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906,分128页显示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役手
庸耳俗目
佣俗
硬证
油嘴
饮河鼹鼠
主情造意
这么些
壮悍
睁眼瞎子
铮铮铁汉
政敌
重生父母
振聋发聩
造国手
《漢語大詞典》:役手
指司杂役的人。新唐书·吴凑传:“掌闲、彍骑、飞龙、内园、 芙蓉园 、禁兵诸司杂供役手,资课太繁,宜有蠲省。”
分類:杂役
《漢語大詞典》:庸耳俗目
指学识浅薄的人。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
《漢語大詞典》:佣俗(傭俗)
(1).平庸鄙俗。荀子·非相:“故君子之於言无厌。鄙夫反是,好其实不恤其文,是以终身不免埤污佣俗。”
(2).指平庸鄙俗的人。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鶯鶯:“﹝ 文君 贾午 ﹞所归得人,青史标其令德,注在篇章,使后人继其所为,免委身于佣俗。”
(3).平常的习俗。荀子·王制:“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进退贵贱则举佣士。”
《漢語大詞典》:硬证(硬證)
(1).捏造证词,一口咬定,诬陷别人。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你把这因姦药杀 马均卿 ,强夺孩儿,混赖家私,并买嘱街坊老娘,扶同硬证,一桩桩与我从实招来。” 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街坊老娘人等,不合接受买告财物,当厅硬证,各杖八十,流三百里。”
(2).指提供伪证的人。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这是 苏氏 买来的硬证。”
《國語辭典》:油嘴  拼音:yóu zuǐ
狡猾善辩的口才。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我俩个一生皮脸无羞耻,油嘴之中俺为祖。」《红楼梦》第三八回:「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漢語大詞典》:饮河鼹鼠(飲河鼹鼠)
比喻指所需求或所得极有限的人。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剪灯馀话·洞天花烛记》:“饮河鼹鼠愧盈腹,止 鲁 鶢鶋惭厚享。” 秦牧 《社稷坛抒情》:“每一个人在人类智慧的长河旁边,都不过像一只饮河的鼹鼠。”参见“ 饮河 ”。
《漢語大詞典》:饮河(飲河)
(1).谓喝 黄河 水。山海经·大荒北经:“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 禺谷 。将饮 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事又载《列子·汤问》。 唐 韩愈 《双鸟诗》:“朝饮 河 生尘,暮饮海絶流。”
(2).庄子·逍遥游云: 尧 让天下于 许由 , 由 曰:“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成玄英 疏:“ 许由 ,隐者也……隐於 箕山 ,师於 啮缺 ,依山而食,就河而饮。 尧 知其贤,让以帝位。 许由 闻之,乃临河洗耳。”后遂用作典故,以“饮河”比喻所需求极有限。 晋 左思 《咏史》之八:“饮 河 期满腹,贵足不愿餘。” 唐 王绩 《游北山赋》:“饮河知足,巢林必安。”
(3).比喻隐退,不追求荣利。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闻 尧 风冲天, 潁 阳振饮河之谈, 汉 德括地, 商 阴峻餐芝之气。”参阅吕氏春秋·求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许由
《國語辭典》:主情造意  拼音:zhǔ qíng zào yì
引发意念,起坏念头。亦指主谋者。《水浒传》第一八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裍了,问他主情造意。白胜扺赖,死不肯招晁保正等七人。」也作「生情发意」、「生情造意」。
《國語辭典》:这么些(這麼些)  拼音:zhè me xiē
这些,表示为数不多的总量。如:「总共就这么些钱,你如果需要就全给你了。」
《漢語大詞典》:壮悍(壯悍)
(1).勇壮强悍。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明 ( 施明 )素壮悍,收考极毒,惟死无辞,廷尉以闻。”
(2).指勇壮强悍的人。后汉书·西羌传论:“ 并 凉 之士,特衝残毙,壮悍则委身於兵场,女妇则徽纆而为虏,发冢露胔,死生涂炭。”
《國語辭典》:睁眼瞎子(睜眼瞎子)  拼音:zhēng yǎn xiā zi
1.比喻不识字的文盲。含贬义。《红楼梦》第三回:「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就罢了。」
2.形容人糊涂、不细心。如:「东西明明就在眼前,却找了大半天,我简直是个睁眼瞎子。」
《漢語大詞典》:铮铮铁汉(錚錚鐵漢)
指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人。《野叟曝言》第一回:“錚錚铁汉,落落奇才。” 欧阳予倩 《潘金莲》第二幕:“他始终拿得定他的主意,真是个铮铮铁汉。”
《國語辭典》:政敌(政敵)  拼音:zhèng dí
在政治上与自己处于敌对地位的人。
《國語辭典》:重生父母  拼音:chóng shēng fù mǔ
比喻有救命或授恩至深的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员外途穷忏悔》:「某一家骨肉皆足下所再造,虽重生父母不及此恩。」《儒林外史》第五一回:「老爹真是我的重生父母,再长爹娘!我将何以报你!」
《國語辭典》:振聋发聩(振聾發聵)  拼音:zhèn lóng fā kuì
比喻大声疾呼,以唤醒愚昧的人。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一:「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故为此语以晓之。」也作「发聋振聩」。
《漢語大詞典》:造国手(造國手)
指在治理国家方面具有卓异才能的人。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 宋公 ,造国手也,陛下如厌万机,何不举国授之!”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圣贤人事上:“嗣主言 宋齐丘 本造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