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太息
 
伤时哭
 
太傅涕空挥
 
少年太息
 
时事堪痛哭
 
泣长沙
 
汉庭哭
 
痛哭书
 
贾傅长沙哭
 
贾生哭
 
贾生垂涕
 
贾生垂泪
 
贾生恸
  
贾谊上书
 
贾谊哭
 
贾谊陈策

相关人物
贾谊

参考典故
贾谊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2265~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列传〉
是时,匈奴彊,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儗,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其大略曰: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陛下何不壹令臣得孰数之于前,因陈治安之策,试详择焉!……夫俗至大不敬也,至亡等也,至冒上也,进计者犹曰「毋为」,可为长太息者此也。……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此厉廉耻行礼谊之所致也,主上何丧焉!此之不为,而顾彼之久行,故曰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唐·颜师古注曰:「谊上疏言可为长太息者六,今此至三而止,盖史家直取其要切者耳。故下赞云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

例句

堪恨贾生曾恸哭,不缘清景为忧时。 唐彦谦 八月十六日夜月

劳收贾生泪,强起屈平身。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唯是贾生先恸哭,不堪天意重阴云。 张祜 丁巳年仲冬月江上作

未作仲宣诗,先流贾生涕。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

空馀贾生泪,相顾共凄然 李白 金陵送张十一再游东吴

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 杜甫 久客

载感贾生恸,复闻乐毅书。 杜甫 别张十三建封

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杜甫 建都十二韵

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 杨炯 广溪峡

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 牟融 寄示平友人

曾闻贾谊陈奇策,肯学扬雄赋解嘲。 牟融 题赵支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歧。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白居易 寄唐生

南陵暂掌仇香印,北阙终行贾谊书。 贾岛 送友人之南陵

典故
孔父伤时

相关人物
孔子


《论语·子罕》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鲁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孙氏车子锄商获兽,以为不祥。仲尼视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图,雒不出书,吾已矣夫!」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予!」及西狩见麟,曰:「吾道穷矣!」

例句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杜甫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漢語大詞典》:伤时(傷時)
因时世不如所愿而哀伤。 汉 王逸 有《九思·伤时》篇。 唐 杜甫 《通泉驿》诗:“伤时愧 孔父 ,去国同 王粲 。” 前蜀 韦庄 《中渡晚眺》诗:“ 魏王堤 畔草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二章五:“有的看见禾黍,发出国破的悲吟,有的生逢乱世,发出伤时的哀感。”
《国语辞典》:伤时感事(伤时感事)  拼音:shāng shí gǎn shì
对时事世局有所感伤。如:「世局并不如你想像中的糟,你就别再伤时感事了!」
《國語辭典》:新亭泪(新亭淚)  拼音:xīn tíng lèi
比喻感时忧国。参见「新亭对泣」条。宋。杜旟 酹江月。江山如此词:「斜日荒烟,神州何在,欲堕新亭泪。」
《國語辭典》:手法  拼音:shǒu fǎ
技巧方法。常用于文学、艺术、技艺等方面。如:「手法巧妙」。《红楼梦》第八六回:「看有一套琴谱,甚有雅趣,上头讲的琴理甚通,手法说的也明白。」
《漢語大詞典》:乐忧(樂憂)
谓在本应忧伤时反而取乐。左传·昭公十五年:“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於是乎以丧宾宴,又求彝器,乐忧甚矣,且非礼也。”
《国语辞典》:小宛  拼音:xiǎo wǎn
1.《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据〈诗序〉:「小宛,大夫刺宣王也。」或亦指为伤时之诗。首章二句为:「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2.国名。为汉时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且末县境的戈壁沙漠中。
《国语辞典》:兔爰  拼音:tù yuán
《诗经。王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兔爰,闵周也。」或亦指伤时之诗。首章二句为:「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漢語大詞典》:悼逝
感伤时光流逝。 晋 陆机 《上留田行》:“岁华冉冉方除,我思缠绵未紓,感时悼逝悽如。”
《國語辭典》:出彩  拼音:chū cǎi
指戏曲表演中用涂上红色的办法表示杀伤或流血。也指受伤出血。《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时三儿在旁边正呆呆的望著公子的胸脯子,要看这回刀尖出彩。」
《国语辞典》:苕之华(苕之华)  拼音:tiáo zhī huá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苕之华,大夫闵时也。」或亦指伤时之诗。首章二句为:「苕之华,芸其黄矣。」
《国语辞典》:简易包扎法(简易包扎法)  拼音:jiǎn yì bāo zā fǎ
意外受伤时的急救方法。分为绷带包扎法和三角巾包扎法两类。其主要目的在固定敷料、保护伤口、帮助止血和支托受伤部位。
《国语辞典》:好了疮口忘了痛(好了疮口忘了痛)  拼音:hǎo le chuāng kǒu wàng le tòng
(谚语)伤口好了也就忘了受伤时的痛苦。比喻境遇好转了,就忘了过去的艰难困苦或失败的教训。如:「人家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而你却是『好了疮口忘了痛』,全然不记取失败的教训。」
《国语辞典》:隰有苌楚(隰有苌楚)  拼音:xí yǒu cháng chǔ
《诗经。桧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或亦指为伤时之诗。生逢衰世,而羡幼童之无知,与夫无家室之累也。首章二句为:「隰有苌楚,猗傩其枝。」
《漢語大詞典》:贾生泪(賈生淚)
见“ 贾生涕 ”。
《漢語大詞典》:贾生涕(賈生涕)
汉文帝 时, 贾谊 曾上《治安策》陈政事,中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之句。后世遂以“贾生涕”表达忧国伤时的心情。 唐 李白 《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诗:“未作 仲宣 诗,先流 贾生 涕。”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劳收 贾生 泪,强起 屈平 身。” 清 刘汉藜 《运豆行》:“谁人肯下 贾生 泪,封书一奏圣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