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70分类词汇 70
《國語辭典》:油油  拼音:yóu yóu
1.和谨、恭敬的样子。《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巳,三爵而油油以退。」
2.草木有光泽的样子。如:「绿油油」。《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3.流动顺畅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江湘油油,长流汨兮,挑揄扬汰,荡迅疾兮。」《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
《國語辭典》:振振  拼音:zhèn zhèn
鸟群飞的样子。《诗经。鲁颂。有駜》:「振振鹭,鹭于下。」
《國語辭典》:振振  拼音:zhēn zhēn
1.仁厚的样子。《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唐。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振振薛公,惟德之造。」
2.美盛的样子。《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左传。僖公五年》:「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國語辭典》:诜诜(詵詵)  拼音:shēn shēn
1.众多的样子。《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2.和乐聚集的样子。《陈书。卷二四。周弘正传》:「后进诜诜,不无传业。」
《國語辭典》:泯泯  拼音:mǐn mǐn
1.昏昧的样子。《书经。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2.纷乱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泯泯群黎,化为良吏。」
3.水清。唐。杜甫 漫成诗:「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漢語大詞典》:泯泯棼棼
亦作“ 泯泯芬芬 ”。 纷乱貌。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孔颖达 疏:“棼棼,扰攘之状。”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明史·廖永安传:“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邹鲁 《护法之役》:“坏法乱纪,予智自雄,泯泯棼棼,莫知底止。”亦省作“ 泯棼 ”。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四:“纲纪泯棼,至是而极。”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
分類:纷乱
《國語辭典》:绳绳(繩繩)  拼音:shéng shéng
1.相续不绝的样子。《诗经。周南。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2.戒慎谨敬。《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绳绳意变,备得其所。」
3.无涯际的样子。《老子》第一四章:「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4.正直的样子。《鹖冠子。卷中。泰鸿》:「精微往来,倾倾绳绳。」
《國語辭典》:翘翘(翹翹)  拼音:qiáo qiáo
1.高而错杂。《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2.危险。《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3.远。《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
4.出群。《文选。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
《國語辭典》:翘楚(翹楚)  拼音:qiáo chǔ
荆树丛中最高拔的树。语本《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比喻特出的人才。《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臧三哥尊字蓼斋,是小侄这学里翘楚。」也作「翘秀」、「翘材」。
《國語辭典》:芸芸  拼音:yún yún
众多的样子。《老子》第一六章:「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抱朴子。外篇。逸民》:「万物芸芸,化为埃尘矣。」也作「云云」。
《國語辭典》:登登  拼音:dēng dēng
拟声词:(1)形容筑墙用力相应的声音。《诗经。大雅。绵》:「筑之登登,削屡冯冯。」(2)形容打碑的声音。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國語辭典》:芒芒  拼音:máng máng
1.广大的样子。《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文选。张衡。思玄赋》:「建罔车幕幕兮,猎青林之芒芒。」
2.远的样子。《文选。左思。魏都赋》:「綷以藻咏,芒芒终古。」
3.疲倦的样子。《孟子。公孙丑上》:「宋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4.无知的样子。汉。武帝〈李夫人赋〉:「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5.多的样子。《文选。束皙。补亡诗》:「芒芒其稼,参参其穑。」
6.盛的样子。《文选。陆机。门有车马客行》:「坟垄日月多,松柏郁芒芒。」
《漢語大詞典》:林林
(1).众多貌。辽史·能吏传·萧文:“车驾将还宫,承詔閲习仪卫,虽执事林林,指顾如一。”《英烈传》第四六回:“远望东岸,一派号旗林林的布立得整齐。” 清 黄遵宪 《纪事》诗:“槖槖安步靴,林林耸肩枪。”
(2).指芸芸众生。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夫天有天皇,地有地皇,人有人皇。天得清皇,地得寧皇,惟此林林,众满太苍,下方大乱,予閔是痌。”参见“ 林林总总 ”。
(3).形容了无生气。史记·律书:“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参见“ 林钟 ”。
《國語辭典》:林林总总(林林總總)  拼音:lín lín zǒng zǒng
形容人或事物众多。如:「超级市场销售的商品,林林总总,应有尽有。」
《漢語大詞典》:林钟(林鍾)
(1).古乐十二律之一。十二律有六律六吕,林钟为六吕之一。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音徵,律中林钟。” 郑玄 注:“林钟者,黄钟之所生,三分去一,律长六寸,季夏气至,则林钟之律应。”史记·律书:“林钟者,言万物就死,气林林然。” 清 黄宗羲 《答刘伯绳问律吕》:“林钟长六寸,积四百八十六分。”
(2).指农历六月。吕氏春秋·音律:“林钟之月,草木盛满,阴将始刑。” 高诱 注:“林钟,六月。”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六月谓之林钟何?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
(3).钟名。左传·襄公十九年:“ 季武子 以所得於 齐 之兵作林钟而铭 鲁 功焉。” 孔颖达 疏:“是言度律以长短,然后铸钟,钟声应律,遂以律名钟。此钟声应林钟,故以林钟为名。”
《國語辭典》:般般  拼音:bān bān
1.文彩鲜明的样子。《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唐。司马贞。索隐:「般般,文彩之貌也。」
2.种种、样样。唐。方干 海石榴诗:「亭际夭妍日日看,每朝颜色一般般。」唐。罗隐 下第作诗:「年年模样一般般,何似东归把钓竿。」
《國語辭典》:师师(師師)  拼音:shī shī
1.互相师法。《书经。皋陶谟》:「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文选。陆机。豪士赋》:「高平师师,侧目博陆之势。」
2.庄严肃敬的样子。汉。贾谊《新书。卷六。容经》:「容有四起,朝廷之容,师师然,翼翼然,整以敬。」汉。扬雄《法言。孝至》:「麟之仪仪,凤之师师,其至矣乎!」
《國語辭典》:祁祁  拼音:qí qí
1.舒缓閒静的样子。《诗经。召南。采蘩》:「被之祁祁,薄言还归。」《文选。班固。东都赋。灵台诗》:「习习祥风,祁祁甘雨。」
2.众多的样子。《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文选。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华载裔。」
《漢語大詞典》:累然(纍然)
(1).羸惫貌。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惧色薄然以下,忧悲之色纍然而静。”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既葬,其子监察御史 璩 ,纍然服丧来有请,乃作铭文。” 明 方孝孺 《赠四明邵真斋序》:“今年春,余患痎疟,踰百日不止,肌体瘠惫,形容纍然。”
(2).失意不得志貌。《孔子家语·困誓》:“纍然如丧家之狗。” 宋 叶适 《祭韩子师尚书文》:“每纍然以折节,俄耸焉而擢干。” 元 揭傒斯 《二贞》诗:“婉婉桃李花,春鸟何翩翩;万物各知时,姑妇独纍然。”
(3).不以罪死;无辜。《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为 勃海 ,当攻 董卓 ,而默选戎马,不告父兄,至使太傅一门,纍然同毙。”
(4).众多貌;重迭貌。 宋 苏轼 《寄净慈本长老》诗:“来往 三吴 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纍然。”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一书既成,十有九序,或前后两序并备;甚则前序纍然,若重规而叠矩也。”
(5).排列有序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盘石或大或小,临水石悉有跡,其方如印,纍然行列。”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喜峰口》:“ 滦阳 驛东北四十里,双塚纍然。”
《國語辭典》:总总(總總)  拼音:zǒng zǒng
1.众多的样子。《楚辞。屈原。九歌。大司命》:「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
2.聚集的样子。《楚辞。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文选。扬雄。甘泉赋》:「齐总总以撙撙,其相胶轕兮。」
3.杂乱的样子。《逸周书。卷四。大聚解》:「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