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082,分40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僧寮
僧窗
僧居
僧尼
胡僧
僧徒
僧庐
僧伽
邻僧
主僧
名僧
僧堂
禅僧
饭僧
僧院
《漢語大詞典》:僧寮
僧舍。 宋 陆游 《贫居》诗:“囊空如客路,屋窄似僧寮。” 清 黄宗羲 《申自然传》:“居无定所,野店僧寮,匡牀布被之外,更无长物。” 清 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谚云:‘刖足之市无业屨,僧寮之旁不鬻櫛。’果无吸食,更何开馆兴贩之有哉?”
分類:僧舍
《漢語大詞典》:僧窗
亦作“ 僧牕 ”。 僧寺的窗户。 宋 黄庭坚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早晚来同醉,僧窗卧虎皮。” 宋 陆游 《长歌行》:“ 成都 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明 王思任 《留赠循元长老》诗:“风清佛阁松涛静,泉过僧牕竹影寒。”
分類:僧寺窗户
《漢語大詞典》:僧居
僧舍;佛寺。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身荣难忘借僧居,愁来犹记题诗处。”
分類:僧舍佛寺
《國語辭典》:僧尼  拼音:sēng ní
僧,指和尚;尼,指尼姑。「僧尼」泛指出家人。唐。韩愈〈论佛骨表〉:「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
《漢語大詞典》:胡僧
古代泛称西域、北地或外来的僧人。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刼问胡僧。” 仇兆鳌 注引 曹毗 《志怪》:“ 汉武帝 穿 昆明池 极深,悉是灰墨,无復土。以问 东方朔 ,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问西域僧。’”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计僧去五六坊,復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骑白马,遂扣其门曰:‘适有胡僧到无?’ 布 遽延入,具述胡僧事,其人吁嗟不悦。”《宣和遗事》后集:“及入寺门,见有石鐫二金刚,并拱手对立。又见 胡 僧出迎。”
《國語辭典》:僧徒  拼音:sēng tú
佛教的出家人。唐。白居易〈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僧徒多怅望,宾从亦裴回。」《董西厢》卷一:「由是僧徒知生疏于财而重于义,过善之,乃呼知事僧引于塔位一舍后。」也称为「僧众」。
《漢語大詞典》:僧庐(僧廬)
僧寺,僧舍。 宋 朱熹 《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间旧题之韵》:“暮雨停驂处,僧庐古道边。” 元 邓文原 《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文同行》诗:“凉立松风观石溜,晚寻樵径扣僧庐。”
分類:僧寺僧舍
《國語辭典》:僧伽  拼音:sēng qié
梵语saṁgha的音译。意为大众或会议。佛教用以指出家团体。《大智度论》卷三:「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
《韵府拾遗 蒸韵》:邻僧(邻僧)
陆游诗岂惟饥索邻僧米真是寒无坐客毡
《漢語大詞典》:主僧
佛寺的住持。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游庐山:“旋入 开元寺 ,主僧求诗,因作一絶。”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徽宗 南幸,还至 泗州 僧伽塔下,问主僧曰:‘僧伽傍,白衣持锡杖者何人?’”金史·世宗纪上:“﹝ 世宗 ﹞幸 华严寺 ,观故 辽 诸帝铜像,詔主僧谨视之。”
分類:佛寺住持
《漢語大詞典》:名僧
有名望的高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见有名僧高行,弃而不説。”梁书·武帝纪下:“听览餘闲,即於 重云殿 及 同泰寺 讲説,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餘人。”周书·薛慎传:“ 太祖 雅好谈论,并简名僧深识玄宗者一百人於第内讲説。”
《漢語大詞典》:僧堂
禅堂,坐禅之所。大智度论·如是我闻:“ 阿难 如是入金刚定,破一切诸烦恼山,得三明六神通,共解脱作大力阿罗汉,即夜到僧堂门,敲门而唤。” 唐 许浑 《晨自竹径至龙兴寺崇隐上人院佛寺通南径》诗:“佛寺通南径,僧堂倚北坡。”
分類:僧堂坐禅
《漢語大詞典》:禅僧(禪僧)
和尚。宋书·夷蛮传·婆黎国:“时 鬭场寺 多禪僧,京师为之语曰:‘ 鬭场 禪师窟, 东安 谈义林。’” 宋 苏轼 《次韵颖叔观灯》:“ 安西 老守是禪僧,到处应燃无尽灯。”《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又有那琳宫梵刹,羽士禪僧,住着那侵云经阁,接汉鐘楼。”
分類:
《漢語大詞典》:饭僧(飯僧)
向和尚施饭。迷信者修善祈福的行为。旧唐书·李蔚传:“ 懿宗 奉佛太过,常於禁中饭僧,亲为赞唄。”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尝饭僧於府, 昭远 执巾履从 智諲 以入。”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饭僧求嗣》:“大师谓多饭僧可以有济,某君立愿以二万为率。”
《漢語大詞典》:僧院
寺院。 唐 白居易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诗:“褰帘对池竹,幽寂如僧院。”
分類:僧院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