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致细(緻細)
细密工致。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曹仲元武洞清画石:“ 仲元 后顿弃 吴 法,自立一格,而落墨緻细,傅彩明泽。” 瞿秋白 《拉法格和他的文艺批评》:“ 拉法格 说:‘ 巴勒扎克 ……非常之致细的描写他的“英雄”所处的条件以及他们所以行动的条件。’”
《漢語大詞典》:会士
由一般教徒组成的许多兄弟会会员,他们须作苦修和善行,这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纪,通常以会员所穿会服命名。例如:蓝衣会士。
一种法国大学授予一个经过严格的竞争考试及格,因而有资格被任命为国立中学的最高教学职位的教师或大学某个系科的教师
《漢語大詞典》:犬儒
原指古 希腊 犬儒学派的哲学家。他们提出绝对的个人精神自由,轻视一切社会虚套、习俗和文化规范,过着禁欲的简陋生活,被当时人讥为穷犬,故称。后亦泛指具有这些特点的人。 章炳麟 《〈无政府主义〉序》:“若能循齐物之眇义,任夔蚿之各适,一人百族,势不相侵,井上食李之夫,犬儒裸形之学,旷絶人间。”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蜜蜂的刺,一用即丧失了它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
《国语辞典》:门钱(门钱)  拼音:mén qián
旧时送给看门人的钱,以便差使他们打探消息。《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你道他们是怎样打听著的?原来他们先花了本钱来的。店门口、会馆门口,都有使费,人家早替他们当心,……那使费有一种名目,叫做『门钱』。」
《漢語大詞典》:遗危(遺危)
谓给子孙以利禄,其结果是给他们危厄。语本后汉书·逸民传·庞公:“﹝ 刘表 ﹞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 庞公 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 元 张翥 《古促促辞》:“又如 庞公 携家隐 鹿门 ,遗安遗危俱不论。” 元 杨维桢 《藏书楼》诗:“楼中主人计诚左,遗安遗危各在我。”参见“ 遗安 ”。
《漢語大詞典》:遗安(遺安)
后汉书·逸民传·庞公:“﹝ 庞公 ﹞因释耕於垄上,而妻子耘於前。 表 指而问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 庞公 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后遂以予子孙以德,使其淡泊自守,安宁无事为“遗安”。 宋 姜夔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诗之三:“无庸垂罄嗟,遗安 鹿门 意。” 元 成廷圭 《寄静逸处士顾仲庸》诗:“ 杨子 暮年空识字, 庞公 早岁已遗安。”《歧路灯》第一回:“万事无如爱子真,遗安煞是费精神。”
《漢語大詞典》:伊们
他们或她们。例如:伊们射皮草茎,咿呀不知所云。
分類:他们她们
《國語辭典》:以售其奸  拼音:yǐ shòu qí jiān
用来施展他的奸计。也作「以售其技」。
《國語辭典》: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召父,指西汉召信臣。杜母,指东汉杜诗。二人先后为南阳太守,博得百姓爱戴,故称为「召父杜母」。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召信臣传》、《后汉书。卷三一。杜诗传》。后用以称扬地方长官的政绩。
分類:他们
《國語辭典》:他们俩(他們倆)  拼音:tā men liǎ
他们两个人。如:「听说他们俩又分手了。」
分類:他们个人
《國語辭典》:他俩(他倆)  拼音:tā liǎ
他们两人。如:「他俩是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难以分辨。」
分類:他们
《國語辭典》:瞎聊  拼音:xiā liáo
1.閒谈。如:「做点正经事,别尽忙著瞎聊!」
2.瞎说、胡扯。如:「又在瞎聊了,我可一点也不信。」
《漢語大詞典》:幸福院
我国解放后由国家或集体举办的收养孤独老人而使他们得以安度晚年的机构。 杨东明 《九月七里营》诗:“幸福院记得这个幸福的日子, 毛主席 亲热地和大家围坐。”
《国语辞典》:人道教育  拼音:rén dào jiào yù
教导儿童尊重生命,使他们对动物有爱心,免除残暴行为的教育。
《国语辞典》:若要好,问三老(若要好,问三老)  拼音:ruò yào hǎo,wèn sān lǎo
(谚语)比喻老人多经验,参考他们的意见,可使构想、计画更周备。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常言道:『若要好,问三老。』俺与您去寻著三个老的问他。道是该吃俺也不该吃。」
《国语辞典》: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拼音:mín bù wèi sǐ,nài hé yǐ sǐ jù zhī
人民不怕死,为何还要用死来威吓他们?用以表示对虐政所提出的警告。当人民生活困厄,生不如死时,虽有严刑峻法,也无法对人民产生制约的力量。《老子》第七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