广。如:「他眼皮儿杂,同各界人士多有往来。」
分类:交际
《国语辞典》:外交关系(外交关系)  拼音:wài jiāo guān xì
国与国之间来往交际的情况。如:「这个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外交关系。」
《国语辞典》:应酬话(应酬话)  拼音:yìng chóu huà
虚应交际所说的话。如:「那只是一些应酬话,不能当真的。」
《国语辞典》:晚礼服(晚礼服)  拼音:wǎn lǐ fú
一种礼服。欧美各国晚间交际所穿的礼服,形式略同大礼服,惟前面与腹齐,后面与膝齐。
《國語辭典》:共同语(共同語)  拼音:gòng tóng yǔ
一民族内用来沟通、表达意见的共通语言。它是从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言。
《國語辭典》:标准语(標準語)  拼音:biāo zhǔn yǔ
通行全国,有一定规范的民族共同语。如我国的国语。也称为「文学语言」。
《漢語大詞典》:场面上(場面上)
社交场合。多指较上层的交际场合。 曹禺 《日出》第一幕:“[ 陈白露 ]:‘可怜,你这个书呆子,你知道什么叫名誉!我这里很有几个场面上的人,你可以瞧瞧,形形色色:银行家,实业家,做小官的都有。’” 张天翼 《万仞约》四:“我们是田夸老,讲话也都好好的讲。你老人家是场面上的好老官,开口就咒娘!”《人民文学》1982年第9期:“有个场面上的人来走走,也免得人家把我们看做个低三下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