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54  355  356  357  358  360  361  362  36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渺无人烟
渺无人迹
面无人色
悯人之凶
名公巨人
名公钜人
名教罪人
名从主人
民主人士
面人儿
免解举人
脸无人色
例称行人
利嘴迎人
隶仆人
《漢語大詞典》:渺无人烟(渺無人煙)
一片渺茫,没有人家。《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将 淮 北千里,扫荡个渺无人烟。”亦作“ 渺无人烟 ”。 刘伯承 《回顾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漢語大詞典》:渺无人迹(渺無人迹)
看不见一个人的脚印。形容空旷寂静。 沙汀 《淘金记》十三:“从大道上望去,却就像一座渺无人迹的黄土荒山。”亦作“ 渺无人踪 ”。 王汶石 《大木匠》:“田间是静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
《國語辭典》:面无人色(面無人色)  拼音:miàn wú rén sè
面容没有血色。形容非常惊惧而脸色发白。《老残游记》第四回:「不过一钟茶的时候,那马兵押著车子已到,吴举人抢到面前,见他三人面无人色。」《歧路灯》第一七回:「举灯看时,面无人色,眼往上翻,顺口流涎。」
《高级汉语词典》:悯人之凶
原谅、可怜凶恶之人。形容看透世情,慈悲为怀,无所计较
《漢語大詞典》:名公巨人
亦作“ 名公鉅人 ”。 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唐 韩愈 《徐偃王庙碑》:“自 秦 至今,名公巨人,继跡史书。” 宋 刘麟 《〈元氏长庆集〉序》:“其餘名公鉅人之文,所传盖十一二尔。”
《漢語大詞典》:名公钜人(名公鉅人)
见“ 名公巨人 ”。
《漢語大詞典》:名公巨人
亦作“ 名公鉅人 ”。 谓有名望的显要人物。 唐 韩愈 《徐偃王庙碑》:“自 秦 至今,名公巨人,继跡史书。” 宋 刘麟 《〈元氏长庆集〉序》:“其餘名公鉅人之文,所传盖十一二尔。”
《漢語大詞典》:名教罪人
旧对违背礼教之人的谴称。 宋 袁燮 《又乞归田里第一奏》:“公论弗容,士友交謫,皆以为名教罪人,臣实惧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瓯北控词:“虽曰风流班首,实乃名教罪人。” 吴虞 《明李卓吾别传》:“故于非圣无法者,不得不詆为名教罪人,以求亲媚于君上。”
《國語辭典》:名从主人(名從主人)  拼音:míng cóng zhǔ rén
事物应以原主的或原来所在地方的名称为名。《谷梁传。桓公二年》:「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
分類:主人
《漢語大詞典》:民主人士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党外进步人士。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九:“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國語辭典》:面人儿(麵人兒)  拼音:miàn rén ér
用染色的糯米面捏成的人物像,可食用,也可供孩童把玩。参见「捏面人」条。
《漢語大詞典》:免解举人(免解舉人)
即免解进士。 唐 宋 时,进士即是举人,与 明 清 时乡试榜称举人,会试榜称进士者不同。宋史·选举志二:“应该恩免解举人,值兵燬失公据者,召京官二员委保,所在州军给据,仍申部注籍。”
《漢語大詞典》:脸无人色(臉無人色)
形容极端恐惧。 巴金 《家》二十:“ 鸣凤 脸无人色,口里喘着气,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分類:极端恐惧
《分类字锦》:例称行人(例称行人)
春秋》:宋人执郑祭仲。疏:使者被执,例称行人。此当云执郑行人而不称行人者,听宋迫胁以逐出其君,罪之故不称行人。
分类:奉使
《分类字锦》:利嘴迎人
刘禹锡 聚蚊谣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著不得。
分类:
《漢語大詞典》:隶仆人(隸僕人)
见“ 隶僕 ”。
《國語辭典》:隶仆(隸僕)  拼音:lì pú
1.职官名。掌理王宫及车乘的清洁等杂务。《周礼。夏官。隶仆》:「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祭祀脩寝,王行洗乘石。掌跸宫中之事,大丧复于小寝、大寝。」
2.仆役。《商君书。境内》:「其狱法,高爵訾下爵级。高爵能无给有爵人隶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