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小国(小國)
(1).地狭人少之国。指小的封地。书·多士:“肆尔多士,非我小国敢弋 殷 命。”管子·法法:“凡大国之君尊,小国之君卑。”
(2).指小的国家。 清 李嶟瑞 《寒日登积宝山》诗:“南渡衣冠慙小国,北人臣妾视 高宗 。”
(3).指小的行政区。 唐 杜甫 《题郪县郭明府茅屋壁》诗:“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漢語大詞典》:州府
(1).州署收藏文书簿籍等的府库。《礼记·内则》:“州伯命藏诸州府。” 孔颖达 疏:“州府是州长之府藏。”
(2).州治。 唐 杜甫 《越王楼歌》:“ 绵州 州府何磊落, 显庆 年中 越王 作。” 仇兆鳌 注:“州府,府之州治也。”
(3).旧时地方行政区划的州和府的合称。
《國語辭典》:下路  拼音:xià lù
1.前面的路。《韩非子。十过》:「韩使人之楚,楚王因发车骑,陈之下路。」《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后秦郡府将宋齐受使至涂口,行达桃墟村,见有七人下路聚语。」
2.长江下游一带。《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这番在下路脱了粮食,装回头货回家,正趁著顺风行走,忽地被一阵大风,直打向到岸边去。」
3.往前走。《西游记》第二一回:「行者执了帖儿,转身下路。」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动身出发。《水浒传》第五回:「提了禅杖,作别了客店主人并铁匠,行程上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
2.死亡。《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老厌物是直性的人,听得了恁样话,自然逼他上路。去了这个祸根,还有甚人来分得我家的东西!」
3.大路。《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4.领会、了解。如:「这人真笨!解释了半天他还不上路!」
《國語辭典》:上路  拼音:shàng lù
1.动身出发。《水浒传》第五回:「提了禅杖,作别了客店主人并铁匠,行程上路。」《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
2.死亡。《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老厌物是直性的人,听得了恁样话,自然逼他上路。去了这个祸根,还有甚人来分得我家的东西!」
3.大路。《汉书。卷五一。枚乘传》:「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唐。王勃〈滕王阁序〉:「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4.领会、了解。如:「这人真笨!解释了半天他还不上路!」
《漢語大詞典》:军州(軍州)
古行政区划的名称。《水浒传》第一○一回:“﹝ 王庆 ﹞通共占据八座军州,八十六箇州县。”《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四百座军州,三千座县分,七百座巡检司,此是中原之地。”
分類:行政区
《漢語大詞典》:十道
(1).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的十个方面。尚书大传卷一下:“五作十道,孝力为右。” 郑玄 注:“十道,谓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恭、夫和、妻柔、姑慈、妇听者也。”
(2).十个行政区域。 唐 贞观 初,分全国为 关内 、 河南 、 河东 、 河北 、 山南 、 淮南 、 江南 、 陇右 、 剑南 、 岭南 等十道。
(3).十个行政区域。 元 代 江南 行台所辖十道: 江东 建康道 、 江西 湖东道 、 江南 浙西道 、 浙东 海右道 、 江南 湖北道 、 岭北 湖南道 、 岭南 广西道 、 海北 广东道 、 海北 海南道 、 福建 闽海道 。参阅元史·百官志二
(4).即十善。不犯十恶。见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六。
《漢語大詞典》:本道
(1).正道。指本根之道。京氏易传·蛊:“蛊适六爻,阴阳上下,本道存也。”
(2).以道为根本。 晋 孙楚 《庄周赞》:“本道根贞,归于大顺。”
(3).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新唐书·李吉甫传:“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宋史·礼志二七:“国朝之制,有於私第册之者,有於本道册之者。”
(4).谓正派、本分。 克非 《春潮急》一:“这天上午, 太平镇 场口外的桥楼底下,站着两个老实本道的青年。”
《國語辭典》:外路  拼音:wài lu
外地、异地。《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彼此坐下,问了些外路的事。」《老残游记》第七回:「许多书都是本店里自雕板,不用到外路去贩买的。」
《國語辭典》:关内(關內)  拼音:guān nèi
泛指关口以内的地方。如函谷关以内、山海关以内均称为「关内」。也称为「关里」。
《漢語大詞典》:大藩
古代指比较重要的州郡一级的行政区。《梁书·明山宾传》:“ 明祭酒 虽出抚大藩,拥旄推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旧唐书·卢祖尚传:“ 交州 大藩,去京甚远,须贤牧抚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 侂胄 怨望殊甚,宜以厚赏酬其劳,处以大藩,出之於外。” 明 何景明 《赠刘大参》诗:“自识 文翁 化,佳声满大藩。”
《國語辭典》:冀州  拼音:jì zhōu
1.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2.古时泛指中原地区。《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國語辭典》:地方  拼音:dì fang
地保的俗称。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是地方,不知甚么人打死你父亲在长街上哩。」《醒世恒言。卷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地方呈明石知县家财人口变卖都尽,上官只得在别项那移赔补。」
《漢語大詞典》:二浙
宋 代行政区划 浙江东路 与 浙江西路 的合称。辖地约当今 浙江省 全境及 江苏省 长江 以南地区。 宋 陆佃 埤雅·释木:“今 江 、 湘 、二 浙 ,四五月之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础壁皆汗,蒸鬱成雨。” 宋 朱彧 《萍州可谈》卷二:“ 高丽 人泛海而至 明州 ,则由二 浙 溯 汴 至都下,谓之南路。”
《国语辞典》:松山  拼音:sōng shān
1.山名:(1)在辽宁省锦县南,明洪承畴被清兵围擒于此。(2)在河北省清苑县南北,山多松。(3)在河北省易县,产石煤。(4)在福建省霞蒲县东,下有松山港。
2.台北市的行政区域之一。
《漢語大詞典》:五都
(1). 战国 齐 所设的五个行政区划。约当于其他各国的郡。战国策·燕策一:“王( 齐宣王 )因令 章子 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 燕 。”史记·燕召公世家:“五都之兵。” 司马贞 索隐:“五都即 齐 也。按,临 淄 是五都之一也。”
(2).古代的五大城市。所指不一。(1) 汉 以 洛阳 、 邯郸 、 临菑 、 宛 、 成都 为五都。汉书·食货志下:“遂於 长安 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 长安 东西市令及 洛阳 、 邯郸 、 临甾 、 宛 、 成都 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2) 三国 魏 以 长安 、 谯 、 许昌 、 邺 、 洛阳 为五都。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改 许县 为 许昌县 ” 裴松之 注引《魏略》:“改 长安 、 譙 、 许昌 、 鄴 、 洛阳 为五都。”
(3).五方都会。泛指繁盛的都市。《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歷五都。” 李善 注:“五都,五方之都。”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自朝之闻人,以及五都之伯长群吏,皆厚其餼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