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三原人,字望之。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兵部主事。有《自愉堂集》。
维基
来俨然,字望之,陕西西安府三原县人。同进士出身。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陕西乡试第十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为太和县知县,躬行阡陌,劝课农桑,有孝弟力田者,表其闾。戒饬士子烝烝向化,期月邑大治。擢兵部职方司主事,任至按察司佥事。著有《自愉堂集》十卷。
《國語辭典》:俨然(儼然)  拼音:yǎn rán
1.矜庄的样子。《三国演义》第七九回:「画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
2.整齐的样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好似、很像。如:「这孩子说话俨然如大人一般!」
《漢語大詞典》:道貌俨然(道貌儼然)
见“ 道貌岸然 ”。
《國語辭典》:道貌岸然  拼音:dào mào àn rán
学道的人,容貌庄严肃穆。亦指外表庄重肃穆。后多形容故作正经,而心中实不如此。如:「看他一脸道貌岸然的样子,谁敢开他玩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听忌吃什么?」也作「道貌凛然」、「岸然道貌」。
《漢語大詞典》:道猊俨然
1.见"道貌岸然"。
分類:道貌岸然
《國語辭典》:居然  拼音:jū rán
1.竟然。《文明小史》第二回:「刚才居然没有提起此事,大约是不追究的了。」
2.安然。《诗经。大雅。生民》:「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3.显然、自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康伯少自标置,居然是出群器。」《三国志。卷一二。魏书。何夔传》:「显忠直之赏,明公实之报,则贤不肖之分,居然别矣。」
《漢語大詞典》:偃然
(1).安息貌。庄子·至乐:“人且偃然寝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唐 孙樵 《乞巧对》:“予方高枕,偃然就寝。” 清 龙启瑞 《病说》:“见其兀然而坐,偃然而息。”
(2).骄傲自得貌。新唐书·突厥传上:“至则 车鼻 偃然无入朝意, 华 谋与 葛逻禄 共劫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国 ( 武国 )至 山阳 ,偃然自大,受 全 ( 李全 )庭参, 全 军忿怒,囚而杀之。”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一:“意气扬扬,偃然自得。”
(3).倒卧状。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海大鱼》:“得一鱼,长二丈餘,重数千斤。剖及腹,一人偃然横其间,皮肤如生,盖新为所吞也。” 清 姚鼐 《萧孝子祠堂碑文》:“亲偃然死,子欲无生。”
(4).犹巍然。 唐 韩愈 《南山》诗:“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5).犹公然。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龙之为物,以不见为神,以升云行天为得志,今偃然暴露其形,是不神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娼妓﹞至今日而偃然与衣冠宴会之列,不亦辱法纪而羞当世之士哉!”
(6).犹俨然。新唐书·王鉷传赞:“於时天子见海内完治,偃然有攘却四夷之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二:“﹝ 张瑴 ﹞以诗酒自放,偃然为 西州 豪侠魁。” 金松岑 《文学观》:“若夫标一义,创一例,下笔放眼,偃然若有古人之在我眼前,则閎识孤怀,窃叹古今人不数覯矣。”
《漢語大詞典》:严乎(嚴乎)
犹俨然。庄重貌。庄子·秋水:“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
分類:俨然庄重
《國語辭典》:武陵源  拼音:wǔ líng yuán
比喻世外乐土或避世隐居的地方。参见「桃源」条。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