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神  拼音:rén shén
1.凡人与天神。《文选。班固。东都赋》:「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文选。颜延之。和谢监灵运诗》:「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
2.祖先的神灵。《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
《分类字锦》:义感人神(义感人神)
北史陆让母冯氏传性仁爱有母仪让其孽子也为播州刺史数有聚敛为司马所奏案覆得实将就刑冯氏蓬头垢面诣朝堂数让罪于是流涕呜咽亲持盂粥劝让食既而上表求哀词情甚切帝悯然为之改容于是集京城士庶于朱雀门遣舍人宣诏曰冯氏以嫡母之德足为世范慈爱之道义感人神特宜矜免用奖风俗让减死除名复下诏褒美之赐物五百段播州隋书作番州
分类:
《国语辞典》:令人神往  拼音:lìng rén shén wǎng
因对人物的热爱或欣羡,使人心里向往。如:「大陆神州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国语辞典》:人神共愤(人神共愤)  拼音:rén shén gòng fèn
形容憎恶怨恨已极。《旧唐书。卷一五六。于頔传》:「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三国演义》第九回:「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也作「人神同愤」。
分类:憎恶怨恨
《国语辞典》:人神同愤(人神同愤)  拼音:rén shén tóng fèn
形容憎恶怨恨已极。《魏书。卷一六。道武七王传。京兆王黎传》:「曾不怀音,公行反噬,肆兹悖逆,人神同愤。」也作「人神共愤」。
分类:憎恶怨恨
《漢語大詞典》:人神共嫉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亦作“ 人神同嫉 ”。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网,生民坠于涂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漢語大詞典》:人神同嫉
见“ 人神共嫉 ”。
《漢語大詞典》:人神共嫉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亦作“ 人神同嫉 ”。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网,生民坠于涂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國語辭典》:秀发(秀發)  拼音:xiù fā
1.容貌英秀焕发。《晋书。卷一二八。慕容超载记》:「精彩秀发,容止可观。」《文选。陆机。辩亡论》:「武烈既没,长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发,招揽遗志,与之述业。」
2.花盛开的样子。元。许有壬 寻梅诗:「何以慰吾衰?梅花秀发时。」
《國語辭典》:秀发(秀髮)  拼音:xiù fǎ
对女子头发的美称。如:「她的秀发乌黑亮丽。」
《國語辭典》:清神  拼音:qīng shén
1.太阳的精华,古人以为可以生人的元气。《管子。轻重》:「清神生心,心生规。」
2.敬称人的精神思虑。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诸惟自爱,勿以一女子之故,至损清神。」
《漢語大詞典》:文康
(1).传说中胡人神仙名。生自上古,长生不死,能歌善舞,又善弄凤凰狮子。 南朝 梁 周舍 《上云乐》歌其事。 唐 李白 有拟作,中有“大道是 文康 之严父,元气乃 文康 之老亲”句。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八·上云乐
(2).乐名。又名《礼毕》。因扮演 晋 庾亮 , 亮 谥 文康 ,故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俗名傀儡子为 郭秃 ,有故实乎?’答曰:‘《风俗通》云:‘诸 郭 皆讳秃。’当是前代人有姓 郭 而病秃者,滑稽戯调,故后人为其像,呼为 郭秃 ,犹《文康》像 庾亮 耳。’”隋书·音乐志下:“《礼毕》者,本出自 晋 太尉 庾亮 家, 亮 卒,其伎追思 亮 ,因假为其面,执翳以舞,像其容,取其諡以号之,谓之《文康乐》。”
《國語辭典》:夏启(夏啟)  拼音:xià qǐ
夏禹的儿子,姓姒氏,为夏朝君王。禹曾让位于益,但人民怀念禹的功绩,乃拥戴启继位,遂开君主世袭的局面。在位九年而卒。
《漢語大詞典》:木像
木雕的人神像。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五:“ 孙恩 作逆时, 吴兴 分乱,一男子忽急突入 蒋侯庙 ,始入门,木像弯弓射之,即卒。” 宋 葛长庚 《太平兴国宫记》:“木像入庙而流汗,粉楹卧地以发光。”《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若 司马懿 来追……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於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
《国语辞典》:欲令智昏(欲令智昏)  拼音:yù lìng zhì hūn
欲念太杂,令人神智昏乱,做出不合常理的事。《红楼梦》第六四回:「自古道『欲令智昏』,贾琏只顾贪图二姐美色,听了贾蓉一篇话,遂为计出万全,将现今身上有服,并停妻再娶,严父妒妻,种种不妥之处皆置之度外了。」也作「利令智昏」。
《国语辞典》:似醉如痴  拼音:sì zuì rú chī
形容人神情恍惚,陶醉于其中。元。关汉卿〈石榴花。古调石榴花。颠狂柳絮套〉:「牡丹亭畔人寂寞,恼芳心似醉如痴。」明。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二折:「著人脑盖天灵碎,唬的他似醉如痴。」也作「如醉如痴」。
《国语辞典》:神游太虚(神游太虚)  拼音:shén yóu tài xū
道教指人的神魂逝于虚空的境界。后来借用作形容一个人神思驰远,不专注于目前的事。如:「看他那发呆的样子,想必又神游太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