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幸赏(幸賞)
(1).侥幸得赏;企求恩赏。韩非子·备内:“士无幸赏,无踰行。” 宋 苏洵 《几策·审势》:“冗兵骄狂,负力幸赏,而维持姑息之恩,不敢节也。”
(2).指(帝王)宠幸赏赐。 宋 叶适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 刘超 欲坏旧城改筑,国家何故捐数百万緡为军帅幸赏地?”
《漢語大詞典》:邀宠(邀寵)
迎合权贵,企求恩宠。 明 方孝孺 《王仲搢象赞》:“鋭於自修,而耻於干誉邀宠。”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边材:“附丽权贵,乘时邀宠,君子所羞称。”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 哥舒翰 ,武夫也, 高适 为其掌书记。 杜 送 高 诗:‘请君问主将,安用穷荒为?’是固已薄 翰 之贪功邀宠矣。”
《漢語大詞典》:邀勋(邀勳)
企求功勋。 唐 王维 《送张判官赴河西》诗:“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判木夹:“曩日边将邀勋,妄图吞併。”
《國語辭典》:贪图(貪圖)  拼音:tān tú
1.希求、希望得到某种好处。《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你若是借口不肯前去,便是贪图安逸。」《文明小史》第四五回:「他坐在家里,一个月整整二百两银子的薪水,这样的养著他,是贪图著什么来。」
2.所希求、贪得的目的。如:「你这样做有什么贪图?」也作「贪头」。
《漢語大詞典》:几幸(幾幸)
非分企求。几,通“ 冀 ”。《汉书·贾谊传》:“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姦人几幸,而众心疑惑。” 颜师古 注:“几读曰冀。”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二世二:“天下无必死之涂,而亦无可几幸之得。”
分類:非分企求
《國語辭典》:祈愿(祈願)  拼音:qí yuàn
祈求许愿。如:「他向上苍祝祷祈愿,希望今年风调雨顺,农作丰收。」
《漢語大詞典》:侥福
企求福祉。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五:“儌福非所希,避祸敢不慎。” 明 刘基 《郁离子·鲁般》:“ 青丘之山 ,九尾之狐居焉,将作妖求髑髏,而戴之以拜北斗,而儌福于上帝。”
《漢語大詞典》:侥望(僥望)
谓对财利等方面的企求奢望。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凡民之所以轻为盗贼,吏之所以易作姦匿者,以赦赎数而有侥望也。”
《漢語大詞典》:觊利(覬利)
企求利益。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续史:“盖皁有定数,得之多或得之早,皆可覬利耳。”
分類:企求利益
《漢語大詞典》:虚无恬淡(虚無恬淡)
亦作“虚无恬惔”。 清虚淡泊,无所企求。庄子·刻意:“虚无恬惔,乃合天德。” 郭沫若 《屈原研究·屈原身世及其作品》:“最可注意的,他虽是南人,而于道家的虚无恬淡,寂寞无为的学说却毫没有沾染。”
《国语辞典》:捐前程  拼音:juān qián chéng
前程,旧时士人企求的功名职位。捐前程指缴纳钱财来求取功名禄位。《红楼梦》第四五回:「到二十岁上,又蒙主子的恩典,许你捐个前程在身上。」
《漢語大詞典》:规卿希牧(規卿希牧)
谓企求做大官。 清 唐甄 潜书·七十:“二十以上,为士者贡举争先、规卿希牧而得贵。”
《漢語大詞典》:导誉(導譽)
谓企求美誉。 清 姚鼐 《李斯论》:“小人之仕也……疾首频蹙於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於朝廷之上。”
分類:企求美誉
《漢語大詞典》:手高眼低
(1).谓作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余尝谓 北宋 人手高眼低。其自为词诚夐手弗可及。其於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
(2).谓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却很低。喻贪得而不识货。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三:“不过劫收的人是手高眼低,有好些很可贵的东西,他们却没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