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参齐(參齊)
先后齐集。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将失》:“卅一曰,兵之前行后行之兵,不参齐於阵前,可败也。”
分類:先后
《漢語大詞典》:次主
犹主次。指尊卑先后的顺序。国语·楚语下:“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国语·楚语下:“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次主之度。” 韦昭 注:“疏数之度。”
《國語辭典》:帖学(帖學)  拼音:tiè xué
1.一种崇尚临帖的书派,相对于碑学而言。
2.专门研究考订各种法帖的源流、时代、体制、优劣、真伪、内容等问题的学问。如宋桑世昌之〈兰亭考〉、黄伯思之〈法帖刊误〉、清王澍之〈淳化秘阁法帖考〉等。
《漢語大詞典》:辨秩
分别次序的先后。周礼·春官·冯相氏“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汉 郑玄 注:“谓若仲春辨秩东作,仲夏辨秩南譌,仲秋辨秩西成,仲冬辨在朔易。”一本作“辩秩”。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雄鸡》:“《青史子》书説:‘鷄者,东方之牲也,岁终更始,辨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鷄祀祭也。’”参见“ 平秩 ”。
《國語辭典》:平秩  拼音:píng zhì
分别次序以务农事。《书经。尧典》:「寅宾出日,平秩东作。」宋。王禹偁〈籍田赋〉:「当东郊之迎春,是东作之平秩。」
《漢語大詞典》:平序
谓分别先后次序。《书·尧典》“平秩南讹” 孔 传:“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育之事。”
《漢語大詞典》:贫铗(貧鋏)
战国策·齐策四载: 战国 时,“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为 孟尝君 客,曾先后三弹其剑而歌,一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鋏!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 一一满足其要求,而 冯谖 亦终为 孟尝君 成就大事。后因以“贫鋏”为典实。 唐 骆宾王 《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诗:“富鉤徒有想,贫鋏为谁弹。”
《漢語大詞典》:诮石(誚石)
楚 人 卞和 得玉璞,先后献之 厉王 、 武王 ,二王均轻信玉人之言,将“宝玉而题之以石”,以 和 为诳,而刖其双足。及 文王 即位, 和 又抱璞哭于 楚山 下,王闻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玉,名曰 和氏 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遂用作典故,以“誚石”讥讽为政者不识贤才。 唐 黄滔 《卢员外浔启》:“韵匪掷金,理宜誚石。”
《漢語大詞典》:新民报
①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先后出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个日、晚刊。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被迫停刊。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报》。②抗日战争时期华北伪政权机关报。1938年1月创刊于北平,1944年4月停刊。
《漢語大詞典》:常棣碑
唐 时 洛州 地方为 贾敦颐 、 贾敦实 兄弟先后所立碑,两碑并列,时人称“常棣碑”。也称棠棣碑。 明 王志坚 《表异录·帝王》:“ 贾敦颐 、 敦实 兄弟,皆有美跡,立碑号‘常棣碑’。”参阅《旧唐书·良吏传上·贾敦实》。参见“ 常棣 ”。
《國語辭典》:常棣  拼音:cháng dì
1.郁李的别名。参见「郁李」条。
2.《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八章。根据〈诗序〉:「常棣,燕兄弟也」首章二句为:「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3.比喻兄弟。《新唐书。卷一三二。吴兢传》:「伏愿陛下全常棣之恩,慰罔极之心,天下幸甚!」也作「棠棣」。
《國語辭典》:程序  拼音:chéng xù
办事的一定规则次序。如:「议事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
《國語辭典》:词序(詞序)  拼音:cí xù
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前后排列次序。尤其在孤立语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因为词序的变动往往使词组或句子产生不同意义,如「不完全懂」和「完全不懂」。也称为「语序」。
《漢語大詞典》:鸳鸯拐(鴛鴦拐)
(1).古代踢球动作名。先后用左右外脚踝连续踢球的花样动作。 元 邓玉宾 《林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迴避着鸳鸯拐,隄防着左右抄。”《水浒传》第二回:“那 高俅 见气毬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箇鸳鸯拐,踢还 端王 。”
(2).一种武术动作。用左右足连续猛踢。 孟汝 宋啸 《银弹侠女风尘记》第一章:“他知道,这是 凤珠 善使的鸳鸯拐,鞋尖嵌着铁片,若被击中,必吐血身亡。”
《國語辭典》: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拼音:yù jiā zhī zuì,hé huàn wú cí
春秋时晋献公亡,大夫里克欲迎公子重耳,乃杀公子奚齐与卓,逼辅国大夫荀息自缢。夷吾即位,欲杀里克,乃遣使者告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乃伏剑自缢而死。典出《左传。僖公十年》。后用以指存心诬陷他人,总是可以找到藉口。
《國語辭典》:议事日程(議事日程)  拼音:yì shì rì chéng
事先列举每日会议时,应讨论事项的次序。也称为「议事日表」。
《國語辭典》:长沙会战(長沙會戰)  拼音:cháng shā huì zhàn
自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全面抵抗,总共发生二十二次大的会战,其中有些地区连续发生多次战役,长沙地区即有三次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到十月间(也称为「湘北会战」,日方称为「湘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是在民国三十年九、十月间发动的。第三次在三十年底至次年初。敌方皆以陆海空军进犯,均被我军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