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436,分176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胡毋辅之(彦国 四友 阴平男 )
顾荣(彦先 三俊 嘉兴伯 )
乔智明(元达 神君 )
杨茂搜( 令狐 辅国将军、右贤王 )
杜曾(南中郎将 )
靳准(大将军、汉天王 )
张忠(巨和 安道先生 )
薛兼(令长 五俊 )
葛洪(别称 句漏令、勾漏令、勾令 稚川 抱朴子 关内侯 )
张玄化( 冲妙先生 )
范平(子安 文贞先生 )
索袭(伟祖 玄居先生 )
阮放(思度 兖州八伯 )
司马保( 司马景度 景度 大司马 别称 晋王 元 )
帛尸梨蜜多罗(高座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269—318 【介绍】: 西晋泰山奉高人,字彦国。嗜酒任达,与王澄、王敦、庾敱号为四友。试守繁昌令,节酒自励,有能名。迁尚书郎。豫讨齐王司马同,赐爵阴平男。为乐安太守,昼夜酣饮,不视郡事。渡江避乱,晋元帝命为湘州刺史。寻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2 【介绍】: 西晋吴郡吴人,字彦先。顾雍孙。弱冠仕吴。吴亡,与陆机、陆云同入洛,号为三俊。拜郎中,转廷尉正。八王之乱中,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长沙王司马又先后辟为僚属,荣纵酒伪醉以自保。惠帝征为散骑常侍,以世乱不应。广陵相陈敏反,以荣为丹杨内史。周玘潜与谋攻敏,敏败还吴。怀帝永嘉元年,司马睿镇江东,以为军司,加散骑常侍。凡所谋划,皆与荣议。卒谥元。
全晋文
荣字彦先,吴国吴人,吴丞相雍孙。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入晋拜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赵王伦篡位,迁大将军长史。伦败,齐王囧召为大司马主簿,转中书侍郎,封嘉兴伯,转太子中庶子。长沙王乂召为骠骑长史,转成都王颖丞相从事中郎,入兼侍中。惠帝西迁,避乱还吴。陈敏据江东,以为右将军丹阳内史;寻起兵攻敏,事平,复迁吴。怀帝徵侍中,不就。元帝为安东将军,以为军司马,加散骑常侍。永嘉六年卒,表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即晋王位,追封为公。有集五卷。
乔智明 朝代:前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3 【介绍】: 十六国时前赵鲜卑前部人,字元达。以德行著称。晋成都王司马颖辟为辅国将军。历任隆虑、共二县令,吏民爱之,号为神君。后与颖有隙,会永嘉之乱,仕于刘曜为司隶,从攻长安,为晋将所袭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7 【介绍】: 西晋时略阳清水氐王,本姓令狐。杨飞龙甥,收为养子。惠帝元康六年,避齐万年乱,率部落还保仇池,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群氐推以为主。关中人士避乱者多依之。悯帝以为骠骑将军、左贤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9 【介绍】: 东晋义阳新野人。骁勇绝人。始为新野王司马歆镇南参军,累迁南蛮司马。永嘉之乱,故牙门将胡亢聚众起事,假曾竟陵太守。后斩亢并其众,自号南中郎将。据有沔汉。陶侃、荀崧、王廙攻之,均为所败。后为梁州刺史周访所破,斩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9 【介绍】: 十六国时前赵人,匈奴族。仕前赵主刘聪为中护军。二女均嫁于刘聪,大女立为皇后。刘聪死,子刘粲即位,准为大将军、录尚书事。粲荒耽酒色,军国之事一决于准。未及二月,准杀粲自立,号大将军、汉天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旋石勒、刘曜共讨之,兵败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中山(今河北定州市)人,字巨和。怀帝永嘉之乱,隐于泰山。恬静寡欲,修导养之法。不研经典,授业以形不以言。前秦主苻坚遣使征之,至长安。坚赐以衣冠,任其为齐尚父,均不受。乞还泰山。坚以安车送之,行达华山,叹曰:“我东岳道士,没于西岳,命也。”及关而死。谥曰安道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2 【介绍】: 晋丹阳人,字令长。薛莹子。少与纪瞻、顾荣、闵鸿、贺循齐名,号为五俊。初入洛,察孝廉,辟公府,有能名。司马睿(元帝)为安东将军,以为军咨祭酒,迁丞相长史。元帝立,迁尚书,领太子少傅。明帝即位,加散骑常侍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84—364 【介绍】: 东晋丹阳句容人,字稚川,自号抱朴子。少贫好学。博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师事郑隐、鲍玄,并得其法。惠帝太安中,以破石冰功,拜伏波将军。后还乡里,赐爵关内侯。入东晋,闻交阯出丹砂,求为句漏令,迁广州,止罗浮山炼丹,积年而卒。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神仙传》、《集异传》等。
全粤诗·卷二
葛洪(二八四 — 三六四),字稚川。原籍丹阳句容。少时好学,家贫,乃自采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性木讷寡欲,而好寻究书义,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方士,以其炼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后师事南海太守鲍靓,靓以女妻之,复传靓业。晋惠帝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檄洪为将兵都尉,讨破之,迁伏波将军。洪见天下已乱,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始还乡里。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成帝咸和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闻交趾出丹,坚求为句漏令,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遂止罗浮山炼丹。岳表补东官太守,又辞不就。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卒年八十一。《晋书》卷七二、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四、清宋广业辑康熙五十六年刊《罗浮山志会编》卷四有传。诗五首。
全晋文
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吴方士玄从孙。惠帝时,吴兴太守顾秘檄为将兵都尉,迁伏波将军,后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含遇害还乡。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功赐爵关内侯。咸和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固辞,求为句漏令,刺史邓岳表为东官太守,又辞不就。卒年八十一。有《丧服变除》一卷,《抱朴子·内篇》二十一卷,《外篇》五十一卷,《神仙传》十卷,《肘后方》六卷,《神仙服食药方》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人。葛玄弟子。尝寓汝州,死葬城北。相传其后发棺视之,唯存故履。宋徽宗政和中封冲妙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吴郡钱塘人,字子安。博涉典籍。吴时举茂才,累迁临海太守。政有异能,吴末,谢病还家,敦悦儒学。入晋,累征不起。年六十九卒。吴国内史贺循勒碑纪其德行。谥曰文贞先生。
索袭 朝代:前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前凉敦煌人,字伟祖。虚静好学,不应州郡之命。研习阴阳之术,著天文地理十余篇。张茂时敦煌太守阴澹请为三老,会病卒,年七十九。谥玄居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陈留尉氏人,字思度。阮修族弟。元帝以为太学博士、太子中舍人。侍从太子,常说《老》、《庄》。明帝时擢为吏部郎,有称绩。性清约,为吏部郎,不免饥寒,王导、庾亮常供其衣食。与羊曼、庾亮等并为中兴之士,号兖州八伯。成帝即位,迁放为交州刺史,行达宁浦,逢陶侃将高宝自交州还,设馔伏兵杀之。至州,暴病卒,年四十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4—320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景度。司马模子。袭爵南阳王。初拜南阳国世子。父死后,据有秦州之地,自号大司马,置百官,陇右氐羌并从之。晋悯帝立,以为右丞相,加侍中、都督陕西诸军事,寻进位相国。晋元帝大兴二年,自称晋王,改元建康,居上邦。为刘曜所逼,迁桑城。为其将张春所杀。谥元。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一 译经科一
此云吉友。西域国王子也。让位于弟。如吴泰伯。出家东游诸国。永嘉中至关中。值乱渡江。止建邺建初寺。世呼为高座。丞相王茂弘见之曰。我辈人也。太尉庾元规。光禄周伯仁。太常谢幼舆。廷尉桓茂伦。一时名士。皆造门结好。声名著缙绅间。友尝对导解带槃薄。尚书令卞望之适至。友正容肃然。人问其故。对曰王公风鉴期人。卞令范度格物。吾正当以是应之耳。桓廷尉欲为友作目。久而未得。或云尸梨蜜可谓卓朗。桓绝欲以为尽品题之极。大将军王处仲在南夏。闻友为诸公器重。心未然之。及见。不觉欣然致敬。周顗为仆射领选。临入局。过语。叹曰为朝廷选贤。得如君者。真令人无愧耳。顗殁。友尉其孤。对坐作梵呗。清响凌云。又咒语千馀言而去。导曰。外国之不为富贵所惑者。有君一人而已。友笑曰。若使我如诸君。今日岂得在此耶。时传以为名言。友高简不学晋言。以持咒称。初江夏未有咒。友译孔雀明王经诸神咒。以授弟子觅历。咸康中殁。寿八十馀。友好于石子冈行头陀。遂葬其地。成帝为树刹。冢侧有沙门亡其名。自关右来为造寺。号高座。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帛尸梨密多罗。此云吉友。西域人。时人呼为高座。传云。国王之子当承继世。而以国让弟。闇轨太伯。既而悟心天启。遂为沙门。密天姿高朗风神超迈。直尔对之。便卓出于物。晋永嘉中。始到中国。值乱仍过江止建初寺。丞相王导一见而奇之。以为吾之徒也。由是名显。太尉庾元规光禄周伯仁太常谢幼与廷尉桓茂伦。皆一代名士。见之终日累叹。披衿致契。导尝诣密。密解带偃伏悟言神解。时尚书令卞望之亦与密致善。须臾望之至。密乃敛衿饰容。端坐对之。有问其故。密曰。王公风道期人。卞令轨度格物。故其然耳。诸公于是叹其精神洒厉皆得其所。桓廷尉尝欲为密作目。久之未得。有云。尸梨密可谓卓朗。于是桓乃咨嗟绝叹。以为标题之极。太将军王处仲在南夏。闻王周诸公皆器重密。疑以为失。及见密乃欣振奔。至一面尽虔。周顗为仆射。领选临入过造密。乃叹曰。若使太平之世尽得选此贤。真令人无恨也。俄而顗遇害。密往省其孤。对坐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次诵咒数千言。声音高畅颜容不变。既而挥涕收泪。神气自若。其哀乐废兴皆此类也。王公尝谓密曰。外国有君一人而已。密笑曰。若使我如诸君。今日岂得在此。当时为佳言。密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语言。密虽因传译。而神领意得顿尽言前。莫不叹其自然天拔悟得非常。密善持咒术所向皆验。初江东未有咒法。密译出孔雀王经明诸神咒。又授弟子觅历高声梵呗传响于今。晋咸康中卒。春秋八十馀。诸公闻之痛惜流涕。桓宣武每云少见高座称其精神著出当年。琅琊王珉师事于密。乃为之序曰。春秋吴楚称子。传者以为先中国而后四夷岂不以三代之胤行乎殊俗之礼。以戎狄贪婪无仁让之性乎。然而卓世之秀。时生于彼。逸群之才。或侔乎兹。故知天授英伟。岂俟于华戒。自此以来唯汉世有金日磾。然日磾之贤尽于仁孝忠诚德信纯至。非为明达足论。高座心造峰极。交俊以神。风领朗越过之远矣。密常在石子冈东行头陀。既卒因葬于此。成帝怀其风为树刹冢所。后有关右沙门来游京师。乃于冢处起寺。陈郡谢琨赞成其业。追旌往事。仍曰高座寺也。