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夷吾
管仲相齐
仲子廉(又作:陈仲灌园织屦)
韩范
张仲蔚(又作:仲蔚蒿 ...)
何劳扫一室
仲言丽藻
喉舌
仲达奔忙
毁仲尼
胸中兵甲
建安诸子
荐夷吾
江左管夷吾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将必继管萧,岂惟蹑应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相关人物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于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蹠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蹠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
陈仲子者,齐人也。其兄戴为齐卿,食禄万钟,仲子以为不义,将妻子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仲子。穷不苟求,不义之食不食。遭岁饥,乏粮三日,乃匍匐而食井上李实之虫者,三咽而能视。身自织履,妻擘纑以易衣食。楚王闻其贤,欲以为相,遣使持金百镒,至于陵聘仲子。仲子入谓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矣。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乱世多害,恐生不保命也。」于是出谢使者,遂相与逃去,为人灌园。
皇甫士安《高士传》曰:「陈仲,字子终,齐人。适楚,居于陵,自谓于陵子仲。穷,不苟求,非义之食不食。」
是以圣王觉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悦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于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夫晋文公亲其雠而彊霸诸侯,齐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彊天下,而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之心,怀可报之意,披心腹,见情素,隳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士,则桀之狗可使吠尧,而蹠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
金张好车马,于陵亲灌畦。 元镇 青云驿
应笑于陵子,遗荣自灌畦。 李德裕 山居遇雪道者相访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李德裕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聊赋此诗兼寄上浙东元相公大夫使求青田胎化鹤
乾木富义,于陵辞聘。 李瀚 蒙求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老氏齐宠辱,于陵一穷通。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入浙西淮南界道中寄齐相公
己卯,以起居舍人、知制诰韩琦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吏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
范仲淹附传云:进枢密直学士、右大中大夫,寻拜四路安抚经略招讨使。正传云:仲淹上表言不受所除官职,帝不许。初欲移仲淹镇泾原,仲淹请与韩琦、庞籍分领之,仲淹与琦开府泾州同经略。帝用其言,复置四路经略招讨安抚使,以仲淹、韩琦、庞籍分领之,仲淹与琦开府泾州。按此,则初除密直、谏议时,未尝兼领四路也。又按韩琦家传:十月授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十一月与仲淹同为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并驻泾州。行状亦云十月为谏议、密直,十一月为四路帅。而实录乃于辛亥日因仲淹、琦、籍进职,即书三人兼领四路,仲淹、琦并驻泾州,与附传、家传、行状并不合。又按仲淹让表,称冬至后一日,庆州地震。此年冬至乃十一月初二日,让表殊不及兼领四路事,则此时必未有此指挥。若遂与密直、谏议同受,让表不应不略说及也。疑行状所云十一月,必得实。而家传云十二月者,琦是月始到泾州尔。庞籍修桥子谷寨成,降诏奖谕,已见四月戊子,今与仲淹、琦同进官职,必以是月己酉王信、狄青等破贼功,但史所记,或略。又检籍附传、正传、司马光墓志,并不载籍兼领四路事。王圭神道碑略载,亦不详。今以仲淹琦附传、仲淹正传、琦家传行状及仲淹让表为据,于辛亥日仲淹、琦、籍进官职下削去「并为陕西四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琦、仲淹并驻泾州」,凡二十二字。
昔在康定初,元昊叛西陲。朝廷起韩范,节制阃外师。二公人中龙,才略超等夷。
韩琦,宋安阳人,国华子,字稚圭,自号赣叟,天圣中举进士,方唱名,太史奏五色云见。初授将作监丞。赵元昊反,进枢密直学士,历官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在兵间久,名重一时,人心归之。朝廷倚以为重,天下称『韩、范。』边人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及元昊称臣,召为枢密副使。
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张仲蔚:咏雅逸或贫困。唐李白《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
张弦鹍鸡弄,闭室蓬蒿深。 储光羲 贻王处士子文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岑参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岑参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望秦岭微雨作贻友人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岑参 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谁怜张仲蔚,日暮反蒿莱。 李元操 和从叔禄愔元日早朝
一叶闲飞斜照里,江南仲蔚在蓬蒿。 李咸用 陈正字山居
寂寞蓬蒿径,喧喧湫隘庐。 李峤 宅
未谢留侯疾,常怀仲蔚园。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渊明菊犹在,仲蔚蒿莫剪。 李德裕 早秋龙兴寺江亭閒眺忆龙门山居寄崔张旧从事
薄暮柴扉掩,谁知仲蔚园。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之书楼晴望
谁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 李白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李贺 感讽五首
寄书寂寂于陵子,蓬蒿没身胡不仕。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江南仲蔚多情调,怅望春阴几首诗。 杜牧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秀才同来因书四韵兼寄江南许浑先辈
仲蔚欲知何处在,苦吟林下拂诗尘。 杜牧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 杜牧 赠宣州元处士
时来访老疾,步屧到蓬蒿。 杜甫 北邻
车马入邻家,蓬蒿翳环堵。 杜甫 贻阮隐居
那令蓬蒿客,兹席未离尊。 杨衡 广州石门寺重送李尚赴朝时兼宗正卿
可怜户外桃兼李,仲蔚蓬蒿奈尔何。 罗隐 春思
一去蓬蒿径,羡君閒有馀。 郎士元 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
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 钱起 赠李十六
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钱起 重赠赵给事
蓬莱久芜没,金石徒精坚。 陈子昂 赠赵六贞固二首之二
谁念闭关张仲蔚,满庭春雨长蒿莱。 韦庄 铜仪
聊安张蔚庐,讵扫陈蕃室。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相关人物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人也。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祖翼,员外郎。父询,齐太尉中兵参军。……逊八岁能赋诗。……初,逊文章与刘孝绰并见重于世,世谓之『何刘』。世祖著论论之云:『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
不如何逊无佳句,若比冯唐是壮年。 张乔 省中偶作
酒边旧侣真何逊,云里新声是莫愁。 曹松 陪湖南李中丞宴隐溪
定知何逊缘联句,每到城东忆范云。 李商隐 送王十三校书分司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李商隐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之二
仲言多丽藻,晚水独芙蓉。 耿湋 晚秋宿裴员外寺院(得逢字)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 赵嘏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不如何逊无佳句,若比冯唐是壮年。 郑谷 省中偶作
何逊兰休握,陶潜柳正垂。 郑谷 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合交战,射杀合。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曰:「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朱子《三朝名臣录》七引《名臣传》云:「仲淹领延安,养兵畜锐,夏人闻之,相戒曰:『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谓雍也。」
相关人物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相关人物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鲍生荐夷吾,一举置齐相。 李白 陈情赠友人
相关人物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史记》曰:「管仲夷吾者,颍上人。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语林曰:「初温奉使劝进,晋王大集宾客见之。温公始入,姿形甚陋,合坐尽惊。既坐,陈说九服分崩,皇室弛绝,晋王君臣莫不歔欷。及言天下不可以无主,闻者莫不踊跃,植发穿冠。王丞相深相付托。温公既见丞相,便游乐不住,曰:『既见管仲,天下事无复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