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6,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113  114  115  116  117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大个子
东家夫子
东亚病夫
顶头上司
腚后跟
垫脚石
冲天炮
赤练蛇
出气洞
出头鸟
出头椽儿先朽烂
池鱼幕燕
池沼物
笞凤鞭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國語辭典》:大个子(大個子)  拼音:dà gè zi
指身材高大的人。如:「那大个子就是我们班长。」
《漢語大詞典》:东家夫子(東家夫子)
指邻家有才德的人。 清 钱谦益 《续次敬仲韵》之二:“ 北郭先生 生已老,东家夫子子为恭。”参见“ 东家丘 ”、“ 东家孔子 ”。
《漢語大詞典》:东亚病夫(東亞病夫)
旧时外国人对 中国 人的贬称。 毛泽东 《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过去说 中国 是‘老大帝国’,‘ 东亚 病夫’,经济落后,文化也落后,又不讲卫生……但是,经过这六年的改革,我们把 中国 的面貌改变了。” 郭沫若 《全运会闭幕》诗:“ 中华 儿女今舒畅,‘ 东亚 病夫’已健康。”
《國語辭典》:顶头上司(頂頭上司)  拼音:dǐng tóu shàng sī
直接管辖的上级长官或单位。《荡寇志》第五○回:「现在曹州府是里办刑名,府尊最器重他,且喜是钜野县顶头上司衙门。」
《漢語大詞典》:腚后跟(腚後跟)
指跟随某个头目专事谄媚奉承、助纣为虐的人。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一:“每到这时, 白眼狼 就领着一些‘腚后跟’来到庙上,在院中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又扭又唱。”
《國語辭典》:垫脚石(墊腳石)  拼音:diàn jiǎo shí
比喻可借以往上攀升的人或事物。如:「你只不过是他的垫脚石,一旦他的目的达到时,你就会被踢开。」
《漢語大詞典》:冲天炮(沖天礮)
亦作“ 冲天炮 ”。
1.旧时一种具有很大杀伤力的大炮。 邓之诚 《清诗纪事初编·戴梓》:“三藩之变, 梓 在 康亲王 军中,有奇技,为製冲天炮。”
2.比喻遇事好抢先发表激烈言论的人。《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同校的朋友,把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冲天礮’。”
《國語辭典》:赤练蛇(赤練蛇)  拼音:chì liàn shé
动物名。爬虫纲蛇亚目。长约八十公分,色淡黄,上有红、黑斑点,无毒而性凶猛。
《漢語大詞典》:出气洞(出氣洞)
比喻无故受气的人。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二章:“小孩寻不到别人做出气洞,便把手里的书撕破来出气!”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二幕:“你不能这样不讲理!你别看了别人的样,将我当作你的出气洞。”亦称“ 出气筒 ”。 巴金 《春》四:“妈一点也不体贴我,就只拿我当出气筒。昨晚上骂了我半夜。” 聂绀弩 《兔先生的发言》:“年纪大了,有了儿女,儿女当然是出气筒。” 王西彦 《刀俎上》:“每一次碰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儿子总要把可怜的媳妇当作出气筒,把气愤发泄在她身上。”
《國語辭典》:出头鸟(出頭鳥)  拼音:chū tóu niǎo
1.比喻出面或带头做某事的人。如:「其实他心里比谁都还想抗议不公,但是他从不当出头鸟。」
2.比喻因某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如:「当个出头鸟虽然有时会遭受挫折,但大多数时候仍受到大众的肯定。」
《國語辭典》:出头椽儿先朽烂(出頭椽兒先朽爛)  拼音:chū tóu chuán ér xiān xiǔ làn
比喻爱出风头的,最易招惹到麻烦。《金瓶梅》第八六回:「自古没个不散的筵席,出头椽儿先朽烂。」
《漢語大詞典》:池鱼幕燕(池魚幕燕)
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明 刘基 《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参见“ 池鱼之殃 ”。
《國語辭典》:池鱼之殃(池魚之殃)  拼音:chí yú zhī yāng
春秋时,宋司马桓有宝珠,后因畏罪出亡,故投珠于池中。景公派人汲乾池水,但寻珠不著,而池鱼却因此而亡。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必己》。一说为春秋时,宋人名池中鱼者,居近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一说为宋城门失火,众人汲乾池水灌救,致使池乾鱼死。俱见《太平御览。卷九三五。鳞介部。鱼上引风俗通》。后比喻无辜却受牵累而遭祸。明。瞿佑《剪灯新话。卷一。三山福地志》:「汝宜择地而居,否则恐预池鱼之殃。」也作「池鱼之祸」。
《漢語大詞典》:池沼物
比喻蛰居无为的人。《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终非池沼物,堪作庙堂珍。”参见“ 池中物 ”。
《國語辭典》:池中物  拼音:chí zhōng wù
比喻蛰居无所作为的庸人俗辈。《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漢語大詞典》:笞凤鞭鸾(笞鳳鞭鸞)
比喻拷打善良无辜的人。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 张 故忍人,笞凤鞭鸞,輙加毒手,其女 小鸿 ,尝死之。”
《國語辭典》: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拼音:chǐ yǒu suǒ duǎn,cùn yǒu suǒ cháng
尺比寸长,但和比尺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语出《楚辞。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比喻人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各有所适,各有所取。《史记。卷七三。白起王剪传。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也作「尺短寸长」、「寸长尺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