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3,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举最先
洛社
三王尹京
天京兆(又作:天归京兆)
五日京兆
五噫出京
西京循吏
张京兆
词典
京师
京华
京兆
西京
京国
玉京
京洛
典故
举最先

相关人物
京房


《汉书》卷七十五《京房传》
「元帝于是以房为魏郡太守,秩八百石,居得以考功法治郡。房自请,愿无属刺史,得除用它郡人,自第吏千石已下,岁竟乘传奏事。天子许焉。」三国魏·如淳注:「令长属县,自课第殿最。」

例句

不作临岐恨,惟听举最先。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典故 
相关人物
董京


《抱朴子》内篇·卷十五《杂应》
洛阳有道士董威辇,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陈子叙共守事之,从学道积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风、苋实之属十许种捣为散,先服方寸匕,乃吞石子大如雀卵十二枚,足辟百日,辄更服散,气力颜色如故也。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董京传》
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也。初与陇西计吏俱至洛阳,被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

例句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王维 过李楫宅

汤公多外友,洛社自相依。 耿湋 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

典故
三王尹京

相关人物
王尊
 
王章
 
王骏


《汉书》卷七十二《王吉传》附《王骏传》
吉坐昌邑王被刑后,戒子孙毋为王国吏,故骏道病,免官归。起家复为幽州刺史,迁司隶校尉,奏免丞相匡衡,迁少府。八岁,成帝欲大用之,出骏为京兆尹,试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赵广汉、张敞、王尊、王章,至骏皆有能名,故京师称曰:「前有赵、张,后有三王。」

例句

三王尹京,二鲍纠慝。 李瀚 蒙求

典故
天京兆
 
天归京兆

相关人物
王矩


《晋书》卷一○○《王机传》附《王矩传》
机兄矩,字令式。美姿容,每出游,观者盈路。初为南平太守,豫讨陈恢有功,迁广州刺史。将赴职,忽见一人持奏谒矩,自云京兆杜灵之。矩问之,答称:「天上京兆,被使召君为主簿。」矩意甚恶之。至州月馀卒。

例句

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忽访天京兆,空传汉伏波。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北平王挽词

天归京兆日,叶下洞庭时。 权德舆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二首

典故 
五日尹

相关人物
张敞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张敞〉~3222~
敞与萧望之、于定国相善。始敞与定国俱以谏昌邑王超迁。定国为大夫平尚书事,敞出为刺史,时望之为大行丞。后望之先至御史大夫,定国后至丞相,敞终不过郡守。为京兆九岁,坐与光禄勋杨恽厚善,后恽坐大逆诛,公卿奏恽党友,不宜处位,等比皆免,而敞奏独寝不下。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舜以敞劾奏当免,不肯为敞竟事,私归其家。人或谏舜,舜曰:「吾为是公尽力多矣,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敞闻舜语,即部吏收舜系狱。是时冬月未尽数日,案事吏昼夜验治舜,竟致其死事。舜当出死,敞使主簿持教告舜曰:「五日京兆竟何如?冬月已尽,延命乎?」乃弃舜市。会立春,行冤狱使者出,舜家载尸,并编敞教,自言使者。使者奏敞贼杀不辜。天子薄其罪,欲令敞得自便利,即先下敞前坐杨恽不宜处位奏,免为庶人。敞免奏既下,诣阙上印绶,便从阙下亡命。
《维摩诘所说经》
能如是宴坐者,佛所印可。

简释

五日尹:指为官时日短。宋陆游《闻勾龙司户会客山亭送酒肴及橄榄并简诸同僚》:“但恨五日尹,阻造三语椽。”


例句

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 卢照邻 哭金部韦郎中

典故
五噫出京

相关人物
梁鸿

参考典故
梁鸿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传·梁鸿传》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閒。

例句

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典故
西京循吏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3623~
汉兴之初,反秦之敝,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罔疏阔,而相国萧、曹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帅,民作「画一」之歌。孝惠垂拱,高后女主,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民务稼穑,衣食滋殖。至于文、景,遂移风易俗。是时循吏如河南守吴公、蜀守文翁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及至孝宣,繇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自霍光薨后始躬万机,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自丞相已下各奉职而进。及拜刺史守相,辄亲见问,观其所繇,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若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之属,皆称其位,然任刑罚,或抵罪诛。王成、黄霸、朱邑、龚遂、郑弘、召信臣等,所居民富,所去见思,生有荣号,死见奉祀,此廪廪庶几德让君子之遗风矣。
典故 
张敞

相关人物
张敞


《汉书》卷七十六《张敞传》
是时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霸视事数月,不称,罢归颍川。于是制诏御史:「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寖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敞既视事,求问长安父老,偷盗酋长数人,居皆温厚,出从童骑,闾里以为长者。敞皆召见责问,因贳其罪,把其宿负,令致诸偷以自赎。偷长曰:「今一旦召诣府,恐诸偷惊骇,愿一切受署。」敞皆以为吏,遣归休。置酒,小偷悉来贺,且饮醉,偷长以赭污其衣裾。吏坐里闾阅出者,污赭辄收缚之,一日捕得数百人。穷治所犯,或一人百馀发,尽行法罚。由是枹鼓稀鸣,市无偷盗,天子嘉之。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其治京兆,略循赵广汉之迹。方略耳目,发伏禁奸,不如广汉,然敞本治春秋,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往往表贤显善,不醇用诛罚,以此能自全,竟免于刑戮。京兆典京师,长安中浩穰,于三辅尤为剧。郡国二千石以高弟入守,及为真,久者不过二三年,近者数月一岁,辄毁伤失名,以罪过罢。唯广汉及敞为久任职。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

例句

内史称张敞,苍生借寇恂。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处剧张京兆,通经戴侍中。 李商隐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奖逾其实

始见张京兆,宜居汉近臣。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

旧识张京兆,新随刘领军。 韩翃 送深州吴司马归使幕

《國語辭典》:京师(京師)  拼音:jīng shī
首都。《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三国演义》第二回:「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也称为「京都」、「京国」、「京城」。
《國語辭典》:京华(京華)  拼音:jīng huá
国都所在,为文物、人才汇集的地区,故称为「京华」。《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清。陈维崧〈贺新郎。掷帽悲歌发〉词:「我在京华沦落久,恨吴盐只点离人发。」
《國語辭典》:京兆  拼音:jīng zhào
1.地名:(1)汉置,为京师三辅之一。参见「京兆尹」条。(2)民国初年改称清顺天府为「京兆」,直隶中央。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遂废入河北省。今北平市为其旧治。
2.职官名。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参见「京兆尹」条。
分類:京兆
《國語辭典》:京兆尹  拼音:jīng zhào yǐn
1.地名。汉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分右内史东部为其辖区,为京师三辅之一,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约当今西安以东、华县以西;渭河以南,秦岭以北之地,魏以后置京兆郡。后亦用以称京师。简称为「京兆」。
2.职官名:(1)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职权与俸禄与郡守相当。后亦借指京师地区的行政长官。简称为「京兆」、「京尹」。(2)民国初年的地方官名。民国定都北京,改清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设京兆尹,直隶于大总统,为中央政府的特别官制,现已废除。
《國語辭典》:西京  拼音:xī jīng
地名:(1)东汉指长安。(2)北宋指洛阳。(3)日本旧都,今称为「京都」。
《漢語大詞典》:京国(京國)
京城;国都。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我公实嘉,表扬京国。” 唐 牟融 《赠韩翃》诗:“京国久知名,江河近识荆。” 明 高明 《琵琶记·听女迎亲》:“若是到京国,相逢处,做箇好筵席。”
分類:京城国都
《國語辭典》:玉京  拼音:yù jīng
1.道家称天帝居住的地方。《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唐。裴铏《传奇。裴航》:「傥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云。」
2.京都。唐。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
《國語辭典》:京洛  拼音:jīng luò
洛阳的别名。参见「洛阳」条。因东周、东汉曾在此建都,故称为「京洛」。
《漢語大詞典》:洛社
(1). 宋 欧阳修 梅尧臣 等在 洛阳 时组织的诗社。 宋 欧阳修 《酬孙延仲龙图》诗:“洛社当年盛莫加, 洛阳 耆老至今夸。” 清 赵翼 《新春招程霖岩汤蓉溪二丈暨庄学晦家缄斋小集》诗:“作诗传他年,或可洛社继。”
(2).即洛阳耆英会。 宋 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叶敬常 《上巳日同哲夫寄芳微之毅白诸社友北郊修禊》诗:“雅集 兰亭 洵乐事,相逢洛社有耆英。”参见“ 洛阳耆英会 ”。
(3).洛阳社的简称。 宋 刘克庄 《念奴娇·寿方德润》词:“洛社自佳, 镜湖 虽好,莫问君王乞。”参见“ 洛阳社 ”。
《漢語大詞典》:洛阳耆英会(洛陽耆英會)
宋 文彦博 与 富弼 、 司马光 等聚集 洛阳 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说十一人)置酒相乐,称“洛阳耆英会”。宋史·文彦博传:“﹝ 文彦博 ﹞与 富弼 、 司马光 等十三人,用 白居易 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 宋 司马光 《洛阳耆英会序》:“昔 白乐天 在 洛 与高年者八人游,时人慕之,为九老图传於世。 宋 兴, 洛 中诸公继而为之者凡再矣。皆图形 普明 僧舍。 普明 , 乐天 之故第也。 元丰 中, 文潞公 留守 西都 , 韩国 富公 纳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 洛 者,於时为多。 潞公 谓 韩公 曰:‘凡所谓慕於 乐天 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数与地之袭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贤者於 韩公 之第,置酒相乐,宾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图形 妙觉 僧舍,时人谓之‘洛阳耆英会’。”
《漢語大詞典》:洛阳社(洛陽社)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诗:“既乏 瑯琊 政,方憩洛阳社。”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一罢直城酌,还归洛阳社。”
《漢語大詞典》:洛阳社(洛陽社)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后称退隐者所居为洛阳社。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诗:“既乏 瑯琊 政,方憩洛阳社。”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一罢直城酌,还归洛阳社。”
《國語辭典》:五日京兆  拼音:wǔ rì jīng zhào
汉京兆尹张敞,因杨恽案受牵连,使贼捕掾絮舜以为张敞即将免官,不肯为张敞办案,曰:「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见《汉书。卷七六。张敞传》。后比喻任职不能长久者。《官场维新记》第一三回:「暗想自己已是五日京兆了,乐得卖个人情与袁伯珍。」
《漢語大詞典》:张京兆(張京兆)
汉代 张敞 ,曾为 京兆 尹,人称 张京兆 。汉书·张敞传:“ 敞 为 京兆 ,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之。然 敞 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 章臺街 ,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又为妇画眉, 长安 中传 张京兆 眉憮。有司以奏 敞 ,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和过於画眉者。’上爱其能,弗备责也。然终不得大位。”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始见张 京兆 ,宜居 汉 近臣。”亦以喻夫婿。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几番盼杀 张京兆 ,翠黛留将嬾自描。” 清 孙枝蔚 《讯陈元水病》诗之二:“镜里 张京兆 ,樽前 刘伯伦 。须听苦口劝,忍使翠眉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