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赐沐(賜沐)
给予休假。 明 汪道昆 《远山戏》:“自家京兆尹 张敞 是也。早起趋朝,正逢赐沐,重以细君嬿婉,兼之淑景舒迟,退食自公。”
分類:给予休假
《國語辭典》:沐日  拼音:mù rì
休假日。汉代官吏每隔五天回家休息沐浴一次,故称为「沐日」。《汉书。卷八一。孔光传》:「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
《國語辭典》:请急(請急)  拼音:qǐng jí
因急事而请假。《南史。卷十九。谢灵运传》:「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
《漢語大詞典》:长休(長休)
(1).旧时官吏长期休假。常用为停职或辞职的婉辞。 汉 蔡邕 《被收时表》:“臣属吏 张宛 长休百日。”后汉书·锺离意传:“ 意 屏人问状, 建 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参见“ 长休告 ”、“ 长告 ”。
(2).指长期休养憩息。 宋 朱熹 《登庐峰》诗之一:“餘年端可料,此地欲长休。”
(3).死亡的婉辞。 明 唐顺之 《胡贸棺记》:“予既不復有所披閲点窜,世事又已一切无所与,则置二杉棺,以待长休。”
《漢語大詞典》:归沐(歸沐)
回家洗发。《诗·小雅·采绿》:“予髮曲局,薄言归沐。”后用以指官吏休假。 唐 刘禹锡 《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诗:“五日思归沐,三春羡众邀。” 宋 苏轼 《与子由饮清虚堂感念存没》诗:“天风淅淅飞玉沙,詔恩归沐休早衙。”
《国语辞典》:予假  拼音:yǔ jià
准予休假。如:「老闆为了让他安心养病,特地予假一个月。」
分类:准予休假
《國語辭典》:长假(長假)  拼音:cháng jià
1.长期休假或退休。《晋书。卷四八。段灼传》:「然身微宦孤,不见进序,乃取长假还乡里。」
2.长期的贷金。《管子。轻重甲》:「民无以与正籍者,予以长假。」
《漢語大詞典》:休下
谓官吏休假,下值回家。梁书·周捨传:“﹝ 周捨 ﹞虽居职屡徙,而常留省内,罕得休下,国史詔誥,仪体法律,军旅谋謨,皆兼掌之。”南史·江子一传:“其姑夫左卫将军 朱异 权要当朝,休下之日,宾客幅凑。”资治通鉴·梁武帝大同五年:“﹝ 朱异 ﹞用事三十年……每休下,车马填门。” 胡三省 注:“休沐之日,自省中出还私第为休下。”
《漢語大詞典》:旬假
唐 宋 官员十日一休假称“旬假”。 唐 白居易 有《郡斋旬假始命宴呈座客示郡寮》诗。 宋 徐铉 《九月三十夜雨寄故人》诗:“寂寥旬假日,萧颯夜长时。” 宋 王溥 唐会要·休假:“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与百僚休沐。”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五年“是日,旬休” 元 胡三省 注:“一月三旬,遇旬则下直而休沐,谓之旬休,今谓之旬假是也。”
《漢語大詞典》:参告(參告)
指官吏休假期间参与政事。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在 兴国军 ,有 通山 县尉以丧母在告,既而出参,人皆骇愕而不敢问。数日之后,同僚见其巾用縞素,问其所以。云:‘先妣不幸。’曰:‘如此何故参告?’云:‘某已於几筵前拈香起復矣。’”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赵公 曰:‘莫须待 介甫 参告否?’ 鲁公 默然。”
《漢語大詞典》:休外
(1).谓官员休假在家。南史·荀伯玉传:“ 高帝 重 伯玉 尽心,愈见信任,使掌军国密事,权动朝右。每暂休外,轩盖填门。”参见“ 休沐 ”。
(2).犹言见外。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红娘 满捧金巵,夫人道箇无休外。” 凌景埏 校注:“无休外,不要见外的意思。”
《國語辭典》:休沐  拼音:xiū mù
休息沐浴。古时官吏五日或十日一休沐。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宝光寺》:「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徵友命朋,来游此寺。」也作「休浣」、「休浴」。
《漢語大詞典》:假宁(假寧)
休假回家省亲。旧唐书·职官志二:“内外官吏,则有假寧之节,行李之命。” 宋 王禹偁 《野兴亭记》:“至若假寧著令,休沐得告,絳騶騑騑,言适於野。”
《漢語大詞典》:假期
假延时日。 晋 陆云 《请吴王引师友文学观书问道启》:“ 孔子 假期玩年,至於韦编三絶。”
分類:假期时日
《漢語大詞典》:假限
宽限;期限。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你则去那棋盘街井底巷寻那杀人贼去,与你三日假限,拿将来有赏,拿不将来必然见罪!”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 刘彦芳 云﹞与小人几日假限?﹝ 庞 衙内云﹞与你三日假限。”
休假的期限,指假期。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我今元帅根前,告了假限回家,探望母亲去。”
《漢語大詞典》:避节(避節)
封建时代谓官吏休假离职,不受上级节制。 宋 文天祥 《邹仲翔墓志铭》:“时余避节弗获命,会枢密督以捕逐,文移旁午,余以乡部嫌,将重以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