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0,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磔裂
官体
风门
经络
刺人
藏府
阳盛
玄精
生菌
中极
骨醉
尸虫
八会
津液
风池
《漢語大詞典》:磔裂
(1).车裂人体。后亦指凌迟处死。后汉书·董卓传:“恨不得磔裂姦贼於都市,以谢天地。” 李贤 注:“磔,车裂之也。” 唐 元稹 《苦雨》诗:“安得 飞廉 车,磔裂云将躯。” 宋 王禹偁 《谏议大夫臧公墓志铭》:“不踰月,刼盗如故。公捕获之,皆磔裂而徇,然后以闻。”
(2).分割;割裂。文选·扬雄〈长杨赋〉:“分剓单于,磔裂属国。” 吕延济 注:“磔裂,破也。” 唐 王续 《负苓者传》:“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大和,磔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三:“南渡前,经义简实典古,有补世教,岂若近世浮虚磔裂者所为,宜为先儒之所深取也。”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三:“骈文家尚对偶,讲声韵,固然是可文而文之,可是古文家的磔裂章句,也何尝不是可文而文之呢?”
《漢語大詞典》:官体(官體)
(1).官吏所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好逑传》第七回:“为官自有官体,事无大小,必有人告发,然后可以出签拿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 侯中丞 ﹞及至到任之后,却为官体所拘,不能放恣,因此心中闷闷不乐。”
(2).人体的器官。《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物质进化论》:“然宇宙内感于吾人之官体者,大率为物质现象,凡化学、物理学所讲论者皆是也。” 梁启超 《国民十大元气论》:“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我有官体,我有脑筋。”
《國語辭典》:风门(風門)  拼音:fēng mén
1.冬日禦风的门。《红楼梦》第八九回:「把风门推开一看,只见西北上一层层的黑云渐渐往东南扑上来。」
2.吹笛时,两唇之间所留的小空隙。
《國語辭典》:经络(經絡)  拼音:jīng luò
1.中医上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主干和分支。
2.可供遵循的线索、窍门。《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头一埭到上海,陆里晓得白相个多花经络。」《官场现形记》第三○回:「冒得官听了,心上寻思:『原来求差使有许多经络。』连忙谢了又谢。」
《漢語大詞典》:刺人
(1).刺伤人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埤雅·释草:“蔆,尔雅曰‘蔆蕨攗’。其叶似荇,白华,实有紫角,刺人。可食。”
(2).指肌肤因受淹渍刺激而疼痛。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桑:“狐尿刺人,肿痛欲死,热桑灰汁渍之,冷即易。” 巴金 《灭亡》第九章:“ 杜大心 底话是多么刺人!”
(3).指刺激人。 萧军 《羊·职业五》:“为了他说话刺人,侦探们激怒了,竟抽了他几个嘴巴。”
(4).特指强梁拒劝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当交颜而面从,至析离而背毁者,伪人也;习强梁而专亡,距忠告而不纳者,刺人也。”
《漢語大詞典》:藏府
(1).府库。汉书·梁孝王刘武传:“﹝ 孝王 ﹞及死,藏府餘黄金尚四十万餘斤。”宋史·天文志四:“芻稾六星在天苑西,一曰在天囷南,主积稾之属。一曰天积,天子之藏府。”
(2).中医学名词。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藏,通“ 臟 ”。《素问·金匮真言论》:“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者为阴,府者为阳。” 清 徐昂发 《夏寒》诗:“凉入肌骨酸,气中藏府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以藏府而论,参惟至上焦中焦,而下焦不至焉。”
《漢語大詞典》:阳盛
阳热亢盛、偏胜。一般指邪热盛,而人体正气亦盛。表现壮热、无汗、气粗、烦燥、口干等证候。《素问·调经论》:“阳盛则外热”
《漢語大詞典》:玄精
(1).黑精,指北方黑帝之神。 南朝 梁 沈约 《朝丹徒故宫颂》:“玄精翼日,丹羽巢阿。”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宫调曲》:“玄精实委御,苍正乃皆平。” 倪璠 注:“玄精,黑精也。谓黑帝之神 协光纪 也。”
(2).元精,道教指人体的精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夫学生之夫,必夷心养神,服食治病,使脑宫填满,玄精不倾,然后可以存神服霞,呼吸二景耳。”
《国语辞典》:生菌  拼音:shēng jùn
活的细菌。体极细微,肉眼无法看到,大部分对人体无害,少部分可导致食品变质、腐败。故其数量可做为食品卫生的指标。
《漢語大詞典》:中极(中極)
(1).指北极星。《续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赋〉》:“垂万象乎列星,仰四览乎中极。” 苗为 注:“北极五星在紫微垣中……紫微宫为中宫,故谓之中极。”
(2).喻帝位。 清 黄子云 《葵诚向》诗之四:“惟王立中极,财货靡不有。”
(3).人体经穴名。《素问·骨空论》:“任脉者,起於中极之下。” 王冰 注:“中极者,谓脐下同身寸之四寸也。”
《漢語大詞典》:骨醉
(1). 唐 武后 得宠,谮废 王皇后 与 萧良娣 为庶人,囚宫中。帝念之,拟另处置。“ 武后 知之,令人杖庶人及 萧氏 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瓮中,曰:‘令此二嫗骨醉!’数日而卒。”事见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后因以“骨醉”指非人的残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陋室偏遭黠鼠欺,貍奴虽小策勛奇。扼喉莫讶无遗力,应记当年骨醉时。”
(2).谓沉醉。 宋 苏轼 《老饕赋》:“各眼灧於秋水,咸骨醉於春醪。”
(3).比喻美人体态酥软如醉。 元 萨都剌 《洞房曲·和刘致中员外作》:“美人骨醉红玉輭,满眼春酣不忺起。”
《漢語大詞典》:尸虫(尸蟲)
(1).滋生在腐烂尸体上的虫。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 尸在牀上六十七日,尸虫出於户。” 闻一多 《死水·静夜》诗:“让这一团血肉也去喂着尸虫。”
(2).道家谓人体内有尸虫,伺人失误,凡庚申日向上帝进谗以求飨。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吾闻有尸虫,伺恶多相尚。”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三尸》:“道家言人身有尸虫三,谓之三彭。”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三。
《漢語大詞典》:八会(八會)
(1).中医谓人体内腑、脏、筋、髓、血、骨、脉、气八个气血会合的穴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会气闭而不通”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曰:“府会太仓,藏会季脇,筋会阳凌泉,髓会絶骨,血会鬲俞,骨会大杼,脉会大渊,气会三焦,此谓八会也。”
(2).古代方士以干支厌对阴阳交会占卜吉凶的一种方术。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 汉 郑玄 注:“此以日月星辰占梦者,其术,则今八会其遗像也。” 贾公彦 疏:“按堪舆大会有八也,小会亦有八。” 孙诒让 正义引 钱大昕 云:“堪舆八会之名,《淮南·天文训》有之,其言曰:‘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於子,月从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谋刑,十一月合子谋德。太阴所居,辰为厌日,厌日不可以举百事。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故为奇辰,数从甲子始,子母相求,所合之处为合,十日十二辰,周六十日,凡八合,合於岁前则死亡,合於岁后则无殃……’《淮南》所谓雄者阳建也,雌者阴建也。阴建亦谓之厌。八合犹八会也。”
(3).道教谓阐述最高教义之书。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校而论之,八会之书,是书之至真,建文章之祖也。”云笈七籤卷四四:“八会开张,九愿同缠。”
《國語辭典》:津液  拼音:jīn yè
1.水滴、液汁。唐。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
2.中医对人体内一切液体的总称。《红楼梦》第五七回:「宝玉发热事犹小可,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
《漢語大詞典》:风池(風池)
(1).指聚风之处。 北周 庾信 《奉报赵王惠酒》诗:“风池还更暖,寒谷遂成暄。” 倪璠 注:“风池,如风井之类。 宋玉 《风赋》曰:‘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 李善 注引 盛弘之 《荆州记》曰:‘“ 宜都 狼山县 有山,山下有穴,大数尺,为风井。”土囊,当此之类也。’此云‘风池’,亦犹是矣。” 清 厉鹗 《秋日同少穆竹田敦复过报国院》诗:“风池时动树,秋宇欲销云。”
(2).人体经穴名。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主治眩晕、鼻渊、目赤、耳鸣、夜盲、落枕等症。《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胆经穴歌》:“风池肩井渊液长,輒筋日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瀆。”注:“从脑空下行耳后,下髮际陷中,大筋外廉,按之引於耳中,风池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