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萝茑(蘿蔦)
(1).女萝和茑。两种蔓生植物。常缘树而生。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室闇萝蔦,檐梢松栝。” 元 倪瓒 《春日云林斋居》诗:“石梁萝蔦垂,翳翳行踪断。”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山水縈紆,萝蔦幽蔚。”
(2).比喻亲戚关系。 清 赵翼 《土歌》:“君不见双双粉蝶作对飞,也无媒妁订萝蔦。”参见“ 蔦萝 ”。
分類:女萝亲戚
《國語辭典》:茑萝(蔦蘿)  拼音:niǎo luó
1.地衣植物松萝科「松萝」的别名。参见「松萝」条。
2.语本《诗经。小雅。頍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以茑和女萝来比喻兄弟亲戚间的连绵依附、相互扶持。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麻疯女邱丽玉》:「自惭樗栎,仰托茑萝,良所深愿。」
《國語辭典》:亲家(親家)  拼音:qìng jia
1.姻戚的通称。《荀子。非相》:「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续汉书志。第四。礼仪志上》:「东都之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
2.称谓。男女两姻家的父母,对彼此的称呼。《新唐书。卷一○一。萧瑀传》:「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亲家》:「凡男女缔姻者,两家相谓曰亲家。」
《國語辭典》:高攀  拼音:gāo pān
比喻跟身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结交或联姻。如:「我只不过是个市井小民,哪敢高攀政商名流。」「咱们两家结亲家门当户对,不算高攀。」
《國語辭典》:乡亲(鄉親)  拼音:xiāng qīn
称同乡的人。《宋书。卷九三。隐逸传。翟法赐传》:「虽乡亲中表,莫得见也。」宋。阙名《异闻总录》卷四:「见一白衣男子坐道上草间,而面内向。呼之:『乡亲!』」
《漢語大詞典》:婚媾
(1).婚姻;嫁娶。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夫婚媾之结,义无逼迫,彼则简择而求,此则可意乃许。”隋书·南蛮传·林邑:“每有婚媾,令媒者齎金银釧,酒二壶,鱼数头至女家。”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不但 柳生 的婚媾难谐,连 张生 与 琼莲 也无日作合。”
(2).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孔丛子·独治:“今以礼言耶,则无不拜,且宗族婚媾又与众宾异敬者也。”
《漢語大詞典》:避亲(避親)
(1).谓因有亲戚关系而不施及其身。魏书·世祖纪下:“功者赏不遗贼,罪者刑不避亲,虽宠爱之,终不亏法。”隋书·房彦谦传:“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
(2). 唐 宋 以后封建社会的考试授官制度,因避嫌疑,凡有亲属关系者不能同地做官,如果已在同地则职位较低者改官他地。 唐 孙逖 《授张博济户部员外郎制》:“时宰避亲,良才久滞。” 宋 曾巩 《亳州谢到任表》:“身方督作,匪懈於服劳;法有避亲,遽蒙於易地。”金史·选举志一:“旧例,读卷官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而为同列所疑。”清史稿·选举志四:“此则举不避亲,其破除成例又如此。”
(3).指因避亲戚关系的嫌疑而不参与其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我 盛清明 内不避亲,外不避仇,好就说好,不好归不好。”
《國語辭典》:族亲(族親)  拼音:zú qīn
同宗族的亲戚。唐。韩愈 元和圣德诗:「皇帝大孝,慈祥悌友。怡怡愉愉,奉太皇后。浃于族亲,濡及九有。」也称为「宗亲」。
《國語辭典》:密亲(密親)  拼音:mì qīn
最亲近的亲戚。《文选。江淹。杂体诗。陆平原》:「明发眷桑梓,永叹怀密亲。」
《國語辭典》:世亲(世親)  拼音:shì qīn
人名。生卒年不详。无著之弟。出家后先学小乘有部,后学经部,并采用经部见解批判有部。后因无著的诱导改宗大乘,成为大乘瑜伽行派的大师。与无著齐名。著有《唯识二十论》一卷、《唯识三十论颂》一卷、《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阿毗达磨俱舍论》三十卷等。近世学者对诸书作者俱称世亲,但是否为同一人尚颇多争议。
《國語辭典》:官亲(官親)  拼音:guān qīn
官吏的亲戚。如:「买厚礼送给官亲,这也是贿赂。」
分類:官吏亲戚
《國語辭典》:内亲(內親)  拼音:nèi qīn
1.宗族,同姓的亲属。《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只说这晚人客来往不绝,幸得几个内亲照应。」
2.母亲。《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搜神记》:「昔有樊寮至孝,内亲早亡,继事后母。」
3.妻子的亲戚统称,如内兄弟、连襟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说姚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周少溪。」
4.内心亲近。《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國語辭典》:连姻(連姻)  拼音:lián yīn
两家族因子女合婚而结为亲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门户殄瘁,何惜一女?若连姻贵族,将来或大益。」也作「联姻」。
《國語辭典》:亲眷(親眷)  拼音:qīn juàn
1.亲近、亲信的人。《三国志。卷一二。魏书。毛玠传》:「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
2.血亲与姻亲的通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那亲眷久已出外,弄做个满船空载月明归。」也称为「亲戚」、「亲串」。
《國語辭典》:远亲(遠親)  拼音:yuǎn qīn
1.住得较远的亲戚。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
2.关系较疏远的亲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元普心下著疑,想道:『我那里来这样远亲?』」也称为「远房」。
《國語辭典》:故疏  拼音:gù shū
亲戚朋友。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你穿著些布背子排门儿告些故疏,凭时节老人家暮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