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姿格
仪容,风度。 宋 范仲淹 《谢公神道碑铭》:“公姿格竦异,不事脩饰,天然有雅远之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脂粉不施,有天然姿格;梳妆略试,无半点尘氛。” 清 陈维嵩 《箇侬·丙午元夕雨》词:“雅淡衣裳,轻盈姿格,人月同时一色。”
分類:仪容风度
《國語辭典》:玉仪(玉儀)  拼音:yù yí
1.美好的仪容。南朝梁。江淹 丽色赋:「故仙草灵葩,冰华玉仪,其始见也。」
2.浑天仪的别名。参见「浑天仪」条。
《漢語大詞典》:姿表
姿态,仪容。梁书·王茂传:“姿表瓌丽,须眉如画。”宋史·真宗纪一:“幼英睿,姿表特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元少先生:“筵既撤,则公子出拜,年十五六,姿表秀异。”
分類:姿态仪容
《漢語大詞典》:仪举(儀舉)
仪容举止。新唐书·魏元忠传:“ 元忠 始名 真宰 ,以诸生见 高宗 , 高宗 慰遣,不知谢而出,仪举自安。”
分類:仪容举止
《漢語大詞典》:徽仪(徽儀)
美好的仪容。 南朝 齐 王融 《皇太子哀策文》:“曖徽仪而可慕,摽嗣子之纯心。”
分類:美好仪容
《漢語大詞典》:韶仪(韶儀)
美好的仪容。 唐 陈子昂 《唐故袁州参军妻张氏墓志铭》:“贞节峻於寒松,韶仪丽於温玉。”
分類:美好仪容
《國語辭典》:颂礼(頌禮)  拼音:róng lǐ
威仪。《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传》:「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
《漢語大詞典》:容彩
亦作“ 容采 ”。 谓仪容风采。 唐 李商隐 《凤》诗:“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鷄。”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龙图容采安静,无自疑也。” 明 何景明 《东皋》:“林中桂树英,容采耀月夕。”
分類:仪容风采
《漢語大詞典》:龙表(龍表)
指皇帝仪容。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有诗咏曰:玉带黄袍坐正衙,再颁花宴侈恩华。近臣拜舞瞻龙表,絳蕋高笼压帽纱。”
分類:仪容帝王
《漢語大詞典》:仪操(儀操)
仪容节操。后汉书·文苑传·边让:“美仪操之姣丽兮,忽遗生而忘老。”文选·傅毅〈舞赋〉:“修仪操以显志兮,独驰思乎杳冥。” 李周翰 注:“脩整仪容,端理节操,以明其志。”
分類:仪容节操
《漢語大詞典》:形检(形檢)
仪容整饬。《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元叹 穆远,神和形检,如彼白珪,质无尘玷。” 刘良 注:“检,整也。言其志思美远,神理清和,形貌严整,珪玉无玷缺也。”
分類:仪容整饬
《国语辞典》:修边幅(修边幅)  拼音:xiū biān fú
修整布帛边缘,使无不齐。用以比喻讲究衣饰仪容或形式小节。语出《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唐。章怀太子。注:「言若布帛脩整其边幅也。」
《漢語大詞典》:豫严(豫嚴)
预先端正仪容,以示严肃恭敬。晋书·何曾传:“帝既出,又过其子 劭 。 曾 先敕 劭 曰:‘客必过汝,汝当豫严。’ 劭 不冠带,停帝良久, 曾 深以谴 劭 。”宋史·李弥逊传:“六飞雷动,百司豫严,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於内倖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
《漢語大詞典》:直容
正直的仪容。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夫仪动成容,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蹌蹌;德容之动,顒顒卬卬。”
分類:正直仪容
《漢語大詞典》:丰范(丰範)
对人风度仪容的美称。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不想哥哥又进来问病,幸瞻丰范。” 明 无名氏 《金雀记·进谒》:“素闻才名,今幸得晤,喜瞻丰范,实获我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士梅:“又言其丰范,一一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