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贱地(賤地)
对自己住地的谦称。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公子,远劳你贵脚来踏贱地。”《水浒传》第九回:“ 柴进 説道:‘小可久闻教头大名,不期今日来踏贱地,足称平生渴仰之愿。’” 刘绍棠 《渔火》第四章一:“ 姚将军 ,您老人家金身玉体,光临贱地,小妇人真是三生有幸,光宗耀祖!”
《漢語大詞典》:夷陬
古代对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之称。晋书·吕光等载记论:“蕞尔夷陬,承风雾卷,宏图壮节,亦足称焉。”
《國語辭典》:卜老  拼音:bǔ lǎo
选择养老的地方。宋。米芾净名斋记〉:「襄阳米芾,字元章,将卜老丹徒。」
《国语辞典》:葫芦笙(葫芦笙)  拼音:hú lú shēng
乐器名,吹管乐器。流行于中国大陆西南彝、佤、傣、怒等族居住地区。制法为将小葫芦挖空做音斗,细长部的顶端做吹口,穿透葫芦的腹部环列插入竹管。全长约三十公分。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除按音孔发音外,再按住穿过葫芦底部的管口,可发出另外一个音。音色柔和,音量较小。可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的伴奏。古时也称为「瓢笙」。
《漢語大詞典》:贵壤(貴壤)
称他人居住地的敬语。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陈居士书》:“幸因劣薄,怀章贵壤,依然 谷口 ,觉 子真 之咫尺;静睇 严滩 ,信 子陵 之非远。”
《國語辭典》:浮浪人  拼音:fú làng rén
轻浮流荡,不务正业的人。如:「他镇日游手好閒,是个浮浪人。」
《漢語大詞典》:腰包户口
指已从原住地迁出,但因某种原因未能报进迁入地的户口。 任斌武 《无声的浩歌》:“有的在外县,有的在外省,还有长期把户口装在自己口袋里的‘腰包户口’,都是用‘飞过海’的办法,临时‘飞’落到这两个招工大队来的。”
《国语辞典》:居住密度  拼音:jū zhù mì dù
居住地区单位土地面积的实际居住人口数、住宅户数或居室数。
《国语辞典》:客家山歌戏(客家山歌戏)  拼音:kè jiā shān gē xì
流行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客家人居住地区的山歌。后吸取广东汉剧音乐和梅县民间音乐,再配合剧情,可以在舞台上表演。
《漢語大詞典》:忽眨
眼睛不住地开闭。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 王成德 用拳头撑住下巴,忽眨着眼。”
《國語辭典》:本地人  拼音:běn dì rén
居住在当地的人。如:「听你的口音,不是本地人吧?」《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又有一家,是徽州人,姓方,在五河开典当行盐,就冒了籍,要同本地人作姻亲。」
《漢語大詞典》:人口迁移
人口迁居到另一地点已达一定时间而改变了永久居住地的现象。人口迁移的形式为移民。人口迁移按范围大小一般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大类。
《國語辭典》:口口声声(口口聲聲)  拼音:kǒu kǒu shēng shēng
不停的陈述、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嘴边。《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后面领著一个雄赳赳的人,口口声声要会三老爷、四老爷。」《红楼梦》第二九回:「口口声声说,从今以后,再不见张道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